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戶攔我所為何事?”
對周圍看好戲一般等著他出丑的議論視而不見,陳懷瑾問道。
御前侍衛(wèi)百戶,這官職不大,可但凡是能擔當這個職務的,相當于皇帝的保鏢隊長,必然是皇帝親信,沒有人愿意得罪他們。
徐渭微微皺眉,說道:“沒有什么事情,就想問一問,少國公可曾入過行伍,進過軍隊?”
見徐渭居然認出了自己有當兵的經(jīng)歷,陳懷瑾不由得對徐渭高看了一眼。
“曾在邊關(guān)的邊防軍中擔任過三年閑差,前段時間剛回來?!?p> 徐渭點點頭,面色從之前的輕慢稍有改觀,抬手道:“請少國公前行吧,本將并無其他的事情。”
“百戶若是不嫌棄,事后得空,可到國公府來一敘,沒有珍饈佳肴,但烈性的燒酒管夠,大塊肉食管夠。”陳懷瑾輕笑道。
說完,他拱拱手,轉(zhuǎn)身飄然而去。
徐渭眼眸卻是一亮。
在軍隊中,那些珍饈美味并不受人待見,因為對隨時要上戰(zhàn)場廝殺的士兵來說,只有最純粹的烈酒和大口的肉,才是真正能管飽的好東西。
這一點,沒在基層混過,沒在戰(zhàn)場中拼殺過的士兵是不會懂的。
他突然有些好奇,陳國公寵溺兒子是長安城出了名的。
否則也培養(yǎng)不出長安城第一紈绔,可這樣細皮嫩肉的紈绔,居然去了邊關(guān)上戰(zhàn)場,還平安回來了?
這一趟國公府,少不得要走一遭。
眼見沒好戲看了,周圍的人都有些失望,不過御前考問近在眼前,大家立刻散開,朝著太和殿而去。
太和殿外廣場上,漢白玉鋪設(shè)的地面華貴異常,莊嚴肅穆的太和殿琉璃瓦朱紅墻門,大楚的旗幟迎風招展,獵獵作響,將士每一個都虎虎生威,氣度非凡。
任何人來到這樣的地方,不由自主地就會肅穆起來。
陳懷瑾在太監(jiān)的引領(lǐng)下來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他們這些人自然沒有資格進入太和殿內(nèi),只能等候皇帝召見。
因為人數(shù)過多,皇帝不可能一一召見,每一次進去的都是好幾個人組成一批。
輪到陳懷瑾時,他恰好和藍致銘分到一起,另外還有一人,叫馬成功的,是工部左侍郎的兒子,看起來也是信心滿滿,胸有成竹。
“宣,成國公之子,陳懷瑾、藍大學士之子,藍致銘,工部左侍郎之子,馬成功三人,覲見!”
太監(jiān)高升唱喏,陳懷瑾三人依次進入太和殿。
來到這座大楚的政治核心大殿,其內(nèi)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正中間的鑾座上,用黃色帷幔隔開,依稀只能見到有一道魁梧身影在帷幔之后,卻讓人看不清真容。
陳懷瑾也沒多看,仰面視君可是大罪,瞥過一眼之后,就和藍致銘跟馬成功兩人一起跪在太和殿中間。
“草民陳懷瑾、藍致銘、馬成功,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p> 帷幕之后,傳來一個威嚴沉穩(wěn)的中年男人聲音,“平身吧?!?p> 陳懷瑾站起來之后,感覺到帷幕后頭傳來一道目光正打量著自己。
同樣,側(cè)邊也有幾道目光正看著自己。
不用想,那必然是自家老爹和未來岳丈的目光。
半晌,帷幕后坐在龍椅上的皇帝緩聲開口道:“江山社稷,傳自祖宗,大楚立國兩百余年,歷代天子躬身勤勉,但也卻少不了我大楚輩出之人才的輔佐,古人有詩曾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今日朕便是希望考核長安城內(nèi),你們這些權(quán)貴之后?!?p> “一來,是督促你們不要游手好閑,既然生于富貴,更當有憂患之心,心懷天下者,方不愧你們的身份和兄父長輩的殷切期望?!?p> “二來,也是為朝廷選拔人才,大楚向來重視人才,雖有三年一科舉,但科舉選拔多寒士,磨礪、打熬都需要時間,但你們不同,你們自小便在家中長輩身邊耳濡目染,若是有才者,可直接擔任要職,為國家做貢獻?!?p> “但不論如何,也不管你們的父兄是誰,想要朕重用你們,你們首先必須拿出自己的能力來讓朕看到,否則一切免談,你們?nèi)?,可聽明白了??p> 陳懷瑾三人立刻回答道:“聽明白了?!?p> 皇帝滿意道:“很好,之前那些人的題目都由大臣們出題,你們?nèi)?,由朕親自出題,不考那些詩詞歌賦,直接問你們實事?!?p> 此言一出,藍致銘和馬成功的笑容當場就僵在臉上。
他們這幾天為了應對這一次大考,可是在家里準備了很久。
等他們信心滿滿地過來了,皇帝卻說不考那些東西?
兩人瘋狂地看向朝堂上自己的長輩,卻見藍大學士和工部左侍郎一頭霧水。
但皇帝都這么說了,沒有人敢反對。
皇帝的第一個問題隨之而來。
“近些年來,朝廷對外用兵,最大的戰(zhàn)事便是與匈奴一戰(zhàn),匈奴三十萬大軍欺近邊關(guān),揚言要血洗大楚一半國土,要坐在這太和金鑾殿的龍椅上,讓朕給他們磕頭納貢?!?p> 皇帝的聲音聽不出喜怒,他繼續(xù)道:“萬幸,祖宗基業(yè)并未毀于朕手,人屠大將軍異軍突起,不但殺滅三十萬匈奴大軍,更是擊穿燕云十六州,血洗匈奴王庭,大大地提振了我大楚士氣,揚我國威?!?p> 這番話,讓朝堂上眾人都挺胸抬頭起來。
的確,幾十近百年來,大楚和外國打仗從來都是輸多贏少,便是贏,也是慘勝,哪有這一仗打得這么酣暢淋漓讓人痛快。
皇帝的提問緊隨而來。
“前段時日,其單于派使者送來國書,要求和,條件是雙方互不侵犯不再動兵,匈奴不再對大楚稱臣,大楚亦不受匈奴滋擾,如今朝廷內(nèi)有人主戰(zhàn),要打出兩百年前大楚的威風,讓匈奴稱臣進貢,亦有人主和,言兵戈為殺伐之主,動輒勞民傷財國本不穩(wěn)?!?p> “你三人皆是高官之后,各自選明立場闡述緣由,作答有理有據(jù)者,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