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幾點(diǎn)啦?趕緊起來!要是晚了一步,你就搶不著啦!”1933年5月的一天早上,潘大爺急不可耐地叫醒了兒子潘駒。
“咋啦爹?”潘駒極不情愿的張開眼問道。
“還問咋啦,現(xiàn)在桑葚已經(jīng)成熟了,趕緊去摘??!”
“哦對!”潘駒趕緊從床上蹦起來,拎起籃子就沖出了家門,向家附近的桑樹林跑去。
潘駒是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魯西北人:身高六尺有余,說著一口流利的山東話,看著有點(diǎn)憨,生著一張關(guān)公臉,人稱“小關(guān)公”。
潘駒跑到一株老桑樹前,噌噌噌就爬了上去,摘了一籃子,又吃了半籃子——這地方隨處可見上百歲的老桑樹,樹長得矮,莖長得粗,分支長得多,通常一棵樹結(jié)的果就夠一家子吃的,更別說是一片了,那真真夠一個村子里的人吃。
“傻孩子!”潘大爺趕了過來,“你莫要吃太歡,要不然你又會肚子疼!”
“知道了!”潘駒一邊說,一邊又吃很多,到晌午時分,潘氏父子的籃子中已經(jīng)是堆滿了桑葚,父子二人喜笑顏開,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國民革命軍指揮部。
在一個緊急會議上,李杰對手下軍官說:“老頭子發(fā)來緊急電報,說讓咱在月底前招兵5千,以防止日軍沿津浦鐵路南下。但問題是,還有10天就到月底了,在10天時間里,招兵兩千,根本不可能!諸位說說有啥主意?”
“李將軍,”張鳴仁問道,“老頭子不是對外妥協(xié)嗎?這咋還招兵?。俊?p> “很簡單,”坐在旁邊的喬樹人說,“長城抗戰(zhàn)失敗了,老頭子怕了唄?!?p> “我看未必吧!”張鳴仁反駁道,“假如他真怕了,干嘛還要‘剿匪’,他們手里也有兵,也有武器,為啥不招安呢?而且咱跟他們合作過,他們特別會打仗:你看看北伐的時候第四軍打的那汀泗橋、賀勝橋戰(zhàn)役,多漂亮!”
“那是以前,‘攘夷必先安內(nèi)’,反正老頭子這么說的?!崩罱苴s緊打斷,“現(xiàn)在咱這的問題不在于如何‘剿匪’,而在于如何征兵!”
“先按正常程序征兵,如果不理想,那就強(qiáng)征?!眳⒅\長梁思危說到。
潘氏父子吃完午飯后,開始制作桑椹酒。潘大爺釀的桑椹酒非常好喝,常常供不應(yīng)求,這天,第一壇桑椹酒釀造完成,潘大爺讓潘駒挑到城里去賣。進(jìn)城之后,那一壇酒很快就賣光了。潘駒收拾收拾行李,準(zhǔn)備回家,突然,他發(fā)現(xiàn)城墻根底下根底下站著很多人,他也過去湊熱鬧。成墻上貼著一張告示,上面寫的是招兵的事情,潘駒看了之后覺得這事得跟老爹商量一下,于是挑起壇子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