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一統(tǒng)
“陛下,齊軍使臣求見?!?p> 建南皇城中,趙皇正心急如焚。
聽得齊國使臣到來,連忙讓屬下前去引見。
他的內心,已經做好割地求和的準備。
之所以有如此卑微的想法,是因為這一個月內,趙軍的傷亡,達到了可怕的五成。
趙軍中的精銳部隊,已經損傷慘重,若戰(zhàn)爭持續(xù)下去,趙軍將無人可用,國內的叛軍勢力也將有機可乘。
齊國使臣會見趙皇后,帶來了齊國皇上李衡的親筆手諭。
兩國休戰(zhàn),趙國需將齊國故地全部歸還齊國,其中包括銘山八鎮(zhèn),以及江東道曾經屬于齊國江州的數座城池。
除此之外,趙國仍需要奉還從安州各地擄掠的財富,合計白銀一百二十萬兩,三個月內結清。
如此條件,不出趙皇意料。
但為了保住趙國僅有的顏面,趙皇決定先安置下齊國使臣,先不這么快答應和談,與朝中各大臣商議,而后讓某個大臣提出和約內容。
面對如此和談條件,朝中依舊有主戰(zhàn)派官員,拒絕簽下此和約,說是趙軍已經在集結,他日必能擊退齊軍,奪回銘山關口陣地。
此番商議并不順利,趙皇根本不會想到,朝廷中居然會有半數的官員支持繼續(xù)戰(zhàn)爭。
這群文官是想把趙國摧毀。
趙皇的內心,是絕對想要和談。
但這個和談,就不能從他嘴里說出來。
必須要找一個承受罵名的人。
趙皇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妥協(xié)派。
先前與楚國的盟約,也是其對朝中主戰(zhàn)派的妥協(xié)。
如今占據不利,他又更傾向于朝中的主和派。
齊國給出的期限,只有三天,三天之后,必須給出結果,是戰(zhàn)是和,由趙國決定。
“若交出銘山八鎮(zhèn),他日齊國必然更為貪婪,我大趙必不能退讓?!?p> 朝中有官員如此義正言辭。
但他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
銘山八鎮(zhèn),一直都是齊國舊地,而且江東道北部,也是當初齊國戰(zhàn)敗后割讓給趙國。
論侵略性以及貪婪,趙國遠超齊國。
趙國朝堂上爭論了足足三天,依舊沒能得出結果。
但齊趙和約,早已由趙國丞相與齊國使臣簽下。
這些事情,朝中文武百官一概不知。如此一來,北部地區(qū),統(tǒng)統(tǒng)歸還給齊國,甚至要配上百萬銀兩。
朝野上下為之震驚,紛紛譴責丞相賣國之行徑,否認和約。
趙皇表面上懲戒了丞相,但沒有他的點頭,和約根本不可能通過。
隨后,趙皇才提出趙國已經無力再戰(zhàn),和談已是必然。
趙國接受齊國的和約,持續(xù)一年多的齊趙之戰(zhàn),終于落下帷幕。
得此消息后,齊國上下舉國歡騰,上到朝廷百官,下到平民百姓,都為收復失地而感到歡喜。
身處趙國境內的關羽以及呂布大軍,開始往北撤軍,簽下停戰(zhàn)協(xié)議后,開始接管銘山八鎮(zhèn),以及江東道北部,也即當初江州南部的數座城池。
趙軍不得不將防線撤到南方,從此不敢再與齊國開戰(zhàn)。
趙國手握銘山八郡時,也并非齊國之對手,更何況如今北面所有天險都已經丟失,又怎么可能會贏得戰(zhàn)爭。
趙國宣布與齊國停戰(zhàn)后,退出了三國反齊同盟。
如此一來,所謂的同盟陣線,早已經破裂。
周國也開始從楚國撤軍,不再作無謂的犧牲,同樣在北邊邊境增派兵力,謹防楚國襲擾邊境。
周國派出使者,向齊國皇帝賠禮求和。
周齊和談,停止戰(zhàn)爭。
經過一年多的苦戰(zhàn),齊國成功收復銘山八鎮(zhèn),以及江州南部舊地,重新掌握了南部的天險防線。
此時,距離李衡登基,已經過去了兩年五個月。
將近三年時間,李衡從一個傀儡昏君,統(tǒng)一了整個大齊十九州。
但江山統(tǒng)一的步伐,仍然沒有停止。
數十年前,曾經屬于齊國的邊境地帶,一點一點地被他國侵占,如今齊國國力強盛,是時候將這些失去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奪回來。
而在西面,代州方面的戰(zhàn)爭,已經持續(xù)了許久。
雙方互有勝負,持續(xù)不斷的攻城。
在代州西北部,楚國仍占領著齊國兩座小城池。只是這兩個城池戰(zhàn)略地位并不高,故而齊軍沒有第一時間奪回。
而且這兩座城,是五十年前兩國和約中,齊國割讓出去的,年代久遠,當代人已經遺忘不少。
如今收復故土的機會,擺在了李衡眼前。
他將完成太祖皇帝都沒能夠完成的使命,那就是完完全全地一統(tǒng)十九州之江山,恢復往日之榮光。
齊趙戰(zhàn)爭結束后,關羽以及呂布的部隊,分別駐守在銘山八鎮(zhèn)以及江州,暫時沒有退回關中。
得到皇上命令后,留下防衛(wèi)部隊,關羽便帶著精銳主力北上,準備進行大齊統(tǒng)一的最后一戰(zhàn)。
而身處江州的呂布,則被命名為征北大將軍,帶領部隊開始北上,準備抵達游牧部落侵擾。
由于齊國這兩年間,經歷一直放在南邊以及西面,沒有多余的兵力鎮(zhèn)守漫長的北邊陣線,故此巴澤部落時常南下襲擾,劫掠百姓以及牲畜,甚至攻占大齊城池,導致北境威脅不斷。
如今南邊戰(zhàn)事已平,是時候解決這個隱患。
呂布率領數萬精騎兵北上,日夜兼程。
而與此同,關羽部大軍,也開始趕往代州。
齊軍內部,再一次開始輪換。
黃文敬退回關中,隨即被派往南邊負責防衛(wèi)事宜。
關羽接管代州戰(zhàn)事,行軍兩個月,部隊休整一個月后,對楚國發(fā)起最后攻勢。
即便是周趙兩國已經選擇和談,楚軍仍是要繼續(xù)戰(zhàn)爭。
只有無休無止的對外戰(zhàn)爭,才能掩蓋楚國內部即將爆發(fā)的矛盾。
但久戰(zhàn)的楚軍,完全不是關羽部精銳的對手。
關羽主力出動,成功收復大齊舊城,將楚軍勢力完全趕出代州,追擊一百里,使得楚軍望而生畏,一路打到楚國都城附近,使得楚國不得不簽下和約,從此不敢再冒犯齊國邊境。
在此期間,呂布大軍北上,驅逐北狄,一路將戰(zhàn)線推至寒山一帶,以寒山之險,保衛(wèi)大齊國土之安全。
自此之后,大齊十九州全境,全部被齊軍所掌控。
無論是北境四州,還是淮南三州,都已經盡數在齊軍的控制之中。
大齊百姓安居樂業(yè),一片生機。
定武三年,大齊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