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漢皇劉備

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

漢皇劉備 青牛道人 3355 2017-10-15 18:53:18

  不說紛亂的中原和涼州。卻說盧植到了遼東,實地一考察后,他是又喜又愁。喜的是遼東確實是塊好地方,土地肥美,谷物出產(chǎn)頗多。愁的是地處邊境,鮮卑,烏桓,高句麗,夫余甚至是搞不清楚什么種族的部落,各種勢力混雜,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所以這地方,愿意過安穩(wěn)日子的漢人不想來,來了這地方的,大多數(shù)也是游俠,亡命通緝犯,以及想博個未來的商賈。

  若不是自中平年間以來天下大亂,而公孫度又大肆廣招流民屯田。只怕這地方人更少。盧植到了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發(fā)文給劉備,要人,要錢,要糧。遼東,玄菟,加上樂浪,大郡在手,盧植要搞大開發(fā),干一番大事業(yè)。這樣的話,黃忠手里的幾千人就不夠看了,要防備邊境,還要負責境內(nèi)治安,還要進行軍墾,哪里夠呀。還有流民,多弄些流民過來,這里土地大大的有。

  未幾,劉備的回信到了。劉備在信中說,要錢要糧沒問題,要人青州牧府這邊也開始大力宣傳了,不過要立即見效,可能沒這么快。至于軍隊,哦,岳父大人,我手里人手也緊巴巴的,給你派不了軍隊了。然后劉備就給盧植出了一個主意。讓他招募烏桓人。正規(guī)軍咱沒有,咱可以請雇傭兵啊。

  烏桓,史書又名烏丸。東胡后裔,匈奴人屠刀下的幸存者,在烏桓山聚居,故以之為族號。這母系部落悍驁好斗,以放牧為生。當年戰(zhàn)神霍去病大破匈奴,把烏桓部遷居到上谷,漁陽,右北平和遼東,遼西五郡的塞外,讓他們在這兒牧馬并替大漢帝國監(jiān)視匈奴的動靜。也就是這一段時間,大漢帝國朝廷在幽州首置護烏桓校尉這個官職,用來統(tǒng)領(lǐng)并處置烏桓事務。此后幾百年,和匈奴,和鮮卑,和大漢,一直是打來打去。有時候和漢人一起打匈奴,有時候和匈奴一起入寇漢地。直到匈奴被漢人徹底打服,北匈奴消失,很有可能去歐洲了。南匈奴徹底內(nèi)附變成漢人的臣屬。烏桓這才逐漸消停下來。這個時候鮮卑又在草原上崛起,繼承了匈奴遺產(chǎn)的鮮卑人,打得烏桓沒脾氣。于是烏桓一商量,算了,還是找個大腿吧。這下,基本上徹底就投靠大漢朝廷了。原來居住在長城外的,也搬到長城里面來了。

  朝廷也喜歡,哦,除了牧馬你們還會什么,打仗?好,我們漢人就是喜歡勇士,會打仗的賞賜也多。烏桓人善騎射,又產(chǎn)馬。于是經(jīng)常被朝廷征發(fā)這里平叛那里平叛。老是這樣搞,先帝漢靈帝還是個喜歡拖欠工資的,擱誰也受不了。于是當年征發(fā)三千騎去涼州,結(jié)果就叛了,遼西烏桓丘力居率五千余部落和前中山太守張純攪和在一起,各自稱王。當然,他們的下場也很不好。

  現(xiàn)在的烏桓,上谷有難樓部,右北平有烏延部,遼東有蘇仆延部,遼西則是丘力居的從子蹋頓在主事。蹋頓有武略,能服眾。這幾部烏桓也基本上聽眾蹋頓的指揮。遼東蘇仆延部自從公孫度自立后,便退往遼東屬國了。這幾部現(xiàn)在的日子都不怎么好過。因為前幾年叛亂,漢人不待見。而與鮮卑,又是世仇,每每要受鮮卑的欺負。打又打不過,漢人爸爸又不幫忙。烏桓目前就是這么一個狀況。所以后來蹋頓沒辦法,和袁紹勾結(jié),一起打公孫瓚,其實這都是被生活逼的。

  劉備要開發(fā)遼東,歪腦筋自然打到了烏桓人頭上。將來還要打鮮卑,夫余和高句麗。收復烏桓人,讓熟悉地理,善騎射有武勇,還自帶戰(zhàn)馬的烏桓人當先鋒打頭陣,不比漢家兒郎親自上陣要強多了?

  劉備這么一說,盧植就反應過來了。心里也不得不佩服自家女婿的老辣。于是便派人去蘇仆延部。這一去,卻又引出一個好漢來。

  去蘇仆延部的是簡雍。簡雍在青州也無所事事,有荀文若等一票人在,有事也輪不到他處理。于是便和孫乾一起隨盧植到遼東,入盧植幕府贊畫。到了那,見到了自稱峭王的蘇仆延,說明了來意。蘇仆延心頭大喜,怎么說呢,劉備和盧植的大名,目前在大漢帝國疆域里混的,除非他是深山老林的穴居人,否則都聽過,而且還得是如雷貫耳的那種。盧尚書要開發(fā)遼東,請咱們?nèi)兔?,發(fā)軍餉,分田地,開榷市,哦哦哦,這么好的事情,不會是騙咱的吧?肯定不會,盧尚書和劉使君的信譽,比先帝一定要好。

  蘇仆延本來就想一口答應,卻又有點犯難。當初大家約好共同進退,現(xiàn)在這么大的事,不好不告訴一聲吧?畢竟咱就要去享福了。

  蘇仆延這一遲疑,簡雍就看出來了,便笑道:“大王可還存疑?”

  蘇仆延慌忙道:“劉君侯、盧尚書名重海內(nèi),小臣能為盧尚書效力,是我的榮幸,豈敢有疑。只是我部受蹋頓單于之命,若往遼東,不得不往遼西告之。還望使者見諒?!?p>  簡雍心想,這么好的條件,隨你告訴誰,不同意的就是傻子。于是欣然道:“無妨?!?p>  簡雍在蘇仆延部等候的日子,無疑是很幸福的。為了招待好劉使君的使者,蘇仆延可是花了大力氣。不說別的,光每晚入帳侍候的女子,那是選了又選。

  沒多久,蹋頓便得了蘇仆延的信。蹋頓又驚又喜。喜的是天上掉餡餅,驚的是這是不是一個陷阱。說良心話,蹋頓的日子不好過。鮮卑每每來侵犯不說,關(guān)鍵幽州還有一個視鮮卑、烏桓如仇寇的公孫瓚。雖然劉虞態(tài)度挺好,喜歡息事寧人,但公孫瓚掌握幽州大半軍權(quán),和劉虞也老是對著干。劉虞開榷場,和他們互市,交易鹽茶鐵等生活物資。公孫瓚就敢派人來襲擊他們的商隊。而且護烏桓校尉也一直站在公孫瓚這邊。讓劉虞也是無可奈何。叔父丘力居造反真的是愚不可及,搞得現(xiàn)在部落里天怒人怨。

  咦,護烏桓校尉,對了,那個護烏桓校尉不是被我們殺了么?現(xiàn)在的護烏桓校尉閻柔,就是我們推舉的。不如去問問他的意見如何。

  閻柔,漢人,打小被烏桓所俘,輾轉(zhuǎn)于烏桓、鮮卑諸部落中。因其人有武勇,守信義,為烏桓、鮮卑所敬重親近。前年,因護烏桓校尉刑舉屢次反對幽州牧劉虞開榷場,鮮卑和烏桓人大怒,于是攻殺刑舉,又向劉虞共舉閻柔為護烏桓校尉。

  這也是大漢朝廷勢弱,諸侯各自為政。否則就是漢靈帝的時候,你給我殺個漢官試試?劉虞早就對刑舉不滿了。對烏桓、鮮卑人的舉動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何況閻柔他也見過,對他還是挺欣賞的。劉虞相信閻柔比刑舉更會處理諸胡事務。

  閻柔確實很厲害,歷史上的他,一直被鮮卑人和烏桓人信服,后來公孫瓚和劉虞火拼,殺了劉虞后,閻柔率領(lǐng)劉虞舊部和鮮卑人替劉虞報仇,大敗公孫瓚,斬殺公孫瓚部將鄒丹等數(shù)千人。再后來,閻柔也一直是袁紹、曹操安定北方的臂膀。一直鎮(zhèn)守著幽州,為鮮卑和烏桓的徹底內(nèi)附,為民族的交流融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消息輾轉(zhuǎn)又到了閻柔這。差不多是從后世的錦,州跑到了張,家口。因為護烏桓校尉部駐寧縣。護烏桓校尉,擁節(jié),秩比二千石。也算是高官了。職責是護內(nèi)附烏桓、鮮卑,監(jiān)領(lǐng)烏桓并領(lǐng)鮮卑。對于內(nèi)附投降的部落,要做好安置工作,還要監(jiān)視,不能讓他們內(nèi)外勾結(jié),不然攻破長城那就玩笑開大了。閻柔當了很多年的俘虜,雖然靠著不要命的兇狠在胡人中混出了頭,但不代表著他就喜歡殺官然后取而代之。這樣的后果就是護烏桓校尉部的諸吏,對他很不待見。

  他也很無奈,這事不是我指使的,怪不到我頭上啊。諸吏心道,誰受益,誰主張。就是你這個反骨仔,勾結(jié)胡人來殺刑校尉,然后你一步登天想騎到我們頭上來?想也休想。

  閻柔也不是神,事務繁多,都要他親歷親為,那便也什么事都別想干了。下了命令得不到執(zhí)行,閻柔也沒法。幸好還有個頂頭上司是支持他的。跑到劉虞那里訴了通苦,更換了一批人,這才把官衙給運轉(zhuǎn)起來。

  閻柔久在胡地,深知胡人習性。知道胡人這種沒開化的種族,循循善誘之下,還是有比較大的機率可以教育好的。你老讓他們在塞外放牧,畜牲多了,草場不夠了,就只能搶。冬天來早了,有天災了,也只能搶。先搶自己人,自己人不夠搶了,就只能搶天下最富有的漢人了。但換一種方式,或許他們就不會為害朝廷,而是會轉(zhuǎn)化成朝廷的助力了??纯茨闲倥倏纯春髞硐У臑趸溉?、鮮卑人,契丹人,無一不是逐漸融入漢民族之間了。

  不過,要讓他們轉(zhuǎn)化、消融于無形。一是要讓他們認清事實,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拳頭沒有漢人的大。自己永遠也打不過漢人。二是要有漫長的時間,用文化、禮儀習俗等去慢慢同化。沒有這二點,當漢人不再保持強勢的時候,這就是個災難。五胡亂華,其實就是內(nèi)附的胡人作亂。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晉人自己作死,從而失去了對胡人的壓制。而不像是大漢,哪怕是分裂成三國,也一樣把胡人壓得死死的,虐來虐去虐成狗。

  既然胡人如塞外的草原一般斬不盡,殺不絕,那么就好好的引導他們,讓他們成為這個帝國的助力罷。好好的做好這個護烏桓校尉,為日落西山的大漢盡力,為自己的種族盡力。這就是閻柔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閻柔最近正苦于諸胡事務,忽聞蹋頓遣使來見,帶進來一問,不由大喜。

  感謝時空之源乾坤原始的打賞,感謝大家的推薦票。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