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末之史上最莽帝王

第六十五章 鬼才吳隱元

明末之史上最莽帝王 半壺蜂蜜水 2431 2022-04-12 11:55:00

  話說吳隱元結(jié)識了夏完淳,二人相談甚歡,此時夏完淳雖然才十四歲,卻已經(jīng)是憂國憂民的熱血少年。

  于是夏完淳給吳隱元引薦了自己的父親夏允彝,夏允彝也是進(jìn)士出身,曾經(jīng)做過短時間的知縣,因母喪丁憂在家。

  見面之后,吳隱元將神武大將軍朱思明介紹了一番,語言樸實無華,多是憂國憂民,甚至類比于少保。

  看到這,朱思明輕咳一聲,暗道,吳隱元就這點不好,盡說大實話。

  不過經(jīng)此一來,夏家父子對朱思明大生好感,于是為吳隱元出謀劃策。

  吳隱元此行第一要義是買糧。

  山西、陜西雖然開了幾個經(jīng)驗包,可遠(yuǎn)水救不了近火,路遠(yuǎn)難行,大批運糧損耗太大,再說還得照顧大軍和災(zāi)民,也是力有不逮。

  松江府以及臨近的蘇州府、常州府,向來是大明朝的糧賦重地,雖然近年天災(zāi)影響了收成,百姓同樣缺糧,但是士紳可不缺糧,多年積蓄,即便不是谷滿倉,也差不太多。

  夏家也士紳之家,雖不是頂級,但在當(dāng)?shù)匾灿胁恍∶?,于是便替吳隱元聯(lián)絡(luò)各地士紳,夏完淳甚至還寫信邀請自己的老師陳子龍。

  陳子龍收信以后,連忙從紹興趕來,同時還帶來了張煌言。

  此時,陳子龍已經(jīng)名滿江南,有了他的幫助,很快便聯(lián)絡(luò)到大量米糧。

  甚至有了陳、夏二人的擔(dān)保,不少士紳直接將米糧運到松江府。

  事情到了這兒,一切還算正常。

  下面吳隱元開始展現(xiàn)真正的技術(shù)了。

  吳隱元辭別幾人,帶著幾個手下前往福建。

  一通忽悠騷操作,愣是說動鄭芝龍,當(dāng)然期間少不了借虎皮拉大旗,甚至連陳子龍的名氣也用上。

  最終鄭芝龍答應(yīng),租給吳隱元一百艘福船,每艘船每趟五百兩銀子。

  此外,還借給吳隱元白銀二十萬兩。

  唯一的付出就是一個福州參將頭銜,以及一些虛無縹緲的承諾,說來好笑,堂堂海賊王,招安十幾年,居然還是個游擊將軍。

  我滴個乖乖,空口白牙,愣是從海盜王嘴里摳出一百艘船,外加二十萬兩白銀,這本事放到未來,也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

  有了船,有了銀子,六萬石米糧順利進(jìn)入天津衛(wèi)的府庫,這也讓殫精竭慮的閻應(yīng)元松了一口氣。

  看到這,朱思明不禁拍案叫絕,有了這條路子,此后京師的糧食危機總算能稍稍緩解,甚至江浙漕糧也可照此辦理。

  唯一不足便是受制于人,不過朱思明相信,面包會有,牛奶會有,一切對會有。

  朱思明放下信件,對著鄭鴻逵,親切說道:“此次,鄭芝龍將軍慷慨解囊,替朝廷出了大力,本將深感欣慰,必然會稟報朝廷,不日必有嘉獎?!?p>  此時,朱思明大破李自成的消息已經(jīng)傳來,鄭鴻逵豈敢怠慢,連忙躬身回應(yīng)。

  “大將軍言重了,家兄對朝廷忠心耿耿,些許小事不足掛齒,今后一定全力替朝廷效力,替大將軍分憂?!?p>  忠心耿耿?

  朱思明心中不置可否,面上卻大是欣慰,“好好好,鄭將軍果然是忠義之士,本將絕對不會虧待鄭家?!?p>  隨即,朱思明便安排人帶鄭鴻逵下去交接銀子,此前已經(jīng)從介休調(diào)集了大批銀兩,此時正好派上用場。

  鄭鴻逵告退之后,堂中只剩下朱思明和張煌言二人。

  朱思明也不在拘著,拉著張煌言坐下詳談。

  開始時,張煌言還有些拘謹(jǐn),畢竟朱思明不但位高權(quán)重,而且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不過見朱思明平易近人,慢慢也放松了下來,二人竟聊得十分投契。

  張煌言跟朱思明詳細(xì)講了松江府籌措糧米的全過程,這事他參加了大半。

  其中談到陳子龍時,朱思明才知,原來去年陳子龍主持浙江武考,張煌言棄文從武,考了武舉人。

  就在二人相談甚歡之時,朱思明不經(jīng)意的問道,“玄著,不知你如何看待福建鄭芝龍?”

  玄著是張煌言的表字。

  張煌言聽到這話愣了一下,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雖然朱思明看起來平易近人,但畢竟位高權(quán)重,誰也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更何況,目前鄭芝龍還在幫助朝廷運糧,或者說是跟大將軍做交易,張煌言生怕自己的話產(chǎn)生難以預(yù)料的后果。

  朱思明笑道:“玄著盡管直言,本將還不至于以言罪人?!?p>  張煌言收拾了一下心情,組織了一番語言。

  “既然大將軍垂詢,那學(xué)生便說些淺見。”

  朱思明微笑點頭,示意他繼續(xù)。

  張煌言坐直身子,抱拳道:“大將軍,以學(xué)生愚見,福建鄭家,朝廷之毒瘤也?!?p>  說完,查看了一下朱思明,見其神色如常,暗自松了口氣,繼續(xù)道:“鄭芝龍名為官軍,實為海盜,壟斷東南沿海大部分海上交易,所得金銀不下千萬。

  鄭芝龍又大舉建造戰(zhàn)船,招攬人馬,據(jù)說其甚至海外占領(lǐng)海島,形似裂土稱王,長此以往,禍不遠(yuǎn)矣?!?p>  張煌言寧波人,離福建不算太遠(yuǎn),鄭芝龍所作所為早就耳熟能詳,也深感憂心,只是位卑言輕,沒有人重視。

  此時暢所欲言一番,頓覺胸中大石落地。

  朱思明的問話當(dāng)然不是無的放矢,對著張煌言,朱思明非常欣賞喜愛,也非常想重用他,只是在鄭家之事上,他必須保持應(yīng)有的謹(jǐn)慎。

  幸好,張煌言并未令他失望,于是朱思明輕嘆一聲,“玄著所言,本將豈能不知,只是鄭家偏于東南,又雄霸海上,朝廷也是鞭長莫及啊。”

  朱思明沒有多做試探,也沒有必要。

  對于海貿(mào),朱思明豈能不垂涎三尺,南宋因海貿(mào)而茍延殘喘一百多年,可見海貿(mào)之肥,若是早年朝廷能有此利益,也未必有如今之亂像。

  朱思明又道,“玄著,可有建議于本將?!?p>  張煌言也未做推諉,坦然說道:“大將軍,學(xué)生以為,如今鄭氏勢大,急不可圖,需緩緩謀劃?!?p>  說完,略微斟酌了一下,繼續(xù)講述。

  “其一,朝廷當(dāng)從開船廠,造戰(zhàn)船,造火炮,建水師,鄭軍終究不可持,唯有自建,方能如使臂指;

  其二,以名利籠絡(luò)鄭芝龍以及其麾下骨干,學(xué)生認(rèn)為,鄭芝龍海盜也,貪婪乃是其本性;

  其三,結(jié)交紅毛西夷,西夷雖然被鄭芝龍所敗,但其堅船利炮確有可取之處,聽聞臺灣便有西夷盤踞,鄭芝龍也是無可奈何。”

  朱思明暗自點頭,果然不愧青史留名的人物,言語雖少,卻指著本質(zhì)。

  造船造炮一直是朱思明的目標(biāo),只是所耗錢糧是無底洞,非短時之功。

  至于名利籠絡(luò),朱思明也是認(rèn)可的,在他看來,鄭芝龍這人表面狡詐兇狠,但內(nèi)心卻渴望獲得正統(tǒng)認(rèn)可,聽說他送兒子拜師錢益謙,由此便可見一斑。

  說實話,鄭芝龍看起來強大,但朱思明并不太看得上此人。

  明末天下大亂,他有錢有兵,卻只知窩在福建,除了撈錢啥也沒干,楞是沒支棱起來。

  換做其他稍有梟雄之心的人,東南絕對可以掀起滔天巨浪,那時天下大勢可就難說了。

  朱思明收拾思緒,站起身,坐回主位,神色肅然的凝視著張煌言。

  “張煌言,本將欲對你委以重任,不知你可有膽量接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