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狄此番來勢兇猛,連下數(shù)座要塞鎮(zhèn)城。又在香水附近接連焚毀無數(shù)村落掠奪牛羊人口,棧橋已經(jīng)被焚燒了不少。道路不通,但是,馮鶯卻笑著領(lǐng)了不到百人的人馬,悄然于日出之前,就出了守城,一路急行軍而上。來到了香水分節(jié)的落日嶺,落日嶺起于平原,卻是洛川的分支,當年燕軍與陳軍交戰(zhàn)于此,陳軍以少勝多,便是揚名六國。而那燕國本來極盛,經(jīng)過落日嶺一戰(zhàn),便是一蹶不振,日后為齊所滅,大抵深根于此。
此刻剛?cè)氪?,落日嶺的日出之前還冰寒得很。馮鶯雖冷,卻緊握手中銀槍,眼光精明——多年來等的就是這么一刻。她身后將士,皆是輕騎從簡,不少都是騎兵。馮鶯眼見了那日光露了頭角,便傳了令:
“揚大旗!”
一聲令下,“錦”字大旗立刻在山頭昭然,而后馮鶯立于旗下冷笑道:
“戎狄首領(lǐng)聽著!若此番拜服討?zhàn)?,還有一談之論。若再爭于父,莫怪我錦朝不講情面!”
那山林下的戎狄軍隊似乎早有計較,聽得馮鶯一言便是“嗖嗖”箭簇沖著大將——馮鶯射過來,馮鶯偷笑心下知道戎狄軍人中計,臉上卻露了驚慌神色:
“你們暗箭傷人算得了什么真本事,有本事出來與我馮鶯一戰(zhàn)!”
少不得被馮鶯言語刺激,加之看真了馮鶯竟然是女子,那戎狄軍隊中起了一會兒騷動,那領(lǐng)頭一人雖然華貴,去不像是戎狄首領(lǐng)的模樣,大概是將軍之類人物。馮鶯也滿足,能換如此大將,也算了得。
“錦朝莫不是沒有人了,竟派一個女人帶這點人馬前來叫陣?”那人嘲笑,全是不屑。
馮鶯也笑,長槍往地上一戳,隨手扯了手下弓箭,卻是直直對準了那大將眉心,箭在弦上,突然空中一聲雁鳴,馮鶯看也不看,揚手對著那方向一箭過去,竟然是聽見凄厲哀鴻,那大雁倏然落地。馮鶯不笑了,卻再抽一箭,重新指向戎狄軍隊。
“不錯,好箭法?!睌耻娛最I(lǐng)贊揚。
“來戰(zhàn)!”馮鶯卻一箭射出手,在那大將閃過了這一箭的時候,馮鶯卻已經(jīng)提槍策馬直接突然飛奔而上直插戎狄軍隊大營之前,戎狄似乎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的中原女子——他們這些日子見過的都是那些被搶來的哭哭啼啼的女人,卻沒有想到,錦朝竟然還有馮鶯這種女子——烈日驕陽,她槍上的紅纓,如她一般燦爛。
許是,
狼都是孤獨的,唯有與其他狼廝殺,才能被從孤獨中拯救出來。所以那個大將自然也是拾起了自己的武器,雖然格擋馮鶯刺來的那一槍很是勉強,但是他到底是個野蠻漢子,用蠻力給擋開了之后重新和馮鶯顫抖在一起。
馮鶯笑,她的槍法自小成于馮家精妙的訓(xùn)練。和先皇比騎射只是為了防止皇家再對他們馮家再起疑心,馮家槍法精妙絕非一兩日積累。江南柳家不過是地方望族就要被冠“遷安”如此恥辱的名號。而他們馮家若是日代功高,豈非終有一日將被鏟除。
步步為營,平日里教習的槍法也小心翼翼,經(jīng)過了多重變化,讓各處槍法看著不盡相同,其實——都是他們的馮家槍。
鋒芒畢露根本不是最好的策略,馮鶯從小就知道了,但,斂盡鋒芒絕對不是她馮鶯所為——鋒芒畢露她要,而且她要露得顯山露水,讓人迷惑,讓人看不見她畢露鋒芒之下帶毒的針芒。
物極必反,人皆使然。
如今計謀,戎狄必然知道錦朝想要引誘他們深入內(nèi)地好來一舉殲滅,所以并不前進而是日益穩(wěn)固所占領(lǐng)的城池,甚至遷移自己的人民過來。錦朝地肥草嫩,自然適合世代游牧的戎狄。況且,遷戎狄人要比遷中原人容易得多。中原人安土重遷,戎狄四海為家。
既然己方計謀已經(jīng)為人所知,那么馮鶯不如背水一戰(zhàn)——反其道而行之,直入敵營、殺敵守將。讓敵迷惑,而后直取要地。
那大將不知事,卻用力將馮鶯的長槍一舉點了出去,銀槍被他奪在手中,他放肆地大笑起來:
“小娘子!你的槍已經(jīng)丟了,不若到我這里當我夫人吧?!”
馮鶯臉上沒有驚訝,卻笑著看著那個男人,不發(fā)一言,卻看著那人突然慘叫一聲“咚”地從馬上掉了下去,不多時就化作了一灘血水!
本來以為自己將軍大勝的戎狄人哪里見的過這般陣仗,嚇得后退了好幾步,如同看著妖怪一般看著馮鶯,而馮鶯更是滿不在乎地策馬滿步過去,面對日頭初升之下的萬把戎狄軍隊,只有一人,她策馬上前,輕輕拿起自己的銀槍,微笑這拂過了那槍頭笑:
“將軍,依著我們中原的規(guī)矩呢,不是你的東西,是——動不得的。”
馮鶯看著那一并蒼白了臉色的眾人,不屑地冷笑一聲,揚手一槍斬下戎狄大旗,直接挑了地上那人人頭用大旗包了,轉(zhuǎn)身策馬而去。
直到那戎狄軍隊反應(yīng)過來狂追而上,卻也已經(jīng)亂作一團,王衛(wèi)和馮澹早就帶人在得信之后,直接領(lǐng)人包圍上來——一戰(zhàn)而勝。戎狄、連退兩城數(shù)百里。錦朝大勝。
致和九年,戎狄大軍每一個人都記得,那個紅袍銀槍的錦朝女將,在一人立馬斬了他們大軍的首領(lǐng)首級之后,策馬而去,出奇制勝、贏得漂亮。馮鶯自己卻對那些戎狄俘虜,只淡淡地笑著說道:
“你們老大喜歡我們中原文化,習得我們兵書我們禮法,卻本不夠了解中原。我中原武林人才輩出,豈是你們這等野蠻人能夠了得?我娘雖然早亡,但她來自蜀中唐門,你們、當好好記下罷?!?p> 凌宣毅在朝中聽了邊關(guān)戰(zhàn)報,知道的卻只是馮澹大將軍兵到功成,褒獎之后更是多加了不少贊許意思,卻不再追問邊關(guān)事,言收回即可,戎狄首領(lǐng)若愿談則派使節(jié)前來,若不愿,便收回錦朝領(lǐng)土就是。
只是,
馮澹所呈軍報之上,未提馮鶯只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