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代清

王征

代清 東方的軍刀 1783 2010-08-26 14:41:14

    王徵

  生:

  西元1571年

  卒:

  西元1644年

  國籍:

  中國明朝人

  詳細內(nèi)容:

  《遠西奇器圖說》(與鄧玉函合譯)及《諸器圖說》

  王徵的生平

  王徵(1571-1644),字良甫,號葵心,明朝隆慶五年(1571)生,他的父親王應選,著有《算數(shù)歌訣》一書,學問很好,王徵從小在父親教導之下,慨然有經(jīng)世之志,二十四歲時中了舉人,以後他在考場上,便不大得意,於是他回歸鄉(xiāng)里,以耕讀自娛。王徵曾親自制「虹吸」、「鶴飲」、「輪壺」,又制成「自轉(zhuǎn)磨」及「自行車」等;每當春、夏耕作的時候,便把他制作的機器攜至田間,十分熱鬧。

  當時耶穌教士利瑪竇講學京師,徐光啟、李之藻等中國士大夫與之交游,并共同翻譯西洋科學的書,王徵因曾到京師考試的關(guān)系,便與西洋傳教士認識,并受洗禮,圣名為斐理伯。王徵五十二歲(天啟二年)時中進士,明年艾儒略著《職方外紀》,王徵看到此書內(nèi)所記載機械工程方面的事,不是中國傳統(tǒng)所有的,十分向往,嘆曰:「嗟乎!此等奇器,何緣得吾當世而一觀之哉?」。後來他當廣平推官,努力濬清河水,灌溉田畝達千頃之多。那時金尼閣在山西,他便邀金氏到陜西來傳教,金尼閣是比利時人,利瑪竇去逝之年到中國來,曾收集利瑪竇的筆記寫成拉丁文《中國開教史》,王徵與金氏學拉丁文,這是第一個學拉丁文的中國人。

  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王徵至北京,當時教士利瑪竇、鄧玉函、湯若望在北京修改歷法,他便朝夕向他們請益。有天,王徵提起以前他看到艾儒略的《職方外記》所記的機械,他們?nèi)吮惆褞淼挠嘘P(guān)機械的書籍給王徵看,王徵十分欣躍,但自己的拉丁文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看懂,乃邀鄧玉函一同翻譯,鄧氏本是醫(yī)藥專家,機械工程不是他的專長,但因王徵再三請求,便答應了。王徵此時雖已五十多歲,但天資聰明,數(shù)學是他的家學,機械更是他從小便感興趣的事,於是由鄧玉函口授,王徵筆述并編圖,共同寫成一部《遠西奇器圖說錄最》,天啟二年刊於北京。

  由此可見,中國的數(shù)學早在明朝時期,明清之際中國與西方的直接交通,就有重大的發(fā)展了,同時也影響了更後來的清朝科技的發(fā)展。而因為又是與西方學者鄧玉函共同所完成的,明末清初所傳入的西學,宗教書籍雖達半數(shù),卻以天文學與歷算學影響最大。數(shù)學、醫(yī)學、地理、音樂、建筑等亦曾廣泛輸入,則將物理學與機械工程學引進中國。故也受到西方國家的重視,西學的傳入重要之一。

  《奇器圖說》與《諸器圖說》

  《遠西奇器圖說錄最》後人簡稱《奇器圖說》,是中國第一部有計畫有條理的機器工程書。共計三卷,第一卷緒論和重解;緒論說明機械工程的性質(zhì)和應用;重解敘述重、重心和比重。第二卷器解,敘述各種機器的構(gòu)造及應用;如天秤,等子、槓桿、滑車、輪盤、斜面……等。第三卷為各機器的實際應用。王徵譯此書時,以有益於民生日用,國家興作者為優(yōu)先,他說:「非切民生日用者不錄,錄其最切要者。費工過鉅不錄,錄其最簡便者,一器有多種不能盡錄,錄其最精妙者。」書成之後有位朋友跟他說:「吾子響刻西儒耳目資,猶可謂文人學士所不廢也。今茲所錄,特工匠技藝流耳,君子不器,子何敝敝焉於斯?」。王徵回答:「學原不問精麤,總期有濟於世;人亦不問東西,總期不違於天,茲所錄者,雖屬技藝末務,而實有益於民生日用國家興作甚急也。」這是王徵譯《奇器圖說》的理由,可見他把國計民生看成第一等重要的事。

  王徵并且自己寫了一部《諸器圖說》,其內(nèi)容有的為采用西洋自鳴鐘的原理而加以變通,如自行車與自轉(zhuǎn)磨即是,有的是根據(jù)中國舊法加以改良,如連弩即是。《諸器圖說》的內(nèi)容為:

  一、引水之器1.虹吸2.鶴飲

  二、轉(zhuǎn)磑之器1.輪激-用水力2.風動-用風力3.自轉(zhuǎn)-用重力

  三、自行車

  四、輪壼

  五、代耕

  六、連弩

  王徵這兩本書奠定我國近代機器工程學之基礎(chǔ),我們今天工學所用的譯名大都溯源於這兩部書。

  明末關(guān)中等地寇盜如毛,三原縣令張縉彥與王徵策劃做了連弩活機、自行車、自飛炮……等來共同抵抗盜匪,很有成績。崇禎十六年闖賊李自成攻入關(guān)中,想羅致地方的士紳,王徵自知不免,便自寫墓銘「明了一道人之墓」,李自成的使者到他住處時,他引刀自弒,賊人沒有辦法,便拿他的兒子做人質(zhì)。地方人士聽到這消息,有一百人自愿以身贖回他的兒子。

  陜西通志載,王徵因聞知李自成攻陷北京(1644),皇帝自縊,悲痛至極,絕食七日而死。

  王徵一生老而不倦,五十多歲才開始譯《奇器圖說》,更親自領(lǐng)導制造連弩活機等以御盜匪,這種奮斗不懈的精神,值得後人敬仰。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