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得很快,未幾,洛陽城中便傳遍了。沒幾天,劉備的言論便迅速流行起來。許多的年青士子動不動便把“為萬世開太平”、“清談?wù)`國,實干興邦”等句掛在嘴邊。
消息傳到盧植耳中,盧植正與蔡邕等品茶小歇,蔡邕聞言便嘆:“好個劉玄德,好個劉玄德!不意子干竟收如此佳徒!”
楊彪也道:“此子,吾不如也!”
盧植搖頭苦笑:“此子天縱之資,又何用吾教之?”心中卻還是很得意自己的眼光,劉備不但是自己的愛徒,還是自己的佳婿呢!
洛陽滿城公卿,無不為之側(cè)目,從此劉備劉玄德這個名字,算是徹底的被記住了。
頓丘,曹操看著書信雙目精光四射:“劉備,真乃人杰也!未曾見玄德之面,促膝而談,實乃人生憾事也!清談?wù)`國,實干興邦,一語便中吾之心意也,玄德實乃吾之知己!”當下便修書一封,命仆從速帶回京師,交予劉備。
此時的曹操,還是個一心一意想為大漢添磚瓦的熱血好官員。欲扶正直,除邪奸,使天下政教清明。直到后來為議郎時,數(shù)次上書不為皇帝所用,才知道大漢已經(jīng)積重難返,不可匡正,于是心灰意冷,不再建言。繼而黃巾大亂后,天下?lián)u搖欲墜,曹操一顆野心便開始慢慢滋生。此時他見了劉備所言,只當劉備如他一般志向,是志同道合的良友,怎教他如何不激動?
東萊,鄭玄謂眾弟子嘆息曰:“壯哉斯言!吾所學數(shù)十年,竟不如玄德四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斯言果如是也!?p> 遼東,長史公孫瓚率數(shù)十人巡視邊境,突然與鮮卑數(shù)百騎相遇。左右皆變色,公孫瓚大笑曰:“劉玄德,吾師弟也!嘗云儒者當為萬世開太平!某自幼受學于儒門,豈肯為玄德之后哉?諸君,今日便請隨我死戰(zhàn),為遼東先開一太平!”說罷,一馬當先,手持長矛,突入敵陣,眾左右見了,鼓起血勇,隨公孫瓚之后,左沖右突,刀砍矛刺。鮮卑防不猝防,瞬間死傷數(shù)十。余眾見公孫瓚等勇不可當,心生恐懼,便四散逃去。
公孫瓚殺散余賊,一身是血,退入空亭,取酒與眾飲,而后大笑:“讀玄德之文而后持矛殺賊,快哉快哉!”眾人皆為公孫瓚豪氣所懾,又敬又畏。從此公孫瓚威名漸顯。
穎川,荀家人也在品評劉備。諸人無不贊賞之。十六歲的王佐之材荀彧心高氣傲,不肯服人:“劉玄德此言雖壯,就怕是好作大言之徒!”
大侄子荀攸知道小叔父荀彧的小心思,笑道:“不然,觀劉備其人,無論格物致知,還是京師除蝗,皆可見其非空言泛泛之輩,而是言行如一注重實踐之人。正如斯言,清談?wù)`國,實干興邦!儒者之四句教,真豪氣干云之語也,不亞于吾家之王佐之材?!?p> 荀攸比荀彧只大六歲,幼時一起讀書長大,份雖叔侄,情同兄弟。所以敢最后調(diào)侃一下荀彧。
荀彧聽了,俊臉一紅,道:“公達休來取笑我,劉備之氣魄,非我所能及也?!蓖砩?,荀彧又取出劉備上次過穎川留下的書信,細細觀之??粗派瞎艠愕淖煮w,心中卻是在想,劉玄德啊劉玄德,你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后來史載:“光和元年夏,帝于太學論儒,語出四句,滿座皆驚。由是,帝海內(nèi)知名?!?p> 今年是多災(zāi)多難的一年,叛亂,地震,日食等就不說了,種種妖異之事也頻頻出現(xiàn)。夏四月有雌雞化雄。五月有白衣人入德陽殿門,突然消失不見。六月有一道黑氣墮入溫明殿中,如車蓋隆起,五色有頭,體長十余丈,翻滾不休,形貌似龍。七月又有青虹見御坐玉堂后殿庭中……種種異像,民間一片恐慌,各種流言滿天飛,一會說天子失德,一會說要有大災(zāi)難,一會說漢有天下太久,漢德已終,氣數(shù)已盡,要改天換日了。尤其是后面一種流言流傳得最廣,街頭巷尾,大家都探頭探腦的竊竊私語,漢家只怕是氣數(shù)已終啦!沒聽說嗎?有神人說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每當社會動蕩的時候,各種妖人妖言層出不窮,未來的大賢良師張角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收獲人心的機會,他派了無數(shù)教眾四處宣傳,散播他的言論,攪起無數(shù)暗浪洶涌。
無數(shù)大臣也紛紛上本,為時局擔憂?;实垡灿行┳蛔×恕S谑?,在七月,皇帝召集一些臣子,蔡邕、馬日磾、楊賜、張華等人詣金商門,入崇德殿問對。這就是史上有名的金商門奏對。
皇帝讓中常侍王甫、曹節(jié)兩人問諸臣這異像紛紛,是什么原因,如何平息流言善后?然后眾人紛紛進言。完了之后,皇帝又聽說蔡邕經(jīng)學深奧,所以特詔稽問:“比災(zāi)變互生,未知厥咎,朝廷焦心,載懷恐懼。每訪群公卿士,庶聞忠言,而各存括囊,莫肯盡心。以邕經(jīng)學深奧,故密特稽問,宜披露失得,指陳政要,勿有依違,自生疑諱。具對經(jīng)術(shù),以皂囊封上?!?p> 皇帝說最近災(zāi)民頻生,不知道什么原因,朝廷焦心,我也恐懼,想聽聽其他人的意見吧,那些混蛋一個個的不肯說老實話。你學問高深,是個忠臣,我相信你,你給我說實話,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要猶豫,說好之后,用皂囊密封給我看。
蔡邕被皇帝一夸,便信了,披肝瀝膽的上奏:“……今災(zāi)眚之發(fā),不于它所,遠則門垣,近在寺署,其為監(jiān)戒,可謂至切。蜺墮雞化,皆婦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趙嬈,貴重天下……;續(xù)以永樂門史霍玉,依阻城社,又為奸邪……而聞太尉張顥,為玉所進;光祿勛姓璋,有名貪濁……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賢之福。伏見廷尉郭禧,純厚老成;光祿大夫橋玄,聰達方直;故太尉劉寵,忠實守正:并宜為謀主,數(shù)見訪問……近者以辟召不慎,切責三公,而今并以小文超取選舉,開請托之門,違明王之典,眾心不厭,莫之敢言……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禍。愿寢臣表,無使盡忠之吏,受怨奸仇?!?p> 蔡邕于是把朝廷中的種種弊端一一直言道出。說災(zāi)異沒有發(fā)生在別的地方,要么在宮門,要么在寺署,難道還不清楚嗎?這就是婦人閹宦亂政的原因啊!又炮轟一干奸佞,舉薦一干賢臣。最后說,皇帝,我可是對你肝膽相照啦,你可得保密,不要讓我受別人的怨恨而遭禍。
皇帝看了蔡邕言辭懇切動人肺腑的奏章,心有所觸,不禁嘆息。然后可能是坐久了,要去上個廁所活動活動再回來看。結(jié)果曹節(jié)趁皇帝不在,就躲在后面偷看。這一看,完了,泄密了。
蔡邕也沒想到皇帝如此不靠譜,閹宦如此膽大包天。于是,他在奏章里所彈劾的一眾人,知道消息后就紛紛開始行動了。如狂風暴雨般的打擊報復(fù)突然而來。
若是一般人打擊報復(fù),蔡邕或許便沒事,朝臣哪個不受彈劾,不被指責。要是一被彈劾一被指責就問罪,朝中早就空空如也了。
但這次不一樣,這次因為上的是密折,所以蔡邕有的沒的都說了。于是一口氣把宦官勢力和其他彈劾的官員全得罪了。這兩股勢力一合力,蔡邕就完了。
首先是王甫和程璜等為代表的宦官。之前蔡邕無數(shù)次在奏章中指責王甫,在去年反對夏育出兵塞外時,在論幽冀兩州刺史久缺時,在去年的陳七事疏時,矛頭無一不指向王甫等閹宦。王甫早就恨蔡邕恨得牙癢癢,這下得了機會,還不下死手?
再說程璜,蔡邕在這封奏章中指名點姓的說程璜如何橫行亂政,程璜對蔡邕恨之入骨,剛好他有個女婿,便是酷吏陽球陽方正。陽方正剛好又與蔡邕的叔父蔡質(zhì)也不和,這下好了,兩下一勾結(jié),陰謀層出不窮,于是蔡質(zhì)、蔡邕被陷害而下獄。罪名是結(jié)黨營私,袒護黨人,仇怨奉公,議害大臣,大不敬等一系列的罪名,這么多罪名,還能判什么?棄市!
蔡邕自己寫了個陳情表替自己辯護叫屈,可惜皇帝被中常侍一哄,哪里還有當初好言懇求蔡邕讓他說實話的心情,理也不理。幸好中常侍里有個好人呂強,對皇帝說蔡邕無罪啊,不應(yīng)該殺他啊。陛下你不保密,導(dǎo)致蔡邕一家如此,豈不是有負忠臣嗎?以后你還聽得到忠言嗎?不若饒了蔡邕,全家流放,這樣天下才沒有怨氣,忠貞之路不會堵塞啊!
然后盧植等好友聞訊,大驚,也紛紛上奏陳情營救,皇帝一聽,好像很有道理哦。又想起讓蔡邕上密奏時的情景起來,于是下詔減死一等,全家流放朔方,就算是天下大赦也不能免罪。
金商門問對的有無數(shù)人,包括盧植也上疏了。他上陳八事:選用能吏,解除黨禁,免除重罪,修整武備,弘揚經(jīng)學,減少官員調(diào)動,禁止請托升官,減少專權(quán)。結(jié)果碰了一鼻子灰。皇帝連理也不理。但結(jié)果已經(jīng)比蔡邕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當然,把皇帝惹毛了的還有楊賜。他言辭更為激烈,差不多就是指著鼻子在大罵了?;实鄞笈珬钯n資格老,當過帝師,念在當年的情份上,免罪不問。
蔡邕一家,凄凄切切,別了眾親友,便在官差的看管押送下,一路往朔方而去。他不知道,前途還有更兇險的事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