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五章 請客與交鋒 上
第二天一大早兒,譚墨吃過了早飯,帶上了一些禮品,就趕往紅星總廠那邊兒。
在一一拜訪過,父親的老上級,老朋友,和家里的老鄰居之后,譚墨,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了四合院兒。
到了家,天兒已經(jīng)有點兒黑了,譚墨還沒有吃飯。
好在譚墨不在家的時候,婁曉娥會過來幫忙收拾一下,順便也能幫著看看爐子給換換煤,不至于讓爐子落了。
打開風(fēng)門兒,讓爐子里的火能旺起來,順便把壺里的水燒開。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所以譚墨得先祭祭自己的五臟廟才行。這對于前世是個很一般的廚子的譚墨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
BJ有句順口溜兒: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的烙餅攤雞蛋。初四,呃~初四上班!
初一的餃子在科長劉萬榮家解決的。今天是大年初二,譚墨準(zhǔn)備自己弄碗熱湯面吃。
外面挺冷,弄碗熱湯面吃,也能讓自己暖和暖和。
和面搟面切面,熗鍋放水下面條,這些動作一氣呵成。
很快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熱湯面出鍋,撒上點蔥花,齊活!切個鹵豬蹄,端出小咸菜,開吃!
初三早晨不到八點,譚墨晨跑回來熬了點粥,配著昨天晚上吃完飯后蒸的,幾乎見不著玉米面兒的,兩合面兒小花卷。就著小咸菜,吃了早飯。
譚墨這貨為了不讓人說三道四,現(xiàn)在也開始蒸兩合面兒的饅頭和花卷。
玉米面和白面的比例,連1比9都不到,充分發(fā)揮了掩耳盜鈴的精神。用他的話說:我家吃的也是兩合面兒。
雖說拋去數(shù)量說本質(zhì),都是耍流氓。但你不得不承認(rèn),他弄的那玩意兒,也確實叫兩合面兒。
不僅如此,譚墨現(xiàn)在也吃窩窩頭。他家的窩窩頭是四合面的。
配比是這樣的,兩份白面,兩份黃豆面,四份小米面,兩份玉米面。
不管怎樣,至少看起來,跟別人家的窩窩頭區(qū)別不太大。
為了遮遮掩掩,譚墨也算是費勁了心思。
吃完了早飯,譚墨收拾了自己的釣具,帶上桶和馬扎以及那把自制的匕首,又帶了點吃食和一壺水,便出了家門兒。
來到于莉家的胡同口兒,兩姐妹已經(jīng)等在那兒了。
前天晚上約好,幾個人今天去什剎海玩兒。
那兒既能釣魚又是京城有名的溜冰場。
到了什剎海三個人直奔溜冰場。其實滑冰是個體力活兒,而且三個人技術(shù)都不怎么樣。
滑了兩個小時左右,著實的摔了幾個大跟頭以后,譚墨決定還是去釣魚比較安全。
招呼著累的呼哧帶喘的姐妹倆,走向釣魚的地界兒。
擺開架勢下好魚竿,譚墨讓于海棠看著,自己則帶著于莉提著桶,到岸上找了些干樹枝,在桶里生起生起了火。
提著火桶回到了釣魚洞旁邊兒,又從岸上找了三塊相差不大的石頭,墊在火桶的下面。
然后又和于莉兩人,又去搜羅了一些樹枝干木頭,放在火桶旁邊。
就這樣三人一邊釣魚一邊烤著火,很快,一個多小時過去,只釣上一條巴掌大的鯽魚。
時間已經(jīng)到了中午,三個人有些餓了。譚墨拿出早上準(zhǔn)備的小花卷,折了根帶叉的樹枝,把花卷放在樹枝叉上,擱在火桶上慢慢烤著。
等到花卷烤熱了,三個人就著水壺里的溫水,湊合著吃了一頓午飯。
到了下午兩點多,這三個人也沒什么收獲??偣仓会炆蟻硭臈l魚,最大的一條也沒超過半斤。
本來譚墨還想著從周圍釣魚的人手里買幾條鯽魚,給晚上加個菜。
可能因為大年初三的緣故,周圍釣魚的人只有寥寥幾個。
問了一下幾個同來釣魚人,也都是沒什么收獲。
好在是,在知道譚墨晚上要請客的情況下,把釣到的魚都送給了他,并沒有收錢,惹得譚墨一頓的連聲感謝。
因為晚上譚墨要請客,于莉和于海棠沒有跟著譚墨回四合院兒,而是回了自己家。
不過于海棠提出,要譚墨在周日的時候,對兩人作出補償。譚墨也只能無奈的答應(yīng)了,這個準(zhǔn)小姨子的無理要求。
晚上,譚墨家客廳的餐桌上,放著六個菜一個湯。
醬燉嘎魚(七條),燉吊子(剩的),蒸雞蛋羹,白菜絲炒肉,風(fēng)干雞燉土豆(半只),酸菜粉條凍豆腐汆白肉。湯是鯽魚豆腐湯。
主食是譚墨特意蒸的正常的兩合面兒饅頭和棒子面粥。
看著這一桌全葷的菜肴,圍桌坐著的幾個人,都不禁暗暗的吞了口口水。
雖然從去年還清了老大哥的貸款后,資源短缺有所緩解,各家各戶每個月也能吃上兩三頓葷腥了,但像譚墨這樣全葷的菜,還是極少見的。
在座的幾個人,也都算是四合院兒里有頭有臉的。雖然心里跟貓抓似的,單面上表現(xiàn)的很平靜。
隨著譚墨一聲:請吧!大家都動起筷子。
五個男人喝著酒,四個女人吃著飯。(三位大爺加許大茂,三位大媽加婁曉娥,以及譚墨這個主人)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桌上開始聊起四合院兒的事兒。
一大爺問譚墨:“小譚,你看你是院里最富裕的,為啥不能幫幫老賈家?我聽你秦姐說,你都不怎么愛搭理他們家人?!?p> 譚墨端起酒杯,示意了一下一大爺,喝了一口說道:“先不說賈張氏舉報我的事兒。
老賈家一直有傻柱兒接濟著吧!每天傻柱兒帶回來的飯盒,沒落到別人手里吧!
再說還有您時不常的幫襯著,他們家人還用得著別人在幫襯嗎?
咱們再調(diào)過來說,我就生活好一點,就舉報我投機倒把,憑什么?
我生活的好,是因為我們父子倆有積蓄,我的那些錢有很大一部分,是我爹用命換來的。
另外的錢,也是我們父子倆辛辛苦苦工作掙來的,費勁八五的攢下來的,憑什么我就無緣無故的接濟別人?
更何況,我就是有再好的涵養(yǎng),也不可能幫襯一個,沒事兒就污蔑我的人家兒吧?
今天喝點酒,我就當(dāng)著您三位大爺?shù)拿嬷闭f了,這院兒里,我?guī)鸵r誰家都成,但老賈家門兒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