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代清

第一百八十四章

代清 東方的軍刀 2059 2010-12-31 20:34:42

    十月,大明太子于山海關(guān)登極,國號昭武,意味昭示四海以武,隨后加封遼東梁為太子太傅,中軍府大都督,節(jié)制諸路討奴兵馬,加封東川防御使秦良玉為太子少傅、左軍都督,節(jié)制山西諸鎮(zhèn)兵馬曹文詔為奮威將軍祖大樂為振武將軍、祖寬為奮武將軍、遙加封山東巡按使朱大典為兵部侍郎,三邊總督洪承疇為兵部尚書···

  帝乃下詔,盡起全國兵馬討奴北京。

  遼東督師梁令全軍縞素,殺三畜祭天地誓師出征西伐建奴。

  隨后,三邊總督洪承疇、五省總督陳奇瑜、河南督師丁啟睿、兩廣總督熊廷棟等褚?guī)燒R開向北京。

  ···

  此時的北京,皇太極的大軍蠢蠢欲動,榮耀的背后,皇太極甚至感到了壓抑。

  手下想殺人、想**、想擄掠,但是若要統(tǒng)治中原,必須依靠漢人的力量,因為他們?nèi)耍嗔恕?p>  然而對于自家的兵士,他又不能過于苛刻,如此--煩!

  北京城百萬百姓,他必須小心翼翼,漢人的暴動,雖然不可能動搖他的十萬銳師,然而卻可以使他焦頭爛額。

  當初努爾哈赤定都沈陽而不定都遼東第一大城市遼陽,便是因為遼東的漢人總是動亂,為了后方的安全,不得不棄遼陽而都沈陽。

  天下最富饒的城市,盡管漢人幾十萬,然而作為前朝的國都,一個取而代之的新興國家和民族有必要同樣以此為都以鎮(zhèn)壓前朝的氣運,同時也說明新朝代的名正言順,他可以朗聲告訴天下人,天家的氣運已經(jīng)換了人家,你們別癡心妄想了,你看,我們都在此重新建國了。而若是都了別處,那放在別人眼里便是怯懦,便是軟弱,便是有機可乘。當初努爾哈赤是根基未聞,要絕對穩(wěn)定,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現(xiàn)在需要名義--要上承天意而入主中原。

  北京城作為將來后金--哦不,大清國的國都,它的治理,必須要即為穩(wěn)妥,因為北京不僅僅是一座城市那么簡單,它的意義在于--你大清若是治理得好了,那么大明的其他城市也會紛紛懼于大清的兵鋒而望風(fēng)而降,而若是你治理得差了,比如你在北京燒殺搶掠,那么自然,大明其他城市也會為了生活而奮起抵抗。

  北京城--就是全天下的風(fēng)向標。

  亂后的北京,缺!什么都缺!

  原本北京乃是天下最富擾之處,全國商賈云集于此,天南海北的貨物應(yīng)有盡有,只要你有錢。

  然而后金的到來,人心驚懼,能跑的人家都跑了,畢竟永安四城屠城的慘劇尚在眼前,一時間北京城各大商鋪門可羅雀,便是各大主干街道,出門的百姓也不多,誰都怕?。?p>  皇太極蛋疼!很疼!

  十萬大清軍的糧草已然不多了,再加上無數(shù)投降的明軍,大清的糧草已然即將告罄。原來他們靠的是搶,誰都搶,因為皇太極根本沒想在十年之內(nèi)入主中原的打算,故而此前對大明腹內(nèi)的百姓籠絡(luò)甚少,因為他一直試圖用各種辦法削弱大明的力量,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然而上天太恩賜女真人了,時過境變,我大清--竟有今天!

  不能搶,不能動粗,要溫和!

  天子之軍是不該暴力的,撫平天下,要用撫!若是一味的使用暴力,那么天下何時才能平息得了?皇太極作為文韜武略的一代帝王,他深深地知道這一點。歷史上滿清入關(guān)殺戮頗重,然而對于那些投降的漢人,還是有所恩惠的,比如三藩,比如左良玉的兒子,秦良玉的孫子等等。

  于是堂堂虎狼之軍大清軍--缺糧了。

  那該如何是好?

  普通百姓家的存糧自然是遠遠不夠的,而那些官宦人家,他們--肯不肯?

  乾清宮,如今的大清紫禁城三大殿之一,皇太極高坐龍座,他的眼睛之中精光閃閃,必要時刻,殺一儆百!投靠新的主子,就要誠意!要讓他們知道,我大清,才是這個天下的主宰!

  ···

  遼東軍奉當今昭武皇帝之令,出山海關(guān)東來,全軍縞素,誓為先帝復(fù)仇,自山海關(guān)以東,永平府、河間府、天津三衛(wèi),皆舉軍而附。

  山東朱大典出慶云,直入靜海。

  帝詔令遼東都督僉事高亮為御史左丞、山東巡撫,帝詔罷原遼東巡撫丘禾嘉,以其無能,令原遼東都指揮使彭朝陽代之。帝詔令遼東火器營總兵官孫元化移鎮(zhèn)河間,并令其都督火器司職能。原遼東僉事孫傳庭為保定總兵官···

  ···

  自京師被破之后,無數(shù)京畿百姓攜家?guī)Э谔酉蛩拿姘朔?。其中又以逃向永安府人?shù)占了三四、保定府占了五六分,蓋因京師的西面乃是流寇肆虐之地,無太多人敢去,去的一般都是不怕死、也想入伙的人物,而東邊的永安府、保定府則靠近中原腹地、有或多或少處于遼東軍的庇護之下,遼東軍乃是天下最強勁旅,人總是最向往最安全之所的。

  此時,南京的六部聞知太子于山海關(guān)登極,紛紛派遣使者奏請?zhí)幽舷拢瑓s被梁濤以先帝亡于奴手,身為人臣人子,豈能不報此血海深仇?莫非要置當今天子于不忠不孝之地乎?

  南京六部數(shù)百上千官員無奈,只得派出幾員不畏生死而愿意北上的代表前來護駕相輔,其中一位便是那名揚青史的史可法史憲之。

  ···

  山東朱大典部、遼東軍會與梁城,五省總督陳奇瑜、三邊總督洪承疇、河南總督丁啟睿會于倒馬關(guān),總兵官陳洪范、張應(yīng)昌、楊漠漣、張全昌、解進忠、賀人龍、副將李卑、楊世恩、艾萬年、柳國鎮(zhèn)等皆在帳下聽令,巡撫都御史丁魁楚等守紫荊、雁門,唐王聿鍵起兵勤王···

  天子即社稷,如今天子死于奴手,此為國家之大仇恨也,大丈夫必報之。舉國之力皆為報君之仇。

  然而也并非每個人都像死了父子一般的苦大仇深,至少南京城里、南直隸富裕之處的官員喊得比誰都響,卻不出兵馬不出糧餉,兩廣總督熊文燦兵馬進軍緩慢,等等。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