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序日歷表·其三】
伊雷娜知道自己并不具備求知者的天分,是在她五歲的時候。
她抬起頭看向天空,看向那充斥著群星的天空,那是難得的一個霧氣淡薄的夜晚,只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比如天文望遠鏡,就能夠看見一部分的天空,雖然依舊會被霧氣阻攔,但從這些霧氣之中找到些許斑駁的光亮,還是勉強能夠做到的。
“看,那幾顆星星,如果將那幾顆星星連接起來,就能夠得到一個如同羽翼一般的圖案,這就是羽翼星群,這也是每一位觀星人最先了解的星群?!备赣H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然后順著東南方向看過去,有兩顆特別明亮的星星,那就是……”
“……等一下,爸爸。”伊蕾娜說。
五歲的女孩瞇起眼,她試圖從那天空之中找到父親所說的那些星星,在她的眼中,她能夠看見那些斑駁的星星,可是她無法從中找到那些能夠被勾勒出來的部分,對于她來說,這些星星都是同一個模樣,它們都是一種朦朧的光點,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
父親說有,那就肯定有。
她依舊在尋找著,尋找那些星星,連不起來,這些星星都連不起來,她能夠感受到父親的那一份熱誠,很顯然,父親正期待著她的回答,回答她所看到的那些東西。
她做不到。
伊蕾娜·約里奧·居里,女,她出生在一個求知者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都是拉芙蘭有名的學者,因此,當伊蕾娜出生的時候,人們對于她的期盼就是下一個偉大的學者,他們希望伊蕾娜能夠延續(xù)她父母的榮光,在某一個求知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然而,伊蕾娜并沒有得到智慧的眷顧。
一位沒有得到智慧眷顧的人,這并不特殊,在整個拉芙蘭,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問題就在于伊蕾娜的父母,她的父母都是知名的學者,是許多求知者渴望成為的目標,他們在天使的恩澤之下不斷研究那些知識,挖掘出新的元素,創(chuàng)造出新的構(gòu)造物,這些在伊蕾娜出生之前的榮譽,在伊蕾娜出生之后,成為了她的枷鎖。
真正的枷鎖。
作為求知者,伊蕾娜父母的信仰都是‘星辰,求知與渺小’,然而,伊蕾娜無法信仰祂,她無法信仰那一位代表著知識與智慧的天使,她無法得到祂的注視,即便父母想過許多方法,也無法讓那位天使的恩澤停留在伊蕾娜身上哪怕一瞬間的時間,從五歲的那一次觀星開始,伊蕾娜的平庸就無法被掩蓋。
她無法欣賞那些公式,無法在符號和數(shù)字之中找到美感,她無法了解星空,無法在那些斑駁的星星之中找到聯(lián)系,她無法構(gòu)筑新的構(gòu)造物,這些精巧的機械和齒輪讓她目不暇接,在整一個卡昂佛爾,在這一個求知者的城市之中,伊蕾娜無法找到任何一個自己能夠?qū)W習并不深入了解的東西。
這種平庸一直伴隨著她。
于是,人們對于她的認知也就從‘那兩位偉大學者的孩子’變成了‘那個沒有天分的孩子’,如果在某一個時刻忽然談論起她的父母,那么人們一定會惋惜地來上一句‘可惜他們的孩子是……’之類的話語,可惜什么呢?如果她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這一種可惜是不是就不會出現(xiàn)了?
歸根結(jié)底,因為她的父母是他們所敬仰的人,所以,他們理所應當?shù)卣J為,她也應該成為她父母那樣的人,出色的學者,偉大的求知者,將自己的名字銘刻在每一個求知的道路上,而伊蕾娜并沒有成為他們所期待的那樣的人……畢竟,對于他們來說,學者的孩子成為學者,這應該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理所當然。
一旦到了這個時候,人們就不討論什么公式和真理了,這種所謂的智慧并不會在血脈之中遺傳,人們都知道這一點,人們都不愿意搬出這一點。
“一旦涉及到了感性的部分,人總會拋棄一定量的理性,親情、血脈、友誼,這些涉及到情感的變量就是改變理性思維的因素。”
最后,在過往的人生之中,伊蕾娜得出了這樣一個結(jié)論。
作為求知者,理性是最為重要的,但是作為人,感性是必不可少的,她在那些求知者的眼中看見了同一種情緒,那是對于知識和真理的渴望,那些人都奢求這種名為真理的存在,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天使的口諭,聆聽到那名為真理的聲音。
星辰,求知與渺小。
伊蕾娜·約里奧·居里,她所信仰的天使并不是‘星辰,求知與渺小’,正如之前所說的,她并不具備求知者的天分,不過,在另一個道路上,她有著遠超常人的色彩。
——拉芙蘭,卡昂佛爾,E區(qū)。
“很好……很好。”
伊蕾娜再一次歡呼一聲,她抓著那一個日歷本,看著日歷上所書寫的日期,第二日,現(xiàn)在還是第二日,她將這一個日歷本擁入懷中,閉上眼睛,她用手觸摸自己臉上的那一道疤痕,
“番尼啊,番尼啊,不能造出世界,不能反抗神明,美夢成真,壓迫改寫,自我崇尚,自由追尋。”
伊蕾娜的表情依舊是那么扭曲,她在這一個小小的房間之中手舞足蹈,她的每一個動作都如此隨意,又像是重復了不知道多少次才排演出來的動作,她看著窗外的景色,看著那些黑夜之中的霧……啊,是啊,就是這樣子的霧。
求知者,求知者,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去一點點探尋那些真理,而伊蕾娜做不到,她無法從‘人’的角度來思考那些問題,那么,換一個角度不就好了?既然無法自己研究那些知識,那就將已有的、但‘人’還沒有得到的知識挖掘出來不就好了?
她還是希望成為一個求知者。
即便她并不具備這個天分。
“很好……很好,這個時間點的霧是最多的,”伊蕾娜說,她的身上是一件略顯厚重的衣服,她在看那些霧,因為天空變成黑色的緣故,此時的霧氣更加沉重了,伊蕾娜所需要的就是這樣子的霧氣,這樣子的霧氣足夠掩蓋很多東西,足夠隱沒很多東西。
『祂的名字和力量等同,祂有著獨特的賜予力,雖然祂不能造出世界,不能反抗神,但是祂能給予人們反抗神的力量。這種力量是自我的改變力,不過無論怎么改變,都會被神懲罰,因為神不允許那種改變力存在』
她并不是一個孤獨的人。
在這座城市之中,和她一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無法在求知的道路上邁步的人,依舊對真理抱有暢享的人,即便那些通往真理的公式是如此晦澀難懂,是如此令人頭暈目眩,他們也都會在另一條階梯上邁步,以另外一種方式得到他們所奢求的東西。
而現(xiàn)在,每一個人都在這座城市之中做著他們需要做的事情。
“……該走了?!?p> 從那熾熱的敬仰之中回到現(xiàn)實,伊蕾娜趕忙打量了一下四周,這一個房子只有她一個人居住,父母早就已經(jīng)和她分居——這是伊蕾娜自己提出來的,她知道,對于父母而言,一個不具備天分的自己已經(jīng)逐漸成為了他們無法承受的負擔,所以伊蕾娜選擇了離開,當然,她依舊在這個名為卡昂佛爾的城市,只有在這座城市之中,她才能夠?qū)ふ业侥切┖退嗨频怯钟兴煌娜恕?p> “我們素未謀面。”她說。
“我們并不知道彼此的名字、身份、居所和一切?!?p> 番尼,這個名字就是伊蕾娜的信仰,名為番尼的天使,代表‘叛逆’和‘反抗’的天使,同時,也是‘改變’和‘自我’的天使,在拉芙蘭,這一個天使并不被人贊揚,祂的信徒都以自我為最優(yōu)先的一切,精致而渺小的利己主義。
“我們堅信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得善終?!?p> “我們知曉我們從未成為友人、同伴亦或者是任何關(guān)系親近的人,我們將會在任何一個時刻拋棄彼此,只為了讓自己得到所奢求之物。”
至此。
伊蕾娜用手在自己的額頭上輕點一下,再一次沿著自己臉上的疤痕滑動,那疤痕并不是平面的,而是一種立體的,那是傷痕在愈合之后留下的,她帶著這一份疤痕,在每一次觸及到這份疤痕的時候,她都會感受到屬于她的信仰給予她的回答。
她把手按在日歷表上,現(xiàn)在,她處于第二日,在這一本日歷之中,她在第二日的位置,她把手按在門上,現(xiàn)在……那些人應該看不見自己,他們依舊在高塔之上,在這些霧氣的掩蓋下,他們看不見自己。
伊蕾娜推開門,用一種輕柔的動作將這一扇門關(guān)上,然后,她步入到了霧氣之中,那些白色的霧微微晃蕩了一下,又回到了最初的位置,將她的身體隱沒。
就好像從未有人到來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