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紅樓鼎革

第117章 開礦建廠

紅樓鼎革 無衣佩瑜 4616 2022-09-19 03:57:26

  眼見平時威風八面的大使老爺和囂張跋扈的爪牙全被當場拿下,眾灶丁頓時沸騰。原來傳言竟是真的!欽差老爺肯為灶戶說話!該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了!

  飽受壓榨忍氣吞聲的灶丁陡然被引爆怒火,爭相講述自家慘事和所知案犯罪行。

  “別急,排好隊,一個個過來說!”一眾稅卒早熟悉了這套流程,維持現(xiàn)場秩序,引導有冤屈的灶丁控訴,負責記錄的書吏則坐在椅子上奮筆直書。

  具體案情會有專人負責核實,包括詢問人證,審查物證,最后再訊問案犯。案犯是否承認并不重要,在證據(jù)充分的情況下,甚至懶得刑訊逼供,直接定罪。

  手法確實有些粗糙,但這些都不是什么好人,時間又極為有限,只能如此迅捷處理。

  由于充分利用群眾舉報、順藤摸瓜、抓大放小、立功贖罪、軟硬兼施等諸般手段,很快將鹽場情況大致摸清,重要案犯的罪行也被一一確認。

  相對州縣地方而言,鹽場具有封閉性,人員關系較為簡單:對內,鹽場大使代表官府,灶戶中除了少數(shù)總催借助職權成為豪灶,其余多數(shù)淪為赤貧,幾與奴隸無異。對外,有交集的無非是鹽商和私鹽販子,臨近的地方官府有時也來收點兒稅。

  所以出現(xiàn)的罪行也很典型:鹽場大使虛增名目斂財、截留鹽課自肥、勾結鹽商倒賣私鹽、縱容豪灶侵占蕩灘……皂吏和總催則助紂為虐,狐假虎威,敲打勒索,欺男霸女,比鹽場大使的迫害更甚。鹽商則通過官商勾結、放高利貸控制鹽場,壓價、販私鹽……種種不法。

  在確定案犯罪行后,柳湘蓮命灶丁帶路,前去捉拿涉案人員。鹽場地方雖大,但地廣人稀,居住點兒就那么幾處,所以進展迅速,當天便將主要案犯逮捕歸案,罪行徹查清楚。

  不過,私鹽販子行蹤飄忽不定,見機也快,一早察覺不妙跑路了。

  在蘆臺場時,為了安撫人心,柳湘蓮曾當場斬殺了幾個手上有人命的,但此后再沒有殺人,這次也一樣,初步審定之后,會將案子按照流程上報。國家自有法度,不可隨意逾越,憑尚方劍固然可便宜行事,卻不能習以為常。

  經(jīng)過清理之后,柳湘蓮讓灶丁舉薦,任命了鹽場臨時大使,隨后宣布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穩(wěn)定人心。同時也不忘表揚潛伏此地的張鐵膽,除了獎勵10兩銀子,也記下功勞。如今隊伍規(guī)模尚小,升官兒暫時不用想,將來卻大有提升機會。

  越支場只是開始,留下一小隊人馬駐扎后,柳湘蓮帶著不久便趕到的其余稅卒和緝私營,前往臨近鹽場。這里不同于蘆臺,隔壁鹽場距離很近,消息很快就會傳過去,耽擱不得。

  數(shù)日后,伴隨著雷霆般的抓捕行動,除了少數(shù)消息靈通又性情果決的人及時溜走,暫且逃過一劫,幾家鹽場內作奸犯科之輩、違法亂紀之徒被盡數(shù)捉拿問罪,都沒想到柳欽差連春節(jié)都不安生過。

  隨后展開對各鹽場的治理,已經(jīng)熟門熟路,有抄沒的贓款保障,貧苦灶戶感恩戴德,民心穩(wěn)固。只有一些逃竄之賊不甘心就此喪失利益,暗中勾連,企圖搞事,很快被灶丁舉報,落得一網(wǎng)成擒的下場。

  這一段時間,看似順風順水,柳湘蓮卻絲毫沒有志得意滿。親眼目睹灶丁的悲慘生活和“上等人”的種種罪行,他越發(fā)清楚這世道的昏暗透頂。這些都是體制問題,絕非誰來整頓一番能徹底解決的。就比如這些鹽場大使,他們多是胥吏出身,或是花錢買官,或是依附權貴,這種情形下,要他們保持操守,廉潔奉公,不違法亂紀,實為妄想。甚至可以說,如果他們不貪錢根本維持不了這個肥差。

  區(qū)區(qū)一隅之地的鹽場如此,天下何處又不是如此?創(chuàng)造國家一半稅課的鹽丁生活竟然極度困苦,豈不正是全天下老百姓的縮影?

  柳湘蓮從最初感慨諸釵“千紅一哭”“萬艷同悲”,想救諸女于水火,到如今越發(fā)為這些默默無聞辛勞一生的普通人感嘆,需要拯救的不僅是公府侯門的千金小姐、閨閣嬌娃,更是千百萬飽受摧殘的普通百姓。

  要抵抗的不僅是野蠻外族的入侵,更是本族的“吃人”傳統(tǒng)!

  而要完成這一切,他需要有自己的核心勢力,形成一個以他為首、代表百姓利益的團隊,以便在即將到來的風云激蕩中發(fā)揮作用。

  鹽場或許可以作為起點,而灶丁就是首先要收心的一批人。

  另外,柳湘蓮也很清楚,能夠順利推進不是因為他能力多強,說到底是長蘆鹽場規(guī)模較小,這些利益團體沒有掀桌子的本錢,才有這等效果。但同樣會“人亡政息”,一旦他離開便會很快恢復原狀。

  這也是他不急于去兩淮的原因,那邊水太深,利益團體的強大非長蘆可比,貿然進入很容易著了別人的道兒,正好借機長久保留巡查欽差的職位,只要有進展便可,先拖個一年半載。

  光是鹽場還不夠,他需要更加廣闊的“根據(jù)地”,而永平府便是他選中的地方。毫無疑問,永平府是座寶庫,域內資源極為豐富。不說其他,單是開平之煤、唐山之鐵便意義重大。且位置極為重要,北面以長城與蒙古諸部相隔,東虜首次內犯的破關之地便是喜峰口!東面是山海關,重要性更無需贅述。

  現(xiàn)今遼東官軍野戰(zhàn)進攻不足,憑城防守尚可,所以繞道蒙古諸部入侵關內仍會是東虜未來的選擇,屆時永平首府當其沖。如果能暗中在此備下一支戰(zhàn)力強悍的部隊,便能在東虜入境分兵之后,利用地形地勢和火力優(yōu)勢對其偏師予以毀滅性痛擊。

  此外,萬一京中忽然發(fā)生內變,也可很快揮師入京,抵頂大局。

  不足之處則在于此地多山地,百姓較為貧窮,承受能力薄弱,而且柳湘蓮并非地方官員,更不是駐地軍官,如何掩人耳目暗中發(fā)展軍隊?

  想來想去,柳湘蓮決定開礦建廠,暗中發(fā)展,不能再等了。但此事同樣不易為,首先需要獲得朝廷同意。

  禁礦之策也是承襲明制,朱元璋認為開礦“利于官者少,損于民者多,不可開”。的確符合當時戰(zhàn)亂過后民生凋敝亟需休養(yǎng)生息的現(xiàn)實,但因此形成“礦不可開”頑固認知則大錯特錯。

  士紳擔心破壞風水而阻撓,究竟是無知還是為私利,暫且不談。官員同樣認為開礦為弊政,有人甚至言之鑿鑿說:“開采之弊,大可慮者有八。

  礦盜哨聚,易于召亂,一也。礦頭累極,勢成土崩,二也。

  礦夫殘害,逼迫流亡,三也。雇民糧缺,饑餓噪呼,四也。

  礦洞遍開,無益浪費,五也。礦砂銀少,強科民買,六也。

  民皆開礦,農桑失業(yè),七也。奏官強橫,淫刑激變,八也。

  今礦頭以賠累死,平民以逼買死,礦夫以傾壓死,以爭斗死。及今不止,雖傾府庫之藏,竭天下之力,亦無濟于存亡矣?!?p>  縱觀所列,統(tǒng)治者在意的核心問題是“激變”,而究其原因,開礦由政府主導,礦工都是無償征用,飽受壓榨,完全不顧他們的死活,甚至連基本生存都無法維持。這種情況下是默然而死、抑或忿然相抗,還用選嗎?

  不去考慮真正原因,進而祛除弊端,只顧胡亂攀扯,錯亂因果,最后簡單的一概禁之,此輩官員非蠢即壞!若是前者,可謂無能至極,怠惰至極!

  當然,實際上并非絕對不開礦,但朝廷主持的開礦往往獲利不足,甚至工本錢夠不夠,淪為笑柄。

  自從遼東兵興,國用匱乏,朝中也有官員提出開礦以補國用,但阻力重重,未能通過。實際上,禁令早已廢弛,如今私礦何處不在?柳湘蓮嚴重懷疑那些反對者中有偷偷開礦的!

  官員之私心且不論,在皇帝看來開礦也確有不妥——官辦成本太高,私營風險太大,難解。如果柳湘蓮不能解決這個顧慮,同樣難以獲得永隆帝的同意。

  偷偷開礦不是不可,需要憑借權勢金錢打通地方關系,讓地方官代為遮掩,但這對早已招致眾怨、誹謗集身的柳湘蓮而言,無異于自尋死路!

  于是在改建鹽場、發(fā)展屯田和漁業(yè)之際,柳湘蓮深思熟慮之后,再次上題本,其中說道:“鑒于明季之失,世人以開礦為弊政,決然不可行,臣獨以為不然。弊不在開礦,實在開礦之法!向來開礦,徭役濫征,工本不計,不知施以巧技,徒然榨取血汗,欲民忍撻待斃可乎?是故利不可得而亂生……然以臣觀之,礦者,藏之于山間,非有智有力者不可得也,實為天賜我中國之福澤,能不損民利而善用者,可也。若擇殷實良善商賈,于某府某州某縣之地,特許以開礦建廠之權,令其便宜行動,而官府不與經(jīng)營,唯督之以守國法、納礦課,則民、國兩利……為驗此策可行否,臣請?zhí)卦S柳氏商號于永平府境內開礦建廠,每年納特許金白銀一千兩,并以十一征稅,試行此法兩年,成效如何,自可顯現(xiàn)。”

  簡言之,柳湘蓮提出建立特許制度,廠礦官督商辦。如此一來,朝廷只管收稅和監(jiān)察,不參與經(jīng)營,不需要投入,先立于不敗之地。

  題本一上,頓時又招來非議。官員向來不愿沾染“利”字,以免污損名聲,柳湘蓮這等求利姿態(tài),在官員中可謂萬里無一,自然又是一番痛快彈劾。一時間,柳湘蓮之名無異于貪婪恣欲之輩,幾乎成了國朝罪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主要的反對理由仍是影響農本、礦工作亂等幾項,涉及礦稅,也少不了有人指責“與民爭利”。

  在柳湘蓮看來,后者才是最重要原因——現(xiàn)今有能力開礦的多是權勢之家,誰傻不拉嘰的交勞什子的特許金和礦稅!全天下怕只有自己一個上趕著交稅的老實人!

  朝堂紛爭一如既往的熱烈,臣子們各抒己見,少數(shù)持贊同意見的也不敢發(fā)聲支持。但無論反對者多么義正言辭、光明偉岸、聲勢浩大、為國為民……他們根本提不出更好的解決國用不足的辦法,在永隆帝詰問之時,只能說些諸如“核兵省餉”之類的套話廢話。

  看著這些所議毫無實效、猶然自以為是真知灼見且為民請命之輩,永隆帝不禁為之冷笑。他心如明鏡,柳湘蓮此舉表面上是請求設立開礦特許,實際上和解除煙草禁令如出一轍——項莊舞劍,意在礦稅!

  禁煙之令早已廢弛,所以柳湘蓮提議放開禁令進而加征煙草重稅。

  而禁礦之令同樣早已廢弛,不知多少私礦在開,但礦稅卻沒有征收!

  所以此議一旦通過,就意味著礦稅再度開征,而且是十取一!

  柳湘蓮不過是為掩人耳目沒有明說罷了!這無異于斷了某些人的財路,不惹人厭就怪了。

  柳湘蓮始終不提變動三十稅一的商稅,永隆帝同樣不敢作此想,因為影響太大,但礦稅極為特殊,畢竟開采利用國家資源,征稅有何不可?

  實際上現(xiàn)在也不是完全不收礦稅,除了金銀等幾類被國家嚴管的,其他是由地方“有司”負責征收,收多收少地方說了算,最后隨便撥給戶部一點兒,一年到頭全國都收不到幾兩銀子。

  礦稅之外更令永隆帝心動的是,柳湘蓮在奏折中還提到可在永平府建立軍需工廠,生產(chǎn)遼東軍需物資,諸如兵器之類,軍費將會大幅降低。畢竟兩地距離很近,只隔著山海關,再加上可以利用水運,單是運輸成本就能減少很多。

  初聞此事,永隆帝頗為意動,甚至想直接命工部去永平開礦建廠,何須假手商賈!但他隨即停止了這個沖動的想法——不得不承認,商賈辦事總能節(jié)省成本。

  如果交給工部,沒準兒不但不省錢,還會增耗國帑,畢竟開礦建廠要先大筆投入!而依柳湘蓮之議則朝廷不需出資,購買成品即可,屆時憑借朝廷強勢地位又可大幅壓價,豈不省錢?

  甚至,他不由想到,待到將來遼東問題解決,正好可以順勢將發(fā)展成熟的廠礦收歸國有,豈不美哉?至于柳湘蓮會不會憑此作亂,他既沒看到這等跡象,更不覺得有成功的可能。

  拿定主意后,永隆帝力排眾議,同意柳湘蓮的提議。同時為了減少朝臣阻力也做了妥協(xié),明確暫時只以永寧府為試點,特許制度是否推廣視運作情況而定。

  最后,戶部授權柳氏商號在永平府境內開礦建廠,特許金每年一千兩白銀,稅率為營業(yè)額十分之一,遠超三十稅一的商稅。

  對此看好的人并不多,畢竟永平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山多地少,隔墻就是韃子,只以為柳湘蓮為了籌餉昏了頭,早晚為此昏招后悔。

  得到批復的柳湘蓮既感慨又心生豪氣。他剛收到一筆錢,是柳落從薛家商號諸位掌柜身上敲詐搜刮的,除了留下維持日常經(jīng)營的必要資金,連同店鋪賬上余款,共湊了二十萬兩銀子。

  至此,薛家算是被利用盡了,今后只能老實做生意,再想收這種天降橫財就不能打薛家主意。

  這筆錢可做第一期投入,只要有利潤豐厚的產(chǎn)品面世,足夠維持商號快速發(fā)展,而柳湘蓮則準備趁機發(fā)展隊伍,擴充實力。

  這天,一道指令發(fā)出,柳湘蓮命京郊柳家工坊匯聚的眾多工匠全部轉移到永平府。

  為保密故,暫居荒涼的越支場。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