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薛仁貴,李治是感激的。當初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如今,到了大唐,薛禮也不差,為了試探一下周圍敵人,主動承受罪名,被流放到象州。
最初為了逼真,他從長安到象州的這段路程,幾乎都是按照真正流放的標準來的,只有到了象州以后,才好受了一些。
如今貞觀老將凋零得差不多了,唯有薛仁貴的威名,仍舊震懾著東西兩方的敵人。不管是突厥人,還是新羅人,都深深地畏懼著這位老將。
揮揮手讓黑袍人退下,李治吃掉最后一個包子,這才翻開了禮部的奏折。
他很清楚,自己一旦看了這個奏折,恐怕就沒有吃東西的心思了。
自從李弘死后,復、殮、命赴、吊唁、銘旌、沐浴、飯含、設重、小殮、大殮、朝夕奠,這些流程都已經(jīng)走完了。如果不是糾結于下葬的規(guī)格,也不會拖延到現(xiàn)在。
如今,禮部既然拿出了章程,說明就要走最后的流程了。
既夕哭完畢以后,就是遷柩。
等到了這一步,自己就算是真的跟這個兒子告別了。
一想到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慘劇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李治的淚水就又流了出來。
李弘這孩子,從小就仁厚,從沒有抱怨過自己為什么要學那么多,能夠處理政務的時候,也想著為父親分憂。
只是沒想到,這孩子卻是個短命的。
回憶了一會兒過往,李治擦了擦淚水,開始仔細看禮部的奏折。
禮部并沒有?;?,凡是喪葬規(guī)模,都沒有問題,只是陪葬品的數(shù)量,還是寒顫了一些。
拿起朱筆,李治在奏折上批復道:“冥器之數(shù),國之出足矣。然朕體天子年幼而亡,特出內(nèi)府之資,以為陪葬。”
寫完這一條,李治合上了奏折,又掏出一張白紙,開始起草對李光順的封王圣旨。
這些都要盡快,嗣子可不是單單有個名分就可以了,怎么也得帶著這個孩子到靈位前才行。
另外,關于既夕哭....
想了想,李治看向殿外,大聲道:“進來!”
姜暠走了進來,拱手等著圣人的吩咐。
“你去雍王府傳旨,順便....”
聽了圣人的吩咐,姜暠連連點頭,才下去給皇帝取圣旨來。
....
雍王府的早餐令人滿意,午餐就更令人歡喜了。
從西市打劫來的香料,生的部分,被李賢委托給張有財,命他找人去豐州買地種植。至于已經(jīng)被炒熟的,則成了王府廚房的收藏。
中午的飯食是孜然炒羊肉,因為孜然太少,所以夠資格享用一份的,只有李賢一個人而已,至于徐澤、薛訥和李荇三個人,只好一人一片、互相監(jiān)督著一起吃一盤子。
自從到了大唐,就數(shù)今天的飯食讓人滿意。
吃完飯擦擦嘴,看著還在彼此監(jiān)督的三個人,李賢笑道:“你們慢慢吃,本王先出去溜達溜達?!?p> 說完,拍拍有點撐到了的肚子,李賢滿意地走出了飯廳。
見殿下要走,李荇一發(fā)狠,拿筷子往自己的飯碗里扒拉了一部分,完事兒也不理會徐澤和薛訥的怒視,幾口吃完以后,趕緊跟上。
如今長安的天氣開始逐漸回溫,清涼的天氣,在外面散步是一種享受。
借著散步的時間,李賢邊走邊記憶王府里的路。
說起來丟人,作為這間王府的主人,竟然記不住王府里的路。
另外,對于王府里的各種布置,李賢也很不滿意。
說到底是自己的家,總要改動一下才更適合自己的審美。
“這片假山去了,又不成規(guī)模,孤零零的幾塊石頭,擺在這里還不如不擺。”
“這棵樹不錯,夏天可以在下面乘涼,吩咐仆役把這里清理一下,放一個石桌,再擺幾個石墩?!?p> “嘶....池塘這么大啊,不過回廊建造在池塘邊就沒意境了,找曾秀林,讓他派幾個工匠過來,建一段廊道到池塘里,然后搭建一片臺子,閑來無事在這里釣魚也是不錯的。”
李荇在一邊聽著,終于忍不住開口道:“殿下,您這樣的安排都不妥當啊。您想想,您很快就要成太子了,太子就要住在東宮,您改造這片宅子,不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嘛!”
回頭看了一眼李荇,李賢不滿道:“雖然將來要搬到東宮去,可是這間宅院,還會是本王的。別的不說,到了東宮,本王想改動一下,恐怕要難如登天?!?p> 房產(chǎn)嘛,沒人規(guī)定一個人只能擁有一處房子不是?
雖然東宮占地面積廣闊,從地圖上看面積比起長樂坊來都相差不多。但是,很顯然,東宮如何改動,太子也說了不算。
在后世早就被暖氣和空調(diào)慣壞了,如今來到大唐,怎么也得研究一下供暖和納涼問題。在東宮升爐子會被言官噴死,自己在皇宮以外的地方....
看了一眼面前的王府,李賢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這個準太子,跟皇帝一樣,恐怕也很快就要被宮墻給鎖起來了。
這可咋整?
就算弄一個貓冬避暑的勝地,用不上,不也白扯?
懊惱地敲敲頭,李賢看向李荇,無奈道:“今后我想出來住,就找不到借口嗎?”
李荇堅定地搖了搖頭,在他印象里,除了公事以外,不管是圣人天后還是太子,都不可能隨便出來。出宮尚且如此的困難,更別說離開皇宮,在別的地方長住了。自從大明宮建成以后,帝后就是去九成宮避暑,都很少了。
見李荇都搖頭,李賢只能嘆了一口氣,吩咐道:“那剛才的事情,就當本王沒說吧?!?p> 看到李賢失落的樣子,李荇終于是忍不住開口道:“殿下,雖然您在東宮不能做大的改動,但是,這也只局限于主體的宮殿上。事實上,東宮東北側(cè),有一處宜春北苑,這片土地,一般沒人過問。您如果自己建造一處居住的宮殿,就算自己做主,估計也不會有人說什么?!?p> 說完,李荇就閉緊了嘴巴,一副大義凌然狀,好像說這話的不是他一樣。
李賢的眼前一亮,對著李荇伸出大拇指,也不說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