首頁 歷史

大明:三朝帝師,從永樂開始

第七十章:是非功過留待后人書

  當蘇澤和漢王在觀看家丁們試射的時候,一旁的鎮(zhèn)國衛(wèi)也在柳溥等人的帶領(lǐng)下不遠處觀看。

  火器不算什么稀奇的,他們這些從禁軍出來的也不是那種沒見識的,自然知道火器是什么,可那些家丁手里拿的火器好像和他們之前見過的都不太一樣。

  “他們拿的是火銃吧,怎么不需要點火的?”

  “是啊,我之前見過神機營使用的火銃,都是需要兩人一組配合的,為什么他們只需要一個人便可以了?”

  “我看他們這種火銃好像方便了不少啊,只需要填裝彈藥便能打出去了!”

  “就是不知道這火銃會不會炸膛?!?p>  “聽說這批火器是指揮使帶來的,你們說指揮使是從什么地方弄來的?”

  “指揮使不是讀書人嘛,好像還是二甲進士來著,還懂火器?”

  鎮(zhèn)國衛(wèi)的軍士們聚在一起議論紛紛,都覺得很稀奇,這種不需要點火的火器是他們之前從未見過的。

  柳溥,馮成等人也沒有阻止眾人的議論,而是彼此對視了一眼。

  之前蘇澤可沒和他們交過底,從未說過還有這種需要點火的火器,一時間三人對視一眼,心底都有些羨慕。

  若是鎮(zhèn)國衛(wèi)也裝備上這種火器就好了,這樣的想法不約而同的出現(xiàn)在三人的腦海中。

  另一邊,蘇澤給漢王展示了火槍齊射之后,似乎有意炫耀,又重新下達了指令。

  “抽刀!”

  隨著蘇澤一身令下,家丁們瞬間收起了火槍,改變隊列,一百人站成一排,抽刀而立,仿佛只要一身令下,他們馬上就能提刀沖鋒向前。

  蘇澤對著漢王挑了挑眉,帶著有些炫耀的口氣說道:“漢王殿下,你看我這隊親衛(wèi)如何?”

  朱高煦先是撇了撇嘴,似有些不屑,可看到蘇澤那似笑非笑的目光的時候,微微有些不自在。

  朱高煦鼻孔朝天,口是心非道:“也就那樣吧,比起那邊的那些酒囊飯袋好一點?!?p>  朱高煦看的出來蘇澤帶出來的這支百人隊是不錯的,戰(zhàn)斗力如何先不說,光是百人如一人,令行禁止這一點就算的上是一支精兵了。

  可他就是看蘇澤那副得瑟的模樣有些不順眼,自然不會由衷夸獎了。

  蘇澤也沒在意,似笑非笑的說道:“既然剛好今日得空,不如讓臣的這些親衛(wèi)和漢王的親衛(wèi)切磋一番如何?”

  “雖說臣這些親衛(wèi)每日都在操練,可終歸沒有上過戰(zhàn)場,自然比不得漢王的親衛(wèi),還希望漢王殿下多多指教。”

  朱高煦聞言沒有說話,只是心中暗罵一聲。

  蘇澤這小子還想將軍他,也不看看他漢王是誰,他還真不信他的親衛(wèi)不如蘇澤的親衛(wèi)了。

  正如蘇澤所說,蘇澤的這些親衛(wèi)都是沒上過戰(zhàn)場的雛兒,他的那些親衛(wèi)可是跟著他上過戰(zhàn)場的,真打起來誰勝誰負還說不一定呢。

  不過朱高煦并沒有同意蘇澤的這個請求,不是怕了蘇澤,主要是旁邊還有鎮(zhèn)國衛(wèi)在。

  朱瞻基的親軍就在旁邊看著,萬一他的親衛(wèi)真輸給了蘇澤的親衛(wèi)怎么辦?

  再說了,憑什么本王要聽你的,本王不要面子的?

  抱著這樣的想法,朱高煦冷哼一聲,“今日就算了,你要是想切磋的話,不如你再和本王過兩招?”

  蘇澤的笑容僵硬在了臉上,扯了扯嘴角,有些無語。

  為將者怎可親自上場?

  再說了,他是讀書人,講究一個君子動口不動手,那是決計不會和漢王切磋的。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漢王的武力值比他高太多了,他打不過。

  蘇澤拱了拱手,算是認慫了。

  朱高煦得意一笑,一種莫名的優(yōu)越感油然而生。

  你蘇澤本領(lǐng)再高又如何,還不是得看本王臉色,論身份背景你不如本王,打架你也打不過本王,你能拿本王怎么辦?

  打架厲害那就是他朱高煦的本事,你不服都不行!

  “好了,既然事情談妥了,那本王就先走了!”

  朱高煦說完,擺了擺手阻止了想要送他的蘇澤,帶著親衛(wèi)心滿意足的朝著軍營外面走去,一路上還哼著小曲兒,顯然心情不錯。

  蘇澤也沒有在意,他也只是客套一下,經(jīng)過之前的那一場打架,兩人的關(guān)系是要親近了一些。

  雖說還算不上朋友,不過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了。

  蘇澤想到這里,微微一笑。

  他之前不怎么了解朱高煦,可是從最近的接觸來看,朱高煦不算什么十惡不赦的惡人,只是有些囂張跋扈罷了。

  不過說起來囂張跋扈,他蘇澤也挺囂張跋扈的,兩人都是差不多的貨色。

  區(qū)別在于漢王現(xiàn)在有資格囂張跋扈,目中無人,而蘇澤暫時沒有那個資格。

  雖說蘇澤一開始只是想著利用漢王,忽悠漢王去禍害海外,甚至以前還幻想著漢王死于非命,這樣日后朱瞻基上位就沒有障礙了。

  可后來蘇澤覺得,漢王只要不對那張椅子念念不忘,不再想著造反,其實留他一命也不錯。

  同室操戈,史書上也不好看,能避免還是避免的好。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蘇澤覺得日后很多地方需要用的到漢王這樣的打手。

  比如.......削藩!

  蘇澤已經(jīng)想好了,到時候削藩就拿漢王開刀,連漢王都被削藩了其他的宗室敢吱聲嗎?

  敢吱聲好啊,關(guān)門放漢王!

  至于漢王答不答應(yīng)沒關(guān)系,反正日子還長,說不定漢王傻了吧唧的就被他給忽悠了呢。

  老朱家人都鬼精鬼精的,不好忽悠,看來看去也就漢王還算耿直,說不定被他給忽悠到了賊船了。

  這不,漢王現(xiàn)在已經(jīng)摩拳擦掌準備去倭國搬銀子了,可不就是個打手的命嘛。

  再說了蘇澤又沒想著現(xiàn)在削藩,時機現(xiàn)在還沒成熟,現(xiàn)在提及削藩那些宗室能把蘇澤給生吞活剝了,朱棣都護不住他。

  可在蘇澤看來,削藩是一定要削的,老朱家的人太能生了,那些宗室整天沒事就在家里造孩子玩,能不多嗎?

  明初朱家皇族只有五十八人,到了明末已經(jīng)有了百萬之多,親王郡王,輔國將軍等等亂七八糟的宗室。

  宗藩制度不僅于國無益,于民就更無益了,皇室和士紳們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都是騎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靠百姓們供養(yǎng)的蛀蟲!

  當年朱元璋的這套制度,是善良的,不過朱元璋的善良是小善,他只考慮到了皇族人士,卻沒有考慮到這個制度百年后的缺陷。

  朱元璋的兒子們當親王后,俸祿是很高的,是當朝丞相的七倍,這只是單純的工資。

  朱元璋還給了子孫很多福利,他給了子孫大量的土地,來種植糧食和蔬菜,賺取金錢。

  不僅如此,朱元璋規(guī)定,凡是皇室子孫,不需要擁有自己的職業(yè),吃喝玩樂一切費用歸國家負責。

  而且皇室子孫,到了十歲的時候就有了自己俸祿,一直到死都有錢花。

  在成人禮、結(jié)婚的時候,還有別的補貼,就連死后還有喪葬費。

  明朝皇室子孫,從生到死,就會一直享受著無以復加的福利制度。

  這些錢財從何而來,還不是從國庫里面出,而國庫里的錢糧又是從老百姓們身上榨出來的。

  現(xiàn)在還沒什么,等到了以后,老百姓肚子都吃不飽了還得供養(yǎng)宗室和士大夫,可不得造反嘛。

  朱元璋的這套制度,無疑最大的保證了皇室子孫的生活質(zhì)量,可是也給明朝埋下了隱患。

  朱元璋對子孫的這套福利制度,的確讓皇族都吃飽了飯,可是尾大不掉,這群人對財政的損耗也是太大,導致明末朝廷作戰(zhàn)都沒銀子用。

  大明之所以會亡,朱家宗室也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的。

  因此蘇澤覺得削藩是有必須要做的,不僅要削藩,還得限制皇室,當然這都是后話了,目前蘇澤也只是有這樣的想法,并不敢表露出來。

  削藩沒事,可能朱棣巴不得如此,蘇澤想要削藩說不定正合了他的心意。

  可要是蘇澤現(xiàn)在傻不拉幾的去和朱棣說,陛下,皇室的權(quán)力太大了,于國無益,得限制一下。

  朱棣反手就能砍了他,那可是在挖朱家的根,朱棣絕對不會坐視的。

  因此蘇澤現(xiàn)在只是有這個想法,可卻不敢表露出來,只是默默的在心中的完善他的大計劃。

  今日之隱忍蟄伏,謹小慎微都是為了日后更大的圖謀,留待有用之身。

  要不就不做,直接跑路去海外混吃等死,躺平擺爛。

  可既然他下定決心留下來了,那就要盡心盡力做的更好一些。

  即使日后可能會因為此和朱瞻基反目,他也在所不惜。

  歷史已經(jīng)證明了封建腐朽的落后制度必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共和才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等到大明長盛不衰,成為真正的天朝上國。

  等到大明的旗幟遍布全球,成為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等到人人如龍的大明盛世降臨,再來與我說是非功過!

  蘇澤就這么目視著朱高煦的身影一路消失在軍營門口,他回頭望了一眼不遠處的流民聚集地。

  由于軍營的遮擋,蘇澤并看不真切,可他好像就是透過了層層遮擋看到了那些寄居在西山的幾千大明百姓。

  漢王在一邊,幾千大明百姓在另一邊。

  兩邊風景各不同,而他一人在中間。

  “愿我大明永久興盛,愿我漢人江山永固,愿我大明百姓人人安居樂業(yè),衣食無憂?!?p>  蘇澤一聲呢喃,聲音隨風消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