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員工對店里一下子推出這么多的新菜式表示訝異。
羅麗珍告訴他們,關(guān)于要開新店的事,問他們愿不愿意學(xué)做菜,到時候作為第一批員工過去幫忙。
兩個員工都覺得這是好事,會做些簡單的菜總比只是打雜要好,欣然答應(yīng)。
買齊了店里欠缺的食材,開始試做新菜式。
羅麗珍做,石蒜在一旁指導(dǎo),并記錄過程,其余人圍觀學(xué)習(xí)。
石蒜記得很清楚明白,從每一個步驟,調(diào)料的分量,以及放每一種調(diào)料的先后順序、間隔時間,到每一樣蒸菜的時長。
保證稍微有一點廚商的人認真地背一背,就能做出味道不錯的來。
每樣蒸菜做的不多,僅兩份,畢竟第一次賣,不敢托大。
晚飯客人很少,也有對新菜式感興趣的,但說明不了什么。
送走客人,吃完晚飯的一家人圍坐一起,討論關(guān)于新店的選址以及起名。
有個員工說他住的那附近有店鋪出租,靠近商場,位置很好。
聽他描述是很不錯的樣子,幾人決定明天上午過去看看。
說到起名,兩對夫妻都沒讀幾年書,首先想到的都是直接用人名。
比如“秋月快餐店”。
但新店是兩方合伙,選哪個人名都有點不妥當,組合起來吧,又不知道怎么個組法。
忽然,四個人同時安靜,默契地看向滿臉皺紋的老母親。
名字就此確定。
時間漸晚,加了一晚班的打工人下班,帶著饑餓的腸胃出來覓食。
快餐店短短幾分鐘就坐滿了客人,還不斷的有客人涌進門,見沒有座位,有的轉(zhuǎn)戰(zhàn)他方,有的熟練地排隊,等待座位,等不到就打包。
羅麗珍炒菜,孫志民涮粉,兩個員工待客上菜,忙得腳不沾地。
石蒜擼起袖子加入到炒菜的行列,羅海勝幫著待客上菜,孫玉鳳看顧小侄女,兼詢問點了新菜式的客人吃后感,并記錄。
分工明確,雖忙但不亂。
一批批顧客打著飽嗝滿意離去,到了打烊時間,全部食材賣完,今年的第一天營業(yè)就此結(jié)束。
次日一早幾個人去看了鋪子,地段實在不錯,雖然貴,還是直接租了下來。
裝修期間,老店這邊不斷調(diào)整改進新菜式的口味,并告知客人們新店開張的日期,說明這些菜到時候這邊不賣,想要吃就去幫襯新店。
同時,由石蒜對孫志民、孫玉鳳和羅海勝進行特訓(xùn),在短時間內(nèi)把三人的廚藝拉升了一截。
由羅麗珍帶老員工,老員工帶新員工,各自熟練了需要做的工作。
“蘭花快餐店”順利開張,由石蒜坐鎮(zhèn),負責(zé)炒粉面飯這一塊。
賣吃的,好吃很重要,羅海勝夫婦的水平還差不少,她得待上好些時日。
新店店租貴很多,但菜品價格和老店一致,還好吃,這邊人流量又大,自開業(yè)就生意火爆。
不得不多招了幾個員工。
其他人的壓力是減輕了,但石蒜的沒有,她抓鍋鏟的手都起了厚厚幾層的繭,直炒到好幾輩子都不想再吃炒粉面飯了,羅海勝和孫玉鳳才終于支棱起來,接替了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