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隱公六年,齊、魯結盟!
隱公六年,鄭莊公向魯國發(fā)出了想要結盟的信號,這是想要和解以前的夙愿,修兩國之好的意思。
之前就說過,在這個時代,恩怨其實都是小事,能不能使自己的國家壯大才是重中之重,鄭莊公在這點上做的就可圈可點了,從去年宋、鄭兩國打仗的時候,魯國沒有去援助宋國這件事中,鄭莊公看到了機會。
所以他想要借此來孤立宋國,但隱公并沒有立馬就回應鄭國。
這邊和鄭國的結盟擱淺了,我懷疑隱公還是有點記仇,所以才沒答應的。
這不,夏季五月的時候,魯國和齊國就在艾地結盟了。
也是在這一月,鄭莊公又攻打了陳國,而且還俘虜了很多陳國的居民作為鄭國的奴隸。
這幾年,自從鄭莊公上位以來,可是一點也沒閑著。
先是殺弟共叔段,整頓內(nèi)亂,后又因為公孫滑一事打衛(wèi)國,更是能在面對衛(wèi)、宋、邾、陳等國討伐之時,從容面對,打南燕軍隊,在外城圍宋國。
鄭國可謂是年年征戰(zhàn),就這,陳國的國王對鄭國還是不重視,認為宋國才是頭號大敵,鄭國不值一提,所以才有了鄭國俘虜陳國居民為奴隸的事件。
不過,鄭國這邊也沒高興多久,宋國不愧為陳國眼中的頭號敵人。這不,在秋季的時候,就攻下了鄭國的長葛。
不僅如此,因為陳國是周王室的寵臣,而鄭國之前就和周王室有夙愿(交換人質),現(xiàn)在又得罪了陳國,宋國還在一旁虎視眈眈,鄭莊公終于感覺到有點害怕了,萬一大家聯(lián)合起來攻打鄭國,那鄭國危矣!
于是在冬季,周王室的人來到魯國,說是發(fā)生了饑荒,魯隱公就代替周王室,向宋國、衛(wèi)國、齊國、鄭國購買糧食。
鄭莊公也乘機借著這件事,前往周王室國都覲見周天子,也就是周桓王。
這是鄭莊公自上位以第一次面見周桓王,但周桓王并沒有禮遇鄭莊公,這是因為周王室對鄭國不滿很久了。
當時周王室的大臣周公就看不下去了,給周桓王說:周朝動遷到洛邑,靠的就是鄭國和晉國兩個國家的地理扶持,我們更應該友好的對待鄭國和晉國的來人,以激勵后來的人,我們就算禮遇這些人,還怕人家不來呢,更何況是不禮遇呢?這以后鄭國是不會再來了。
從這一段對話中,明顯看出周王室底氣不足,雖然鄭國公想以此表態(tài)看起來是弱勢,實則從鄭武公開始,能扶持周平王,就說明鄭國的國力本就不弱,但周王室雖然對鄭國的態(tài)度不好,但看得出周王室沒有號令天下的勇氣。
同時,就周桓王的行為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干大事的人,當一國一君,應當喜怒不形于色,能忍人之不能忍,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周桓王這么明顯的不待見,對鄭莊公來說固然臉面上有點不好看,但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影響,但天下人會怎么看周桓王,只會認為周桓王沒有容人之量,看輕周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