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孫堅軍中主簿闖了進來。其對孫堅道:“主公,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遍_始找碴兒了。
張咨聞言,哪里不知孫堅陷己,于是大懼,借口更衣,離席欲去。跑到外面一看,孫堅兵把此處圍得水泄不通。張咨懊悔無及,乃道:“今死此矣?!?p> 復(fù)返席,張咨自作鎮(zhèn)定。孫堅主簿又言曰:“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案軍法從事?!?p> 張咨此時也顧不得許多,臉上汗一下子就炸出來了,生死攸關(guān),便激動的問道:“文臺,你想要什么?你說,只要南陽有,我傾其所有以奉義軍?!?p> 此時孫堅忽然對張咨咧嘴一笑,道:“欲借子儀兄項上人頭一用!”
張咨被孫堅笑得心里陰森森的,再聽此言,便癱軟在地,雙目無神,喃喃道:“我何罪之有?我何罪之有?”
孫堅嘆道:“公無罪,然則不當(dāng)為南陽太守。”
張咨聞言,猛的抬頭,慘笑道:“文臺若要宛城,拿去便是,何故殺我?長沙太守攻殺本州刺史與南陽太守,大漢亂矣!亡矣!文臺今日殺我,他日又豈知不被人所殺!我便先行一步了,哈哈哈哈哈!”
孫堅聞言大怒,使人牽瘋顛大笑的張咨出營門斬之。而后引軍直趨宛城下,乃道:“張咨無故拖延義兵,已被我斬之。今我率大軍討賊,暫領(lǐng)宛城,如有不從軍令者,殺之!”
滿城震怖,無有不從者。自此,南陽落入孫堅之手。
孫堅既得南陽,便快馬加鞭,令信使直奔魯陽,魯陽袁術(shù)得報,大喜,道:“我得文臺,真久旱得逢甘雨也!”于是率本部進駐南陽,著令孫堅率部還屯魯陽。
劉備若在,便知孫堅早就投靠了袁氏,并選擇了袁術(shù)作為他的靠山。孫堅素有抱負,然則朝中無人,縱然政績出色,卻只能三任縣丞,浪費光陰,苦苦蹉跎。若不是黃巾亂起,朱儁賞識,孫堅也不會崛起于軍中。正是有在黃巾平亂和涼州平叛的出色表現(xiàn),從而被袁氏看中。
袁家四世三公,歷代纓簪,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若是太平盛世,只怕袁家也不會拿眼睛看下孫堅。然則天下大亂,狼煙四起。秉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考慮,袁家才把眼光放在了孫堅身上。家世清白,政治背景干凈,且朝中無依無靠,獨自打拼。剛好袁家公卿遍地,門客無數(shù),卻沒有一個有著出色軍事天賦的人。于是稍一接觸,兩者便一拍即合。袁家負責(zé)孫堅的前途,孫堅則成為袁家手里鋒利的刀。
不久,作為袁氏下一代掌門人的袁術(shù)便迅速讓孫堅看到了袁氏的誠意,孫堅被迅速任命為長沙太守。大破長沙賊之后,又被封為烏程侯。
這可不是關(guān)內(nèi)侯,也不是亭侯,鄉(xiāng)侯,可是大漢除劉姓外能夠獲得的最高爵位:縣侯。
皇甫嵩與朱儁平定黃巾,威鎮(zhèn)天下,也不過是縣侯之封。當(dāng)年朱儁為交州刺史,平定一州之亂,也只是封了個亭侯。再向前推,涼州三明,哪一個不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拿麑?,在邊地與羌人,烏桓人,鮮卑人打生打死,戎馬倥傯一輩子,卻也只有段颎受封。孫堅若無袁氏,他何德何能,破了個長沙賊,就得受封縣侯?
孫堅既受袁氏大恩,心中感激不盡。誓欲報效袁氏。前番袁術(shù)拒受董卓官職,出逃荊州,心中也是有小算盤的。荊州沃土千里,地富民殷。作為袁家的嫡子,袁術(shù)眼光又豈會差。他和袁紹不同,袁紹目光一直在北方,他卻早早就看上荊州這塊肥肉啦。
于是袁術(shù)逃出洛陽后,哪也不去,直奔荊州。當(dāng)然,荊州有刺史,各郡也有太守,他沒理由去強占別人的地盤,袁家子弟還是要講臉面的。便在魯陽停了下來。魯陽是南陽郡的一個縣,此處勾連穎川,死死卡住荊州通往北方的要道。剛好魯陽令是袁氏門生。袁術(shù)便光明正大的把魯陽城給占了。
等到兄長袁紹出奔,來信籌劃欲起兵討董時,袁術(shù)心中一喜,機會來了。便發(fā)信與孫堅,囑咐他見機行事。
于是孫堅借了大義名份,先殺刺史,后誅張咨。南陽全境,竟落入袁術(shù)之后。
董卓在袁家兄弟紛紛出逃后,便一直把眼光放在他們身上。見一個南下,一個北上,董卓便心知有鬼了。
董卓對政治不太在行,但軍事精通啊。一見袁術(shù)賴在魯陽不走,再一看地圖,便知袁術(shù)打得什么鬼主意了。
及至荊州有吏上報,荊州刺史被害,董卓便笑了,袁家小子你不是想要荊州嗎?休想。
于是董卓迅速上書朝廷,拜劉表為荊州刺史。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漢魯恭王之后,黨錮時期的大名士,八俊之一。黨錮時期受到迫害,逃亡四海,黃巾之亂時得免,被大將軍何進所辟,此時為北軍中侯。
董卓也是打得好算盤,你袁術(shù)與孫堅敢害王叡,敢害劉表不?人家是漢室宗親,名滿天下的士人。你動下人家試試?若是不敢動,那么你袁術(shù)想圖謀荊州,那便是休想!
袁術(shù)在南陽,得聞董卓拜劉表為荊州刺史,大怒。發(fā)了好一通脾氣,才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咬著牙笑道:“劉景升你想來荊州,也得看某同意不同意。”
于是上書表孫堅為破虜將軍,領(lǐng)豫州刺史。又令孫堅嚴守魯陽,以拒劉表。
董卓見好就收,見袁術(shù)上表,便同意了,不就是個豫州刺史嘛,給了。反正有劉表去和你們斗。
不得不說孫堅也是個老實人,拼命的幫袁家做事。要換作稍有野心的,在滅了荊州刺史,南陽太守后,只怕就要割據(jù)荊州稱雄了。老老實實把南陽這天下數(shù)得著的富庶之地交予袁術(shù)不說,還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干著門客的活,在魯陽嚴防死守,瞪大眼睛只等劉表來。
劉備不知道自己前腳方走,后腳荊州就進了狼。若是知道如此,他只怕也是要后悔莫及。他不像袁氏這等大族,人家名聲不好了,卻還有歷代打下的根基在。是以袁術(shù)后來冒天下之大不韙登基為帝,也有許多人跟隨附從。劉備起于微末,名聲品行便是他唯一的依仗。若是他現(xiàn)在敢割據(jù)荊州,只怕荀彧等人就要跑光。他素來在關(guān)羽、張飛與黃忠等人心中豎立起來的形象就要瞬間崩塌。這也是他為什么瞻前顧后的原因。非不能為,實不可為。
卻說劉備一行,兵至酸棗。酸棗大軍所駐之地,大營之中,數(shù)路諸侯正在商討諸事。先前說了,袁紹號紹的諸侯們,不是袁氏門生,就是袁紹、袁術(shù)的好哥們。于是眾人關(guān)上門一合計,也不管劉備沒到,就先行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與袁紹、劉備都是朋友,曹操雖然覺得劉備個人能力及聲望不亞于袁紹,但在影響力上卻差袁紹不止一籌。哪怕是同為漢室宗親的兗州刺史劉岱,亦作如此想。這,就是人脈的差距。劉備崛起太過迅速,根基實在是太薄,無法與枝繁葉茂的老大世家相提并論。
袁紹得知劉備軍至,自引諸人出營相迎。見了劉備,笑吟吟的道:“玄德,你來得晚啦。”心中卻是道,可惜了,沒讓你親見眾人眾口一辭推我為盟主的風(fēng)光,唉。
劉備下馬,與諸人敘禮畢,袁紹正欲與劉備相攜入營中,卻聽劉備笑道:“且慢?!?p> 袁紹疑道:“玄德還有何事?”
劉備見眾人目光都在自己身上,不禁笑道:“我來得遲,卻是因為引兵相救太后與弘農(nóng)王去了。今太后與弘農(nóng)王俱在軍中,還請諸位一同拜見!”
劉備此言一出,石破天驚。太后與弘農(nóng)王出逃,眾人也有耳聞。卻不料竟然被劉備所救。
袁紹強笑道:“玄德如何不早說,太后與大王車駕何在,快引我等速速覲見?!?p> 此時,劉備身后大軍一分為二,兩輛馬車緩緩駛出。車駕上上所在之人,正是何太后與弘農(nóng)王。
母子兩人既在劉備軍中,一顆心也是迅速安穩(wěn)了下來。沿途劉備又著人采購婢女與衣物、用具。如今太后的威嚴又恢復(fù)了七八分。
眾臣一見,哎呀,還說什么,紛紛跪了一地,高呼道:“臣等叩見太后、大王?!?p> 君臣禮罷,引車駕入營安歇。袁紹與劉備等閑聊數(shù)句,便匆匆而別。劉備謂荀彧道:“文若,本初不高興了?!?p> 荀彧笑道:“主公奉太后與大王車駕至此,袁大盟主若能高興才怪?!?p> 荀彧此言正中袁紹心事。袁紹此時便在自家營帳之中生悶氣。他籌劃得好好的計劃,卻被劉備弄得亂七八糟。
他興義師討董,其中一個口號就是董卓迫害太后與弘農(nóng)王,如今人家都逃了出來,還討什么討?太后與弘農(nóng)王不在,自己便迫不及待的當(dāng)上了盟主,如今太后來了,若是她不認賬,自己豈不是成了天下笑柄?
還有,自己本來陰與眾人約好,另立天子,與董卓相抗衡??墒翘笈c弘農(nóng)王來了,他怎敢另立他人?就是欲另立,還有人比弘農(nóng)王更有資格的嗎?人家可是做過天子的。
越想越煩,袁紹撥出腰中寶劍,把書案砍為兩段,心中忿怒道,都是這劉玄德,壞了某家好事!
感謝書友江湖過客,,,,,的打賞,感謝書友夢想天神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說下這幾天更新斷斷續(xù)續(xù)的原因,除了身體不好外,另外昨天堂叔意外車禍去世,現(xiàn)在老家奔喪中?,嵤聼┟?,條件限制,還請諸位見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