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我說諸位,我等可不能忘恩??!”
“今日若非世才先生,只憑我等發(fā)怨攪鬧,哪得這般香火祭祀?”
“等先生來到,都別失了禮,不成人的娃娃要磕頭,當家的帶著行禮?!?p> “喏,是,知道了學究。”
谷內,西村鬼學究叫他們知恩懂禮,眾鬼各都聽從老書生的話,一雙雙鬼目盯著谷口。
見劉彥與楊陸二人交談著邁步進谷,守在門口的鬼眾瞧見,喜悅見禮,通風報信。
“先生來了?!?p> “世才先生來哩!”
眾鬼聞知,眼望一處尋,心向一人敬,齊聲呼喊:“先生——”
三千鬼聲相疊,民心可見,真情可見!
面對鄉(xiāng)民,劉彥此刻感受不到陰冷,更無懼怕之念,四顧還禮。
“鄉(xiāng)親們脫了災相,解了疫氣,可喜可賀?!?p> “皆仗先生!”
西村學究激動再禮。
眾鬼跟禮,齊聲喝道:“皆丈先生——”
劉彥顧看左右楊陸笑說:“今日你等脫災,非我一人之功,乃臨安上下官民同心協(xié)力之成果!”
“我來引薦,此乃臨安知縣陸大人?!?p> “見過大人?!?p> 老學究領眾鬼拜官。
陸侯還禮,臉熱說:“鄉(xiāng)民遭災,一半歸于天災瘟疫,一半錯在我治疫不善。”
“天幸世才兄還鄉(xiāng),點撥下官,與我出謀劃策,方有今日之功?!?p> “依我之見,今日之功,世才當領九成。”
眾鄉(xiāng)鬼笑逐顏開,紛贊陸大人是一位好官。
楊萬山分看內兄、世才,道:“我看今日皆大歡喜,官家為民,仁兄亦為民,同為了百姓何必分來分去?”
劉彥附和,闊步上前說:“今晚諸位大喜,小生與官家有一碗敬酒,望請鄉(xiāng)親們保佑我鄉(xiāng)百姓福壽安康?!?p> 說話間身后十三娘端著托盤走來,上面三碗酒乃他事先余留的,此時當敬。
劉彥、陸侯、楊萬山各取一碗,兩手捧著灑下一半,張口一飲而敬。
眾鬼聞禮大為感動,一些鬼魂嗚嗚哭出聲,連帶著周圍連片鬼哭。
于翁出來主持說:“官家甚是明理,又得世才先生相助,你等雖不得入地府轉世,但也解了災難,落個安泰。”
“等得了上神安置,沒成婚的相互說親,都把日子過起來?!?p> “自在做鬼,豈不好過吃苦做人?。俊?p> “是哩!”
“阿翁講的對?!?p> 眾鬼被他一番話說通,哭臉轉笑臉。
老學究四顧呼喊:“諸位諸位,先生官家禮敬到了,我等不得失禮,當敬酒。”
說罷叫他們都端起酒杯,一同共敬三人。
劉彥含笑看著,轉眸見到西邊七品官服的縣城隍。
等眾鬼禮敬結束,相邀出谷敘談。
城隍蒙朗留二鬼在谷內吃酒,隨請見禮道:“下官蒙朗,見過三位先生?!?p> “君為神人,何故與我三人行禮?”劉彥知道其中必有因。
蒙朗說:“我乃先皇年間秀才,也算儒門出身,見同門真學先生,豈能無禮?”
“那上神也不該禮敬我和內兄?!?p> 萬山含笑指兄長說:“我倆修學未滿,只得半吊子。倒是世才兄才氣縱橫,當得先生之稱?!?p> 劉彥抬手揭過話題,入主題問本縣城隍:“君既領旨,不知如何安置谷內鄉(xiāng)鬼?”
城隍道:“先生文章合文道,消除三千疫氣,安置他們已然不難?!?p> “我欲尋一處地方建造鬼城安置,但恐攪擾到陽間生人。”
“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劉彥思索少許,說:“三千鄉(xiāng)民尸骨在此,不如讓他們以谷為鄉(xiāng),可落得個心安?!?p> “這東山谷已是遠近聞名的亂葬谷,想來生人不會誤入此地?!?p> 萬山先附和道:“我覺得可以,回頭再造一塊界碑放在谷口,即是劃地定城,亦能警戒生人?!?p> 陸侯點頭,但有些許疑慮,說:“萬山、世才所言辦法甚好,只是山谷離城不過數里地。他們若是思念親人,萬一私自入城……”
“這個好辦?!?p> 劉彥笑顏接話,分顧城隍道:“不知君家府邸在何處?”
蒙朗感應城隍廟所在,答說:“我廟在西村野坡,沒有廟祝也無道人,只有一判官和兩個皂吏?!?p> “先生之意,是讓我遣廟,把廟搬到東山來,以鎮(zhèn)那三千鬼眾?”
“我正是此意。”
劉彥環(huán)顧山谷說道:“此山雖無名,卻好過西村野坡,倒不如把廟搬來。”
“請陸兄調撥銀兩修個二進小廟,再招廟祝火工道人三名?!?p> “新廟建成之后,官家張榜公告,可給君家引些香火?!?p> “如此一來,有陰司廟宇鎮(zhèn)守鬼城,眾鬼可安。百姓祭祀親人也不走遠路,以后香火不會差?!?p> “兩位以為如何?”
蒙朗、陸侯這兩位陰陽父母官一眼相視,都覺得此法很好,齊聲稱:“善!”
楊萬山撫掌道:“此法乃一箭雙雕之計。今夜眾鬼得治得安,明日起內心只要專心行‘治人之策’,臨安便能脫災了!”
陸侯爽利點頭,與城隍細說‘遣廟建廟’事宜。
承諾下個月初一給他修新廟,一月之內建成,屆時昭告百姓,官府率眾上祭。
蒙朗拱手禮謝,向三人保證安置谷內鄉(xiāng)民,治理好三千鬼眾,不讓他等為非作歹,攪鬧城中生人。
聊了約有小柱香,這新任縣城隍便告辭領二鬼回廟。
劉彥等人也不再此久留,入谷辭別一眾鄉(xiāng)鬼后返城,把‘分錢之事’托付給于氏狐。
于翁領下差事,攜子女送官家、先生、狐親。
東山崖頭,三狐舉目遠送,谷內嬉笑呼喝此起彼伏,熱鬧不斷。
于太公道:“劉世才身上,有大運勢,如天劍行空,似潛龍出淵!我兒不可錯過機緣啊?!?p> 于成業(yè)懷抱敬慕,望說:“孩兒自當極力求取,若得先生垂青,愿為守門之犬?!?p> 匡娘笑道:“我家狐貍,雖是犬親,哪能冒名頂替?!?p> “我覺得小弟應盡力求得先生抬舉,入室當門生弟子,效仿‘牝馬之貞’……”
“興許我家這代能出一位真學狐生,不辱祖宗之名。”
成業(yè)心意如此,卻不敢有太大的奢望。
于太公說:“我女言之有理。明日先生與你論學,你去時將《于氏春秋》全帶去,表明求學之心?!?p> “他乃非常之人,又與我狐類結親,我想世才先生看書面、看我面,會抬舉你的?!?p> 姐弟聞父言相視一眼。
于成業(yè)感動涕淚,面向老狐叩頭。
太公扶起兒郎叮囑說:“我輩夙愿歸于你身了。家里無物助你,只有一部先祖遺書?!?p> “與其將絕學蒙塵,不如獻于有識之士,將來發(fā)揚光大,祖先亦感欣慰?!?p> “走,隨我去分錢?!?p> “官家封賞下來,我等便搬去東村?!?p> 匡娘神色喜悅,拉起小弟追隨父親下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