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科舉制度一步步的完善開始,六首就只有一個。
那就是大明朝的黃觀。
大清朝倒是從來都沒有,不過,現(xiàn)在有了,那就是劉灝。
劉灝下轎,許多進士認得他,紛紛前來行禮,都是讀書人,不過,顯然,劉灝的身份和地位遠遠不是他們可以比擬的。
有一個進士道:“五月十五,我等在報國寺設宴,還請狀元公大駕光臨,不吝賜教?!?p> 劉灝頷首點頭,連忙謙讓道:“豈敢破費諸位同年?!?p> 其實這都是老規(guī)矩,從唐朝時開始,新科進士們就得湊錢請客,請狀元公飽餐一頓,這是后進對先進的敬意,也是小學霸對大學霸的一點意思。
眾人一道謙讓著進去,吏部這邊其實早就候著這些進士了,早知道他們都會來,自然也不能輕慢,有差役領著他們到一處堂中安坐,隨即便有稽勛司的堂官前來,這吏部稽勛司官員的守制、終養(yǎng)、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事宜,眾人現(xiàn)在算是入籍,只有入了籍,這就算是真正的官了。
現(xiàn)在,還不算是官兒。
劉灝自然是不多說廢話,安靜的站在這里,心中卻是盤算著不知道要給自己一個什么樣的官兒。
待入籍之后,便是由文選清吏司出面了,開始做好授官的準備。
大清朝到了乾隆晚期,貪污,這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司空見慣的事情,萬事萬物都是有油水撈的,比如說,這一次分熟官吏,文選清吏司的主官免不了要狠狠的刮一筆,畢竟如何分授是人家說了算,你想有個好的,不給銀子是不成的。
若是二甲名次不顯,想混個翰林,至少也得準備兩萬兩銀子以上。
比如有人分為庶吉士,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有為皇帝講解經(jīng)籍等責,在大明朝是內(nèi)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在大清朝那就是軍機處大臣的來源之一。
而觀政被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門實習政事,距離皇帝山高水遠,表現(xiàn)的機會都沒有,而二甲同進士往往又恰恰介于這二者之間,界定模糊,運氣好的能進翰林,運氣不好,可能只能分到部里去了,就算分到部里,這各部之間也有好壞,若是能去吏部、戶部觀政,似乎也不錯,運氣不好的混到了刑部、兵部,怕就哭笑不得。
當然,劉灝不屬于這個范疇,他是狀元,直接就是翰林院修撰,開局就是從六品。
來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多,接著眾進士們便開始進入考校環(huán)節(jié)了,所謂考校,相當于后世的面試,由吏部文選清吏司負責,你科舉的成績,甚至于你的長相,年齡,都時刻影響著你的前程。
就比如說翰林,其實也未必是你考的成績很好就能進的,你若是相貌丑陋,談吐又不好,年齡偏大,人家未必肯給你做庶吉士的機會。
長得好看,這也是你能不能當官的重要指標。
和珅就是長得太帥,這才讓討得乾隆的歡喜。
眾人都在堂中高坐,心里不免忐忑不安,一個個點了卯,等候文選清吏司面試。
可是劉灝卻不必參加這種選拔,因為他是狀元,這個理由就足夠了,國朝的潛規(guī)則實在太多,而關于考霸的潛規(guī)則卻是不多,他閑坐了一會兒,便有堂官客氣地請他到一邊,道:“和中堂要見狀元公?!?p> 劉灝頜點頭,這也是其中的一個步驟,便道:“煩請帶路?!?p> 到了一處值房,堂官請劉灝進去,劉灝跨入,果然看到和珅高高在上,正在等候自己。
他顯然是百忙之中抽出了時間特意從宮里過來的。
入主軍機處之后,和珅也是在忙著上下貪污,同時還有朝廷的大事兒要處理,不過,今日特卻是為了劉灝特地過來了,趁著這會兒還是在忙碌一些事情,劉灝進來的時候他也沒有察覺,等到劉灝咳嗽一聲,他才抬眸,隨即露出笑容,熙和地道:“坐吧?!?p> 劉灝坐下,道:“學生劉灝,見過大人。”
和珅只是點點頭,看著劉灝的目光當中卻是充滿了欣賞,才道:“此次你高中榜,既是我大清朝的狀元,也是我大清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六首,可喜可賀?!?p> 劉灝微微欠身,客氣的開口道:“不敢不敢,學生若是沒有和大人的栽培,也不會有今日之成就!“
和珅的眼底卻是浮現(xiàn)出了幾分滿意,顯然對于劉灝的表現(xiàn)十分滿意。
就算是當了官,成了狀元,對自己也是客客氣氣恭恭敬敬,這個人值得自己重用。
當下,笑道:“按照規(guī)矩,清吏司已經(jīng)為你入了籍,從現(xiàn)在開始,你就是官身了,又因你是一甲一名,所以此次授的是翰林院編撰,望你入翰林之后好好用功,不負國恩,好好為朝廷效命?!?p> 這都是空話,因為在來之前,劉灝這翰林編撰是十拿九穩(wěn)的,可千萬別小看了翰林編撰,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從六品,可是在翰林院中,卻也算是中層官員了,下頭還有庶吉士,有編修、有檢討、有典薄等等。
若是再進一步,那么就可以為侍讀、侍講了,也就是成為皇帝的秘書,甚至還可能做太子的老師。
當然,大清朝是秘密立儲,但是,實際上,滿朝文武大抵都能看出來,誰才是被內(nèi)定的那一個。
不過無論是編修還是庶吉士,都是閑職,是掛名在翰林之下,卻沒有具體的工作的職位,一般要過半年之后,官職就會進行調整。
總而言之,這是無比清貴的閑差,新官上任里最好的差事。因為他一般負責的是參與誥敕的起草、史書纂修和經(jīng)筵侍講。
詔書的起草就不必說了,雖然說是別人說什么你寫什么,可天下的政令大多出自你的手里,朝廷稍有風吹草動,也都在你的眼皮底下。
這是直接進入了中央核心,慢慢學習。
而且混了半年編修再調任其他官職的話,往往都是連跳數(shù)級,最起碼也是一個知府,絕不像那些苦逼的觀政,半年之后隨便打你去某縣做縣令甚至是縣丞、主簿。
不過劉灝還是稱謝,道:“多謝大人栽培?!?p> 和珅微笑,慢悠悠地道:“是了,你現(xiàn)在既是翰林,本官倒是有一事想要商量一下!?!?p> 劉灝道:“請大人示下。”
和珅撫案,不動聲色地道:“近來軍機處這里,倒是有不少人告病假,軍機處這邊,人手不足,點選的幾個待詔翰林亦是人手不足,本官打算將你抽調至軍機章京,你可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