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王匡與袁紹兵臨河內,對河南虎視眈眈。董卓亦自心憂不已。他數(shù)面受敵,兵力實在不濟,若袁紹等人渡河,洛陽城中局勢只怕立馬就要城頭變幻大王旗了。
老董是個粗人沒錯,但他也知道自己犯了眾怒,朝中諸公心懷鬼胎一個個的不配合,京師之外又有無數(shù)人起兵反對,這天下亂成一鍋粥,他也是徹底抓瞎了。
這個時候,李儒便出來獻策了:“主公,不若以打促和。先以主力迎擊袁本初,勝上一陣之后,再以高官厚祿誘之。不愁袁紹、王匡不上鉤?!?p> 董卓聽了,一想,對呀。娘的,把你們先打得屁滾尿流,好讓你們知道老子涼州鐵騎的厲害。到時大不了再讓你袁紹做個三公之位,大家一同共掌朝政。難道你袁紹還不肯?你聯(lián)合諸侯反對老子,不就是想攬權嘛!
旁邊賈詡聽了李儒所言,心中冷笑一聲,什么餿主意,都已經撕破臉皮圖窮匕見了,袁紹等人會退讓嗎?縱然袁紹退讓,其他諸侯答應嗎?劉備、曹操答應嗎?已經是不死不休之局了!涼州鐵騎再天下無雙,也不見得是諸侯的敵手,主公敗了。賈詡雖然心中早就判了董卓死刑,卻閉上雙眼,不發(fā)一言。
他之前來洛陽時,曾出一策,讓董卓交好洛陽內外公卿百官,收斂涼州兵馬暴行,等徹底把皇帝、朝政掌握在手中之后,再奉國家以討天下。如此潛移默化之下,數(shù)十年之內,董氏君臨天下,也未嘗不可??上Ф课绰?,只圖眼前一時快活。結果導致如今之局面。真是鼠目寸光啊,豎子不足與之謀。既然如此,自己也要考慮后路了。賈詡暗暗想道。
董卓等商議已定,便使大將牛輔率精兵五千,兵出平陰,準備渡河。王匡在河內,聞董卓兵出平陰,大怒,道:“董賊不束手就擒,安敢出兵耶?”于是使從事韓浩率泰山兵為先鋒,兵進河陽,扼守河陽津與孟津兩大渡口,以拒涼州兵。
王匡字公節(jié),乃泰山郡人氏,起事以來,于家鄉(xiāng)募得泰山精卒近萬。牛輔在南岸,遠遠探得北岸泰山兵嚴陣以待,蓄勢待發(fā)。自度不能敵。于是心生一計,于平陰征發(fā)百姓,詐作將士,又多豎旗幟,于河邊連營扎寨。作出一副大軍源源不斷,欲從此處渡河的假象。而后自率精銳連夜?jié)撔?,陰從平縣渡河至泰山兵后。
韓浩正著令大軍嚴加守備,把器械都布置在河岸,只待涼州兵渡河,便投石車、箭弩、火油等諸般手段齊上,讓董卓兵吃不了兜著走。卻哪里想得到,敵軍自身后殺到。
牛輔在泰山軍后,發(fā)現(xiàn)泰山軍后營幾乎不設防,不由獰笑一聲,揮動大刀,回首喝道:“兒郎們,是該讓他們見識我涼州男兒武勇的時候了,給我殺!”
牛輔一聲令下,數(shù)千精騎卷起一路煙塵,直往泰山軍大營撲去。韓浩聞得大地震動不休,回首一望,只見數(shù)千鐵騎迎面撲來,一股殺氣凝而不散,直沖天際,知道不好,連聲嘶喊:“敵襲!迎擊!敵襲!迎擊!”
泰山軍剛剛反應過來,如雷般的蹄聲便已經把他們淹沒。涼州鐵騎一瞬間,便沖破營門,直入大營之中,來回砍殺。韓浩見自己麾下慘叫著被涼州騎兵一個個砍翻在地,不由目眥盡裂,瞋目大喝道:“董賊!哇呀呀呀呀呀,氣死我也!”
于是翻身上馬,取了兵器就要出戰(zhàn)。麾下親兵勸道:“將軍,董賊勢大,不若收攏將士,先走湛城,待主公援軍抵此,再作計較?!?p> 韓浩大怒,道:“吾豈肯拋將士而全己身?今日我必與涼州賊不死不休!”于是一鞭抽在馬股上,坐騎吃痛,一躍而出。自家主將去拼命,親兵們自然只能隨著。
韓浩出了中軍帳,著令左右道:“掌我?guī)浧?!”此時營中已經亂作一團,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泰山軍被涼州兵殺了個措手不及,正四散而逃。忽見自家主將帥旗高高飄起,不由自主的竟往帥旗匯聚。韓浩收攏敗軍,只復得殘軍二千余,韓浩心中欲哭無淚,思道,主公以家鄉(xiāng)子弟托我,我今日敗北,有何面目回泰山見父老?
于是大喝一聲,率眾徑往涼州兵殺去。
牛輔率了騎兵,來回鑿穿砍殺數(shù)次,只殺得殘肢斷臂一地,鮮血淋漓滿身。尤有不足,見還有人引兵反抗。瞇著雙眼舔了舔嘴蜃,道:“眾將士,隨我去取此兒頭來?!?p> 麾下轟然應諾。
牛輔率騎繞了一圈,到得韓浩近前,望見旗號,不由怪笑一聲,道:“還料營中主將已遁走,不料還在此處。不錯不錯,有膽識,且留你個全尸好了。”
韓浩聞言,肺都快氣破了,把劍一指,喝道:“好賊子,竟敢偷襲我大營,拿命來吧!”牛輔聞言,雙眸兇光一閃,道:“給我殺!”
泰山接壤青州,此處的漢子,一個個彪悍勇武,乃此時上好的兵源地。泰山兵與后來的青州兵、丹陽兵,都是同等級的存在??上蹩镄履贾鄙儆柧?。戰(zhàn)陣之上,更講究的是團體配合。這種新兵蛋子,又如何是久歷沙場,尸山血海中成長起來的涼州兵的對手?
泰山軍防守得雖然有模有樣,但一來成軍不久,二來剛才被涼州兵一陣好殺,已經殺得膽怯。未幾,泰山軍便漸漸不支,牛輔見狀,仰天狂笑,一把長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飛,每一刀下去,血肉橫飛,慘叫連連。泰山軍見牛輔狀若瘋魔,不禁心中大懼。也不知是誰先嗷的一聲大叫,扔了手中武器掉頭就跑。于是就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引起連鎖反應,大軍頓時崩潰,一個個四散而逃。
牛輔見狀,也不去追,率了人把韓浩團團圍住,道:“那將,可速降我!”
韓浩見眾軍士自行逃散,不禁萬念俱灰,此時韓浩只有親兵在側,聞得牛輔招降,不由慘然一笑,道:“我乃討賊先鋒將,豈有降賊之理!”
牛輔大怒,道:“不降我則死!”
韓浩道:“死則死矣,有何難哉?!庇谑峭惫笆忠话?,道:“主公,韓浩無能,有負主公之托,今日喪師失土,我之過也,當以死謝罪!”
說完,韓浩拔出佩劍,怒視牛輔道:“董賊無道,必敗無疑,汝等自觀之!”于是自剄而亡。韓浩既死,親軍皆哭拜于地,有一小校忽地拔劍奮起,道:“隨我殺賊,為將軍報仇!”
數(shù)十親軍,皆含淚執(zhí)刃,義無返顧的往牛輔殺來。未到近前,無數(shù)箭矢飛出,把數(shù)十親兵皆釘于地上。
不知為何,牛輔見了這幕,竟然沒有以往殺戮后的快感,心情卻有一種莫名的沉重。沉默良久,牛輔搖了搖頭,把心中的陰影強行抑止,一揮手道:“把這些人葬了罷。打掃戰(zhàn)場,向主公報捷!”
董卓得知牛輔渡河,大破王匡軍,斬殺王匡部將韓浩,不由大喜,乃進牛輔為中郎將,封關內侯。于是又令張濟等率兵進駐河陽津,扼守渡口。而后召集群臣議事,商討“招降”袁紹、王匡之事。
王匡在懷縣,得知先鋒盡喪,韓浩自盡,不由大怒,拔劍把書案砍作兩段,罵道:“董卓匹夫,吾與汝誓不干休!”
于是便前來尋袁紹,道:“本初,我先鋒折在河陽,如今兵力不濟,還請本初在此主持大局,我欲再返泰山招募健士?!?p> 袁紹道:“公節(jié)自去,此處有我!”
不說王匡飛馳泰山募兵,卻說董卓在殿中,召集群臣議事,欲遣使說降袁紹等。結果公卿們一個個裝聾作啞,一聲不吭。
董卓大怒,心道,你們一個個的都盼著袁紹小兒打過河南是也不是?沒看見老子大兵滅了袁紹一路?
于是又和顏悅色,鼓勵大臣們主動站出來,為朝廷分憂。結果眾臣依然如泥胎木塑般一言不發(fā)。董卓獰笑一聲,心道,你們逼老子的。
于是開始點名,著大鴻臚韓融、執(zhí)金吾胡毋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等人出列,以韓融為首,一起出使河內,帶詔書面見袁紹。
董卓見諸人面現(xiàn)難色,便獰笑道:“諸公欲以宗族試我劍之鋒利乎?”
眾臣心中一凜,暗罵董賊無恥,動不動便拿親族來威脅,卻也無可奈何,只得應了這份差事。
陽武城下,關羽率本部兵來回馳騁,呼喝聲不斷:“城上守軍聽了,我家主公奉太后詔書,聲討逆賊董卓,爾等可速速開城迎接義師。限時一炷香,若有不降者,大軍進城,立成齏粉!”
陽武城頭,縣令對守將道:“將軍,城下依稀是劉玄德之軍。劉玄德領兵以來,未嘗一敗,不若降了罷?”
守將臉色發(fā)黑,軍中摸爬打滾許多年,好不容易受人賞識,才得以領兵駐守一城。還沒多久,劉備便竟然打了過來。政治他不懂,他是一個純粹的軍人,只知道聽令行事。如今縣令欲讓他降,他一箭未射,一仗未打,如何心甘?軍人的尊嚴不允許他這么做。就是劉備是戰(zhàn)神武安君轉世,他也得先打上一打再說,未戰(zhàn)先降,不是軍人所為。
于是守將舉手止住縣令在他耳邊的喋喋不休,道:“休得多言!半個時辰后,我率軍出戰(zhàn),若敗,縣令可自行決定降與不降!”
縣令心想,你是不是傻啊,你打得贏嗎你,這出戰(zhàn)不是白白送死么?不如早降了完事。省得城中百姓提心吊膽的。于是縣令正欲再勸,卻看見守將眸子冰冷,莫名打了個顫,到了嘴邊的話又噎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