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章 “武將”楊復恭
除培植親信太監(jiān)外,李曄也在“少郎團”里考察可親信之人。
少郎團,是個籠統(tǒng)的說法。
具體來說,都是些出身貧寒、自幼被養(yǎng)在禁宮邊緣的年輕藝人,總共兩百來人的規(guī)模,其中有唱戲的伶人,有擅長歌舞的男舞伎,有會舞花劍的劍師……
人數(shù)最多的,當數(shù)擅長打球或踢毽等運動的陪玩少郎。
當然也不一定。
因為哪類人更多,完全取決于天子個人的喜好。
比如前任天子唐僖宗李環(huán)酷愛馬球,少郎團內(nèi)便八成都是打馬球的。
原天子李曄喜好蹴鞠,他們便都紛紛改行蹴鞠。
博取天子開心就是他們存在的唯一價值。
李曄依據(jù)原主留下的記憶,首先在少郎團內(nèi)明確了一個親信,左車兒。
左車兒幼時父母親族全亡,流寓長安街頭,靠乞討為食,十三歲時偷東西被官府捉拿,因年歲太小,免于處罰,反倒引起了萬年縣令好奇,后發(fā)現(xiàn)他有馬球天賦,便進獻給酷好馬球的唐僖宗,進了少郎團。
左車兒十三歲才入宮,屬于半道加入,又因臉上刺有“竊”字,自然被少郎團內(nèi)的其余人排擠。
可其余少郎們很快便敗下陣來。
他們這些長在宮里、只會專研如何取悅他人的藝人,如何是自幼混跡街頭、憑偷盜打殺謀生的左車兒的對手,跟左車兒這頭獨狼比起來,他們不過是群綿羊罷了。
或許正是左車兒身上這股子野性,原主對他青眼有加,不但讓他做了少郎團內(nèi)的管事,還一直對他格外禮遇,與其余少郎不同。
左車兒自小混跡街頭,信奉士為知己者死,對原主自是死心塌地。
李曄繼承了這份“遺產(chǎn)”。
但只有左車兒一人顯然是不夠的,李曄還得從少郎團內(nèi)考察出更多人來……
……
……
朝堂上。
張濬和孫揆兩名主戰(zhàn)派中堅面圣無果,且他們退下來后,都閉口不再提興兵河東之事,其余朝官們自然也就懂了,也都閉口不提。
恰逢禁內(nèi)又有傳言流出,內(nèi)供奉張承業(yè)趁天子駕臨三清殿之機勸諫罷兵,并因此獲得了天子的寵信。
張承業(yè)是誰,朝臣們并不關心。
最多不過又是個野心勃勃的閹貨罷了。
但他們也都明白了,天子是下定決心推翻之前的決議,罷河東兵事。
于是,曾激烈討論了整整一月方得出的戰(zhàn)事計劃被徹底擱淺,連那封草擬好的詔令,也被堆放進秘書省的角落里吃灰了……
李曄照常兩日一開延英殿。
他一般都只高坐御座上,很少開口。
他還在熟悉他的天子身份中。
而且隨著他對自己的天子身份越發(fā)熟悉,他開口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滔滔不絕、分析利弊、長篇大論,這些都是臣子們的事,他身為天子,只需要傾聽他們的討論,最后給出決斷,“可”,或“不可”。
這才是朝堂上君臣應有的分工,也是天子威嚴的體現(xiàn)。
他不參與討論,便無人能辯駁;他只最后給出決斷,也無人能否定。
而且,即便最后事實證明他的決斷是錯的,錯也不在他,因為他只是說了個“可”字,是贊同的某位臣子的觀點,錯的便自然是那位臣子。
這些道理是李曄自己猜摸出來的,不是史書上記載的。
既然朝廷已不再向李克用用兵,李克用的“好友”楊復恭也就不用再稱病了,他重新回到了朝堂上,親身監(jiān)督天子和宰臣們的舉動。
近來朝堂上沒有什么大事。
無非是某個藩帥攻占了某地,奏請將此地授予他的某個部下;某個地方的牙兵弒殺了他們的藩帥,另推舉老大上位,奏請朝廷冊封;某個地方的豪強糾集兵丁,驅逐了當?shù)毓賳T,在上書列舉了這個官員種種劣跡后,奏請朝廷把官帽子賞給他……
這些事每天都在這個帝國內(nèi)不停地輪番上演,朝廷早就學會了躺平大法,統(tǒng)統(tǒng)予以準請,李曄也只需象征性點一下頭。
因而李曄其實很閑。
他坐在朝堂上時的主要精力,都用來暗中打量楊復恭了。
忠貞啟圣定國功臣、開府儀同三司、金吾衛(wèi)上將軍、檢校太傅、六軍十二衛(wèi)觀軍容使、左神策軍中尉、內(nèi)樞密使、實食邑八百戶、魏國公楊復恭,如今京內(nèi)最有權勢之人,手握著朝廷的大半禁軍,如何處理與他的關系,決定著帝國和朝廷的未來。
而要決定與他的關系如何,首先得盡可能了解他這個人。
依據(jù)腦袋里留存下來的記憶,楊復恭自恃功高,囂張跋扈,僭越禮制,又手握禁內(nèi)外軍政大權。
他的存在,讓原天子寢食難安,必欲除之而后快。
依據(jù)史書上的記載,楊復恭也是個典型的權宦佞宦,目無天子,瘋狂培植私人勢力,到最后與天子公然反抗……
但兩次延英殿奏對后,李曄又對此人有了更多的認識。
外形上,楊復恭生得高大魁梧,膀大腰圓,面相甚是威武。
宦官大多膚色慘白,而他卻是面色泛紅,像一塊剛從煤爐里取出來的鐵餅。
嗓音也不似大多官宦的尖細嗓子,而是個大嗓門,他一開口,能震得高坐在御座上的李曄耳膜發(fā)脹。
綜合下來,若不是嘴巴上和頜下光禿禿的,就跟一個武將沒什么兩樣了……
在延英殿里,每逢政事,楊復恭都表現(xiàn)得格外積極,無論此事與他是否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他都會親自下場與杜讓能、張濬等宰臣爭得面紅耳赤。
這其實是反常的。
因為他楊復恭大權獨攬,尤其是牢牢把控著禁內(nèi)外的兵權,所以他沒必要跟這些沒有實權的宰臣爭論。何況他除了嗓門大,嘴上功夫遠不如那些宰臣,何必揚短避長,自取其辱。
他大可以冷眼旁觀,就像劉季述和西門重遂所表現(xiàn)的那樣。
反正兵權握在我們手里,不管你們宰臣商量出什么政令,拒不執(zhí)行便是了。
每每楊復恭與張濬等人比試嘴上功夫時,李曄注意到,劉季述看楊復恭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個白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