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漢皇劉備

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

漢皇劉備 青牛道人 3094 2014-12-12 23:21:31

    洛陽城外,長長的堤垅上,無數(shù)農(nóng)夫揮舞著鋤頭在挖土。百姓就是實在,劉備讓他們挖半尺就夠了,他們生怕蝗蟲藏得太深,一個個的賣弄力氣,翻出來的泥土足足一尺有余。

  剛開始周忠派人去村里宣傳,還有許多人不信,等劉備幾鋤頭從地里挖出許多蟲卵和幼蟲,這才讓大家信服。

  于是劉備等人一個村一個村的跑,沒多久,就變得又黑又瘦。盧敏和周君吉,黃奎也是如此。只有劉恪小老虎似的精力無窮,一點也沒變型。周君吉是周忠之子,黃奎則是黃琬之子。好吧,劉備也想不到喝碗茶喝出兩個高官之子。當(dāng)然,黃琬遭黨禁,目前還在家里蹲。

  雖然又黑又瘦,但幾人卻感覺收獲良多。不說別的,光說服老百姓,就非??简炞约旱淖炱ぷ樱行├习傩詹⒉皇悄阃诔龌认x來了就相信了,反而一挖出來,他們就立馬下拜,然后就要攆人,說劉備他們得罪蝗神了如何如何。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官府還偏偏不能強來。這個時代,宗族勢力龐大得令人可怕,所以很多地方,經(jīng)常藏匿犯人都無懼。要是官府敢強來,族長一聲號令,馬上無數(shù)人會把你們包圍,搞不好就是一場民變。

  一個村一個村的做工作,先說服,再觀察地形,然后教導(dǎo)百姓如何在清晨晚上捕殺蝗蟲,如何翻開土地對巢穴火燒水澆,如何填平洼地…

  老百姓好不容易開始組織人力殺蝗,劉備又讓他們把蝗蟲用來喂雞鴨。這些大家就死活不干了。這東西是能給雞鴨吃的嗎?而且這家里的雞鴨可是自己要吃的呀。紛紛抵死不肯。劉備勸說幾次無果,泄氣之余便不禁想,要不要自己開個養(yǎng)殖場?后來轉(zhuǎn)念一想,算了,只要把蝗蟲殺死了就得了,沒必要為了蝗蟲尸體的處置而這樣徒費心神,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以后還是少干吧。

  近兩個月下來,戰(zhàn)果煌煌。洛陽周圍的蝗蟲急劇減少,地里的莊稼基本上被保住了,不會再有太大的損失。就像劉備匯報的一樣,洛陽地面的蝗蟲幾乎死絕,除非是從其他地方飛過來的,否則就可以宣布洛陽無蝗災(zāi)了,且只要防護工作做得好,來年一樣也不會有蝗災(zāi),因為大家已經(jīng)知道如果根除蝗蟲的蟲卵了。

  周忠自然是得意洋洋。這么大的一份政績當(dāng)然要及時匯報了。天子和大臣還半信半疑的,周忠就拍著胸脯做了保證:“陛下與諸公若不信,盡可遣人察之,便可知我所言非虛。”

  最后天子還是派人去查看了,不是不信,而是這事關(guān)系比較重大,還是眼見為實的好。天子使者一個個村的去看,看完了,回報天子,也是激動得不得了,說這事是真的,蝗蟲如今在洛陽縣周圍村莊里基本都看不到啦。

  皇帝大喜,讓有司論功,周忠因功被拜為將作大匠,周暉在太學(xué)數(shù)年,能通經(jīng)學(xué),征用為郎,至于黃奎,太可憐了,受他父親的牽連,不能出仕,口頭嘉獎幾句,再賞了些絹帛就結(jié)束了。

  然后皇帝讓諸臣商議,把除蝗之事規(guī)范化,推廣至天下郡縣。至于最大的功臣劉備,本來四府欲征辟他為掾吏,但被他婉拒了,時候未到。劉備經(jīng)過深思熟慮,又和老師商量過后,最后選擇入了太學(xué)。當(dāng)然,除蝗的詳細條例撰寫,和對一些吏員的培訓(xùn)還少不了他的參與。倒是劉恪這小子,因為劉備讓功,且自己又弓馬嫻熟,被選為五官左署郎,從此也是吃皇糧的人了。

  秋七月,劉備剛忙完,他把除蝗的經(jīng)驗心得寫成一書,從蝗蟲的生活習(xí)性,到如何防治、消除。從農(nóng)村工作應(yīng)該如何著手,到如何說服、指導(dǎo)老百姓。洋洋灑灑,基本上都是大白話。然后進獻給四府,當(dāng)時司徒楊賜見了此書,就贊道:“劉備此書,雖無文采,但字字皆切實可行。從此以后,國朝蝗災(zāi),再無憂患也!”簡直對劉備贊不絕口。劉備這一次倒是沒有謙虛,他著實是耗了許多心血。這做農(nóng)村工作,也是他有生以來頭一遭,真的累,比讀書累得多了。雖然楊賜有過譽之嫌,但從此大漢的蝗災(zāi)將會因為劉備此書而把損失降到最低,這一點,肯定是毫無疑問的。

  劉備完全歇下來后,正想著過幾天太學(xué)生的悠閑日子。結(jié)果朝中又起波瀾了。因為今年鮮卑老是入寇,護烏桓校尉夏育就上奏,說:“鮮卑寇邊,自春以來,三十余發(fā),請征幽州諸郡兵出塞擊之,一冬二春,必有禽滅。”夏育最早在段穎的護羌營,他本就是以軍功起家。見鮮卑老是抄掠邊郡,他早就蠢蠢欲動了。且他熹平三年的時候和鮮卑人干過一仗,打贏了。于是從自覺得鮮卑人也沒什么了不起的。這才上言朝廷。

  結(jié)果朝廷不許,否決了他這個提議。本來這事呢,也就這么過去了。結(jié)果因為田晏,又出現(xiàn)了變化。田晏是夏育的老同袍,原為護羌校尉,但犯法坐事論刑被檻車征到京師,結(jié)果碰上皇帝大赦天下,就把他給放了。他私留京師,聽到夏育上本要出塞鮮卑,不由大喜過望。這事要成了,他便去投夏育,混個一官半職的,到時只要有了軍功,還不得官復(fù)原職?可能會更高也說不定呢。

  可惜還沒欣喜完,一盆冷水就潑了下來。朝廷無情的否決了這個提議。田晏心灰意冷,絞盡腦汁之下居然讓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賄賂宦官。他找來找去,就找到了中常侍王甫,送了多年為將積蓄下來的無數(shù)財貨,攛掇王甫去說動天子,以他為將。

  皇帝如此相信宦官的,華夏數(shù)千年史上,真正少見??赡墚?dāng)今皇帝實在是缺乏安全感,把宦官們當(dāng)親人了吧?結(jié)果王甫沒費多大口舌,就把皇帝給說動了?;实蹌有牧?,可大臣不干呀,于是百官朝議的時候,議郎蔡邕就上書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難夏育上言鮮卑仍犯諸郡議》。

  文中說:“……自匈奴遁逃,鮮卑強盛,據(jù)其故地,稱兵十萬,才力勁健,意智益生。加以關(guān)塞不嚴,禁網(wǎng)多漏,精金良鐵,皆為賊有;漢人逋逃,為之謀主,兵利馬疾,過于匈奴。昔段穎良將,習(xí)兵善戰(zhàn),有事西羌,猶十余年。今育、晏才策,未必過穎,鮮卑種眾,不弱于曩時……夫邊垂之患,手足之蚧搔;中國之困,胸背之癝疽。方今郡縣盜賊尚不能禁,況此丑虜而可伏乎!……守邊之術(shù),李牧善其略,保塞之論,嚴尤申其要,遺業(yè)猶在,文章具存,循二子之策,守先帝之規(guī),臣曰可矣!”

  煌煌文字,有理有據(jù)。從武帝的窮兵黷武最后經(jīng)濟崩潰而后悔,到鮮卑強盛壯大的原因,再到如今國朝的環(huán)境不適宜出塞長期用兵。這篇文章,充分說明了蔡邕是一個有政治遠見的官員,而非一般的空談之士??上?,蔡邕的上奏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也因此得罪了王甫等既得利益者,從而埋下了他以后悲劇發(fā)生的導(dǎo)火索。

  皇帝一固執(zhí),誰也攔不住,遂遣護烏桓校尉夏育出高柳,又拜田晏為破鮮卑中郎將,使出云中,而匈奴中郎將臧旻則率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單出出雁門。三路大軍,各將萬騎,出塞二千余里。鮮卑一代英主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率眾迎戰(zhàn)。結(jié)果三軍大敗,喪其節(jié)傳輜重,三路主將一路倉皇南逃,等到了安全地方一看,身邊都只有數(shù)十騎護衛(wèi)了。然后在邊郡豎起將旗,收攏殘軍。最后統(tǒng)計了一下,死亡數(shù)字高達七八成。沒回來的,哪怕是受傷的,只要在草原上,就是想逃也逃不了,重傷的要么被野獸吃了,要么被砍了;輕傷的,都被抓回去當(dāng)俘虜了。

  皇帝聞訊大怒,不怪建言的王甫,卻立馬檻車征三將軍下獄論死,好在三人還算有家底,出錢買了條命回來。于是皇帝收錢了,就免其死罪,罷為庶人。

  這一次,也是史上大漢朝最后一次對外用兵。造成的后果就是三位有著豐富領(lǐng)兵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將領(lǐng)從此淪落,數(shù)萬漢家兒郎遺尸塞外,南匈奴單于也受重傷,不久便傷重死去。然后為了單于之位,南匈奴開始窩里斗。

  劉備得到消息,也不由為之嘆息。實在是太可惜了。數(shù)萬邊軍呀。都是有著對抗鮮卑經(jīng)驗的戰(zhàn)士,培養(yǎng)一個起來多艱難。夏育也是腦子犯抽,你守好你自己的地盤,擊退了就可以有功勞,為何非得要出塞?

  有漢以來的名將,哪個出塞不輸個幾次?你以為你是衛(wèi)青霍去病呀?而且他們倆也是因為不可復(fù)制的特例……

  打輸了,還有什么辦法?對于三人下獄,劉備倒是一點也不惋惜,葬送數(shù)萬人,無論什么理由,都得論罪。沒砍了你們就算好的了。這花錢買命的陋習(xí)真是要不得。劉備就皺眉想,要是將來我能領(lǐng)軍,第一個就是要廢了這花錢贖罪的陋習(xí),還有鮮卑是吧?這筆賬我暫且記下了,遲早我會率大漢兒郎們討回來的!一定!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