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縣打架之事已經(jīng)過去了十數(shù)日。這些天來,劉備和劉恪這對難兄難弟被自家大人嚴令不許出村,更不用說進城了。劉恭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帶了一票人馬進進出出,也不知道在鼓搗什么。
劉備還好,無聊時便看他父親留下來的書,更多的時候是在錘煉身體,打熬氣力。劉恪就不行了,少年心性加上個跳脫的性子,在家根本閑不住。陪著自家五哥釣了幾回魚,釣不著便往水里扔石頭,被劉備罵了一頓,便沒了影,不知道野到哪里去了。
這日,劉恪瞅見自家嬸娘不在,便竄了進來。劉備正四仰八叉的躺在榻上拿著一卷書看,聽見外頭有動靜,忙爬了起來,正襟危坐,正欲開聲問門外是何人,便見自家十一弟風(fēng)風(fēng)火火闖了進來。
劉備見是自家兄弟,脊柱一松,軟蹋蹋的又斜靠在墻上,懶洋洋的道:“十一弟,你不去當你的孩子王,上我這來作甚。”
這一個月,劉恪被拴在樓桑不得外出,便與一幫小子到處野,上山抓鳥,下水摸魚,追鴨趕雞,快活得很。
劉恪臉一紅,訕訕笑道:“五哥,十七叔今天帶人去山上,拖回來一頭野豬,還弄了一只刺猬來,好玩得緊,要不要去看?聽人說路上還遇到了山貓,和十七叔家的大狗打了一架,那只狗的鼻子都被抓破了,血淋淋的好不嚇人?!?p> 劉恪一說起來便說個沒完,全是村子里的一些雞毛蒜皮,偏偏又還說得津津有味,劉備卻是聽得呵欠連天。
劉備皺眉打斷自家堂弟的滔滔不絕:“十一弟,叔父有沒有向你交待過什么?”
劉恪意猶未盡,道:“沒有啊,阿父最近不知道在忙甚,老不在家,一看見我便板著個臉好一通訓(xùn)。真是折磨人也?!?p> 劉備道:“看來沒什么事了。叔父與我娘讓咱倆禁足,只是給咱倆個教訓(xùn)罷了。只不過,以后去城里還是要多留個心眼,防人之心不可無么。”
劉恪大咧咧的道:“能有什么事,父親說了,花二也只不過是在城里威風(fēng)罷了,出了這涿縣城,四鄉(xiāng)八寨的,哪個聽他的?涿縣這塊地上,還輪不到他說話。誰怕誰呀?”
劉備笑了笑,道:“沒事就好,等過完這一陣,我與你去簡家莊耍去。”
劉恪顯然把簡雍給忘了,迷糊道:“簡家莊,去那做甚?”
劉備笑道:“你忘了上回我們打毛四是替誰出頭了?我打聽得清楚,簡家莊人多勢眾,在郡縣里做事的也有那么幾個。咱兄弟倆現(xiàn)在連縣城都不敢進,去找簡家人述述委屈?!?p> 劉恪醒悟過來,一跳老高,嚷道:“對啊!咱們?yōu)槭裁创蛎?,惹花二???全為了他們簡家人不受欺負啊,最后咱哥倆都抱頭鼠竄被趕出來了!咱們什么時候受過這氣啊,是得找他們簡家莊的說道說道去。五哥,你真厲害!”
兄弟倆興致勃勃的又聊了會,劉恪才起身告辭返家去。
劉備透過窗戶望向遠方,雙眼迷離。喝醉了一睜開眼,便來漢朝了,還成了劉備。真是有趣。
這原主“劉備”也倒霉,三歲死了爺爺,五歲死了奶奶,到八歲這一年,他父親劉弘又落水受驚,從此一病不起成了個藥罐子。等到把數(shù)代積攢下來的家產(chǎn)花得差不多了,劉弘便雙腿一蹬走了。留下劉備和他娘,一對孤兒寡母。據(jù)史書所載,后來劉備還曾數(shù)喪嫡室。就是說老婆也死了好幾個。好嘛,簡直就是一個天煞孤星。
劉備他娘傷心過度,臥床不起,族里長輩把劉弘的喪事剛辦完。劉備又病倒了。父親去世了,悲痛惶然不說,還要跪在靈堂前哀哀切切迎來送往。畢竟是小孩子,身子骨如何經(jīng)得起這般折騰。強撐著一口氣,等把父親送上山,這口氣一泄,人便暈了過去。
劉弘也是和自家夫人生養(yǎng)了許多娃的,但養(yǎng)活養(yǎng)大的卻只有劉備這一個。劉備這一暈倒,劉備他娘便慌了手腳,也不顧病體難撐,日夜守著兒子,自家夫君已經(jīng)沒了,兒子已經(jīng)是她唯一的支柱了。若是有個萬一,她也活不下去了。
劉備高燒不退,胡話連連,幸好一晝夜后便醒了。守著的族人聞訊,嘆了幾聲五郎果然是個有福氣的之類的話,便各自散了。劉備他娘望著活過來的兒子,喜極而泣。卻不知道,她的兒子,軀殼還是那個軀殼,靈魂卻不再是那個靈魂了。
劉備醒過來后,也不說話,只是沉默。他娘和親人只當他是哀痛父喪。等他娘病體稍好之后,他便提出在他父親墓旁搭個小棚為父居喪。大漢數(shù)百年來提倡以孝治國,若是一個人恪守孝道,那么便會得到無數(shù)人的夸贊,名氣大了甚至?xí)徊炫e為孝廉出仕做官。什么是孝廉?孝順親長,廉能正直么。風(fēng)氣如此,他阿娘與叔父劉恭雖然舍不得,卻也只能依了他。
既來之,則安之。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劉備離群索居了三年。這三年,苦讀不輟,也使他徹底的融入了這個世界。
三年后,劉備孝滿出關(guān)。回到家后,卻悲催的發(fā)現(xiàn),他家窮得快揭不開鍋了。經(jīng)濟情況非常非常的不好,若是此時的大漢帝國允許破產(chǎn),劉備立馬就要去郡縣登記了。父親劉弘臥病許久,家中那點積蓄花了個精光。他阿娘因為悲傷過度,身體也不好,不能勞作不說,反而時常要抓藥滋補身體。這幾年,要不是叔父劉恭和一些族親一直在接濟,只怕早就垮了。叔父習(xí)武之人,花費巨大不說,更是個不善理財?shù)闹彼瑵h子,綠林道上的黨徒又多,錢財來得快,去得更快。之前父親劉弘在世時,反而時常要周濟劉恭。如今叔父能接濟自家,只怕他自己的日子也是過得苦巴巴的。
劉備一回來,自然是要考慮養(yǎng)家糊口這個難題。他和叔父雖然是血脈至親,卻也已經(jīng)各自一家,縱然嬸娘和善,長期依賴叔父也不應(yīng)該。再說了,只要有手有腳,還怕養(yǎng)不活自己?
當然,織席販履這活他是肯定不想去干了。歷史上的他還沒被那些官二代、軍二代們鄙視夠嗎?就因為這個,后來什么人見了他都會來上一句織席販履之輩。嘴上不說的,心里的腹誹那是妥妥的。搞得前面十幾年,沒幾個士人來投奔他,好不凄慘。
既然他來了,自然不想因為這個原因再被人詬病了。況且,他也不會這門手藝,那織席的便只能是他阿娘了。劉備覺得自己穿越一千多年來到這里,不幸中的萬幸便是還有著這么一個無條件疼愛自己的娘親。他又如何舍得讓自己的娘親再受苦受累?其實日子本不用這么苦的,只是自家阿娘性格外柔內(nèi)剛個性要強,尤其不愛欠人情。不然也不至于咬牙苦撐到如今了。至于自己的舅家,數(shù)年前的一場匪亂之后,早就沒人了。
劉備冥思苦想了好幾天,什么造紙,開礦,煉鋼,做火藥,造玻璃,開家具廠等諸如之類的想法被他一一否決。有些他不會,有些他會的,卻又沒有這個本錢和時間,更沒這個力量來掌控這一切。有些東西,等他根基已固時再拿出來,效果會更好。俗話說靠山吃山。樓桑劉家被群山圍繞,劉家兒郎往日里除了種地,便是往山里鉆。采藥,打獵,這都是生活中的好來源。劉備無奈之下便把目光投向了大山。
索性他這三年也沒閑著,除了整理資料、苦讀不倦外,便是隨著叔父劉恭習(xí)了一身好功夫,拳腳槍棒箭術(shù),以劉恭的話說就是能拿得出手了。在劉備的再三糾纏下,劉恭終于把侄兒帶上了山。這些年他一個人要養(yǎng)兩家人,實在是吃力,有個懂事的侄兒來分擔(dān),他自然心慰。
山上的獵物,大家伙便往城里送,換錢。小的便留下來,母子兩個補充營養(yǎng)。若有多余的,便用來送人。不得不說劉備的母親,是一個很賢惠的母親。她屢次訓(xùn)誡自己的兒子:“受過人的恩惠,便要銘記于心?,F(xiàn)在你有些能力了,便要記得人家的好,你山中獵回來的,河里面撈起來的,不時的每家都送些過去。也算是盡你我母子的一點心意?!?p> 對于這些良言,劉備向來欣然從命。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去,此時已是熹平四年,曹家哥哥,袁家兄弟都察舉了孝廉,身上掛著“郎”這種閑職,正在洛陽快活。孫堅應(yīng)該還在做他的縣丞,小霸王孫策和美周郎周瑜就是今年出世的,也不知道幾月生的。自己后來還娶了孫策的幼妹孫尚香,真是個不要臉的蘿莉控啊……
這應(yīng)該是大漢最后的一段寧靜歲月了。想像著以后歲月里的波瀾壯闊,劉備不禁有些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