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二年春正月,中原大疫,不過各州郡依前廣陽令、今東中郎將劉備之防疫條例,各郡人眾死于疫病者大減。有知情者,散播此消息,于是無數(shù)百姓感念劉將軍之恩德,州郡長吏更是奏書朝廷,請表劉備其功。左右宦者奏曰:“劉備此意何為?欲養(yǎng)民望以挾朝廷乎?”
天子不悅,于是竟不賞。
又王允因惡了張讓,旬月之間,竟被張讓等兩度構陷下獄,司徒楊賜覺得王允素有高名,不欲使其再辱,便使門客密告王允,曰:“君以張讓之事,故一月再征。兇慝難量,幸為深計?!币馑际亲屗w面點自殺得了。于是遣左右奉藥而進之。王允嚇死了,自己雖然被張讓折磨,可自己無大錯,他一介閹宦也拿自己沒辦法呀。如今倒好,自己人卻要自己一死以成全名節(jié),傻子才肯干呢。于是王允須發(fā)皆張,厲聲道:“吾為人臣,獲罪于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
王允義正言辭的一番話,傳出去之后,朝臣莫不嘆息,于是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等共上疏救之:“……誠以允宜蒙三槐之聽,以昭忠貞之心?!被实劭戳讼拢?,這王允既無大罪,便免死吧。剛好天下大疫,皇帝大赦天下,于是王允得赦。王允經(jīng)此一事,覺得宦官太兇殘,太暴力,太不按理出牌了,于是心中恐怖,竟變易姓名,逃離京師,輾轉河內、陳留等地。
劉備在洞庭,每日里閑來無事,只吩咐麾下立設水寨,又壘土而成高臺,護水寨及軍營兩側。劉備在荊州,每與黃巾賊戰(zhàn),所獲之錢糧財帛,除了一部分用來獎勵軍中卒士外,其余并不上繳。劉備只差沒把收復的各郡縣府庫給搬空了。他估計其他人多半也是這么干的,就算皇甫嵩、朱俊乃忠耿之臣,可也架不住他手下的將校軍卒這么干呀。反正直接推在黃巾賊身上即可,不拿白不拿。這一筆糊涂賬,讓大漢州郡歷年之積蓄一掃而空。給朝廷的財政負擔,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是以去年戰(zhàn)事正緊之時,皇帝都不得不下詔,減太官珍羞,又廄馬如非郊祭之用,全部拿出來以資軍用。這已經(jīng)是好享樂的皇帝能做到的極致了。
劉備得了這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的錢帛,于是遣人大肆購買糧草。去年戰(zhàn)火紛飛一年,中原精華之地盡遭蹂.躪,物價飛漲,尤其是糧食。豐年之時一石米八十錢,一石谷三十錢,如今天下大亂,民生凋敝,而物價騰踴,一石米如今竟然要千余錢,而且還不能足量供應。
不過劉備又豈肯做這等虧本買賣?自耕農(nóng)固然流離失所,無法耕種,但他們永遠左右不了糧價。那些大地主大豪強們的農(nóng)莊,才是產(chǎn)糧的主要來源。天下大亂,雖然有一部分倒霉蛋被黃巾攻破,但皇帝下放兵權,允許各地豪強自建部曲以御黃巾之后,形勢得到了最根本的轉變。正所謂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黃巾去搶別人沒關系,他們可以袖手旁觀,可一旦涉及到了自己的核心利益,這些往日里一臉和善仁厚的讀書人,就會瞬間變臉,拿著刀劍和你玩命。
是以,劉備知道這些家伙手中,可是不缺糧的。囤貨居奇,哄抬糧價,從中牟取巨利,這不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嗎?于是劉備著人收集荊州境內各大地主豪紳的信息。有名聲甚善者,劉備親書一封,言辭懇切,而所求也不甚多;至于聲名狼藉者,劉備就沒這么好耐心了,直接派了大軍去,言稱要就糧于此,看你賣還是不賣,不賣,你確定?賣,嗯,我軍中錢帛不多,無法以市價購買,就依光和六年兩倍之糧價購買好了。地主們欲哭無淚,光和六年是有史明載的大有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糧價么,自然也是不高。就算再翻一倍,又能有什么用?雖然不虧,但一想到如今之糧價,諸人心中自然避免不了一陣肉痛。
不管那些農(nóng)莊地主們是自愿還是被迫,至少劉備還給了錢。他雖然以勢迫人,但從不干不付賬的事,也不會打個白條,說現(xiàn)在沒錢,等以后發(fā)達了你再拿條子來領。然后到時再告訴人家,你這條子偽造的,這太沒品……
當然,沒品的事,古今都有人在干。比如皇帝。他是隨心所欲,根本就不顧及其他人的想法。只要自己活得好,活得瀟灑。二月己酉,南宮無故火起,南宮宮殿連綿,這火一燒,完了,救也沒法救,自然火勢便停不下來。于是天子公卿俱避北宮,整日里也不議事,默默觀看火勢,這一燒就燒了足足半個月,燒得無物可燃了,它才自然停了下來。
史載靈臺殿、樂成殿、北闕度道,嘉德殿、和歡殿等全燒了個精光。宮室被毀,皇帝心疼得不得了,這要再蓋起來,又得花多少錢呀。想到這里,皇帝眼睛都紅了。若不是顧及天子體面,他真的想和大臣說一聲,燒就燒了,算了,不蓋了。
張讓、趙忠等久在帝側,哪還不知道皇帝心事,眼珠一轉,便想出個臭主意,讓皇帝給天下田畝加稅,一畝加收十錢,然后這筆錢就用來以修宮室?;实垡宦?,這個辦法好,于是馬上同意了。然后眾閹人又說河東、太原、狄道等地盛產(chǎn)材木文石,讓他們州郡送至京師來?;实垡惨徊⑼饬?。
詔書下達時,朝臣愕然,眾公卿更是群情激憤,如今天下方安,民生凋敝,正是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你皇帝不說減天下田租賦稅以養(yǎng)民眾,卻要加稅錢來讓自己享樂,簡直是豈有此理!于是一個個紛紛上書勸阻??上Т藭r君權至上,皇帝一意孤行,眾大臣也只能干瞪眼。
不過朝臣群起反抗,讓皇帝感到有些沒面子,回宮后,悶悶不樂。旁邊張讓道:“圣上,那些大臣慣好直言,以博清名,難道就他等愛民,圣上便不愛民了?圣上所居之宮室毀壞,事關天家顏面,滿朝公卿,其家中巨富者不在少數(shù),也不見他等資助一二,可見其忠耶?老奴等數(shù)十年積余,倒也有十數(shù)萬錢,愿一并獻與圣上,以供資用?!壁w忠等見風使舵,一個個跪在地上,齊聲說都愿意獻出畢生積蓄,讓陛下來修宮室。
皇帝感動得淚花四溢,多好啊,還是自己的伴當貼心哪,陪伴在朕左右,處于深宮之中,數(shù)十年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積累下一點微財,居然都要無私奉獻給自己,真是大大的忠臣,大大的好人吶?;实坌闹懈锌谑前阉麄円粋€個親扶起來,溫言撫慰,堅決拒絕了張讓趙忠等人的養(yǎng)老錢。
于是張讓再生一計,讓刺史、二千石高官、以及茂才孝廉等遷除者,皆讓他們出錢,名目就是助軍修宮費。大郡二到三千萬,其余看郡縣和官員貧富,作上下浮動。想上任做官的,先到西園估個價。然后再去之官。這比賣官還惱火,賣官也就算了,如今是已經(jīng)為官員的,改任也好,升遷也好,只要官職變動,都得收錢。什么,貶官?大漢幾乎沒有貶官,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干得不好,直接免職,或者檻車征還京師論罪。
這下好了,張讓這餿主意出得,有錢不交的,論罪;沒錢的,便主動辭職,這官我不當了行吧?不行,沒錢你先去當官,到任了你自己去想辦法。不交,行,系你下獄沒商量……
當時河內司馬直,乃司馬懿的族人,新除巨鹿太守,以有清名,少收他三百萬,司馬直愕然,而后嘆息曰:“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庇谑遣桓娑鴦e,行至孟津,被人追及,乃上書一封,極陳當世之失,古今禍敗之戒,而后吞藥而死。于是有激憤剛烈者,紛紛效而仿之,一時之間,自殺者甚眾。
劉備在長沙,聞得皇帝此命,沉默良久。他雖然知道這事必然發(fā)生,卻仍然心中難過。大漢與劉氏的榮耀,已經(jīng)深深刻在他的骨骼、血液、心底。皇帝行如此愚蠢之事,不但讓天下百姓失望,更讓官員們與大漢離心離德。這樣的天子,這樣的政權,誰愿意愛?誰愿意擁護?皇帝一死,地方豪強們便紛紛割據(jù)一方,藐視中央,這便是此時種下的因。
劉備心中激蕩,疾書一封,言辭鋒銳,直指張讓等為禍朝廷,動搖大漢根基。奏書中指出,官員乃大漢之柱石,若使他們離心離德,心生去意,誰來為大漢、為天子牧守一方?靠幾個閹賊嗎?最后,劉備望皇帝能夠明辨忠奸,斬張讓等奸人,以謝天下,以慰士民之心!
皇帝閱奏,半晌不語,皇帝極其聰明之人,之前昏招連出,不過是被錢財迷惑了心竅罷了,如今屢有聽聞官員自殺,公卿百官紛紛上疏,他也知道自己是做錯了。
于是皇帝暫罷修宮錢。至于張讓等人,皇帝實在是不忍殺之。他知道張讓等人是一心為自己著想,只不過好心出了壞主意而已。
張讓、趙忠偷看群臣奏章,卻被劉備書中毫不掩飾的殺意給嚇住了。于是暗暗謹記,一有機會,就要給劉備上眼藥,給他小鞋穿。
感謝書友cloud146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