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高門女

第十七章 父親

高門女 水清若云 2638 2014-04-29 00:41:22

    滎陽鄭氏,上可溯至春秋時代。

  前漢,有鄭當(dāng)時任大司農(nóng),后漢,有鄭興、鄭眾為一代名儒,之后,鄭氏子孫,世有名位,在野,雄居鄉(xiāng)里,經(jīng)術(shù)傳家,入朝,則為當(dāng)世名臣重臣。

  鄭綏之高祖父鄭斯,為前朝開國元勛,歷任尚書郎、光祿勛、司徒,轉(zhuǎn)太子太保、錄尚書事,封城鄉(xiāng)侯。因自前朝政權(quán)統(tǒng)一南北后,朝中奢侈成風(fēng),鄭斯有感于此,曾專門上諫過一篇《節(jié)簡賦》,當(dāng)時正值天下升平,海晏河清,武帝只一笑置之,并未采納。

  后來,因疾病纏身,又有感于時局,遂以病致仕還鄉(xiāng),歸居滎陽。

  至天下大亂時,戎狄盜賊并起,鄭斯便在滎陽聯(lián)合宗族鄉(xiāng)黨,屯聚堡塢以自衛(wèi),到政權(quán)南遷,洛陽淪陷,滎陽以十萬部曲,抵抗住了戎狄的入侵,歷經(jīng)曾祖父鄭穆,祖父鄭昶,伯父鄭淵,矗立中州百余年間。

  胡人政權(quán)幾經(jīng)變更,鄭家依舊盤居滎陽,不受影響。

  曾祖父上有六位兄長,皆是庶出,高祖父去逝時,曾祖父雖嫡出卻尚年幼,無法掌宗族之事,受到六位兄長的欺負(fù),深為忿恨,及至長大,娶隴西李氏女,后掌宗族事,遂告誡五個兒子:令絕妾孽,不得使長。

  令子孫不使有庶生子。

  曾祖父,五兒一女皆李氏所出。

  正因此,祖母身體不好,祖父也不曾納側(cè)室,祖母在生下伯父鄭淵,十三年后,才生下一對龍鳳胎,即是父親和姑姑。

  而伯父鄭淵,在伯母連生三女后,未曾提過納側(cè)室生庶子,數(shù)年后,大兄鄭經(jīng)出生,伯父便把大兄當(dāng)?shù)臻L子教養(yǎng)。

  直到曾祖父去逝,伯母已年過四十,在曾祖母做主下,才從伯母的娘家,瑯琊諸葛家挑了兩名旁支女做側(cè)室,兩位側(cè)室,共生下三個女兒,最后,還是伯母,以四十五歲高齡,誕下幼子鄭紅。

  有鑒于此,當(dāng)年,阿娘嫁入滎陽時,外祖母考慮到鄭家這一代子嗣艱難,長房又無嗣子,便準(zhǔn)備了兩名崔氏女為媵,就為此事,婚娶時,也兩家?guī)捉?jīng)協(xié)商,曾祖父才勉強同意。兩名崔氏女,大崔氏,為博陵崔氏旁支女,四兄鄭紜和九姐鄭芊的生母,小崔氏,為阿娘的庶妹,四姐鄭紛的生母。

  阿娘亡故后,為避免出現(xiàn)前子后母,父親鄭瀚未再另娶新婦,經(jīng)兩家商議,最后,把小崔氏扶正。

  從高平城出發(fā),費了十日功夫,抵達(dá)滎陽。

  鄭綏掀起簾子一角,遠(yuǎn)遠(yuǎn)就瞧見矗立在塢堡中心的望樓,極高極醒目,難怪,在平城時,每聽五兄提起滎陽,五兄總說起這座高大的望樓。

  五兄離開滎陽時,年不過六歲,模糊的記憶中,大抵只剩下這望樓了。

  下了馬車,上了軟轎,沿著青石板鋪就的路基,穿過庭院,搖搖晃晃不知走了許久,鄭綏只知道,剛進(jìn)門的時候,天還未黑,待軟轎停下來時,天色已經(jīng)完全暗了下來,院子里各處都已點起了燈火。

  屋子里也點了燈,門是半掩著,四周望去,入目水榭樓臺,談不上精致,更比不上平城崔府院落的奢華,一石一木,卻勝在古樸素雅。

  正在鄭綏顧盼之際,耳邊傳來大兄的聲音,“這是阿耶的院子,先拜見了阿耶,再去見伯父伯母。”

  片刻間,只瞧著剛進(jìn)去的那位老叟,又從屋子里走了出來,望向鄭經(jīng)道:“郎君在里面候著,令大郎帶著五郎和小娘子進(jìn)去。”

  一聽這話,鄭綏不由伸手抓住五兄的手,心里有幾分忐忑,父親于她來說很是陌生,甚至,阿耶或是耶耶,這樣的稱呼,她長到十歲,也不曾叫喚過一次。

  鄭經(jīng)回頭望了鄭緯和鄭綏一眼,自然是看到了鄭綏的小動作,不由微微蹲下身,朝鄭綏伸出兩手,臉上帶著笑,輕聲道:“來,阿兄抱你進(jìn)去吧。”

  鄭綏卻是忙退了小半步,躲在五兄身后,她可沒忘記,前些天,大兄教訓(xùn)五兄的模樣,以至于這一路上,她都對大兄避之不及。

  “讓她自己走吧?!编嵕晱纳砗髶瞥鲟嵔棧瑺恐氖?,望向鄭經(jīng)道。

  鄭經(jīng)見了,便沒再勉強,站起了身,在前面領(lǐng)路。

  案幾上擺著十三盞連枝燈,使得整個屋子通亮如同白晝,視物能一清二楚,然而,鄭綏還沒來得及看清坐在案幾旁榻上的中年人,便跟隨著五兄跪下了。

  “阿耶,不孝兒緯,回來了?!?p>  五兄說完這句話,便匍匐在地,鄭綏幾乎是跟著五兄一起行禮,只是磕了長頭后,卻是微微抬起頭來,正對上一雙明亮的眸子,此刻,鄭綏方看清坐在榻上的人,雙目有神,面龐白晳,留著髭須,身形清瘦,身上有著世家子慣有的從容淡然。

  鄭綏心里想著這便是她的生身父親,和以往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因五兄酷似阿舅,自從三年前見過大兄一面后,她以為大兄像父親,一直以為,父親大約就是大兄這幅模樣,只是年歲比大兄年長許多罷了。

  屋子里突然安靜下來,沒有一點聲響,五兄沒有動,大兄低垂著頭,只有鄭綏恍過神來時,注意到父親的目光一直盯在她的臉上,神情中卻出現(xiàn)了幾分恍惚,還有沒來得及收回去的詫異。

  不知過了許多,才回過神來,聽到一聲清朗的聲音道:“你就是熙熙。”飄忽的眼神依舊沒有從鄭綏臉上收回,只是掩去了滿臉的詫異。

  阿耶兩個字在鄭綏口中打轉(zhuǎn)了一會兒,喊出口的卻是一聲父親,連她自己都驚訝,忙地磕了頭,回道:“兒即是十娘熙熙?!彼诩易褰忝弥行惺彩亲钚〉囊粋€。

  緊接著,就聽到那聲清朗的聲音,又再度響起,“阿大,扶阿奴和熙熙起來吧?!?p>  大兄應(yīng)了一聲唯,上前拉起五兄,鄭綏猶豫了一下,還是上前拉住五兄衣袖,五兄見了,回頭看了她一眼,反而伸手握住她的手。

  突然聽到一聲噗嗤的笑聲,鄭綏循聲望去,發(fā)出笑聲的不是別人,正是坐在榻上的父親,不由疑惑,便聽到父親道:“我是你們的耶耶,瞧你們兄妹倆滿臉戒備的,熙熙倒也罷了,難不成阿奴已忘記了耶耶長什么樣了?!?p>  “不敢?!编嵕暶氐馈?p>  父親聽了,只是睨了他一眼,卻是伸手招鄭綏,“熙熙過來,近前來,讓耶耶好好看看你?!?p>  鄭綏遲疑了下,還是五兄輕推了她一下,輕聲道:“過去吧?!编嵔棽乓苿硬阶樱角白呷?,鄭緯遂側(cè)身立在大兄鄭經(jīng)身旁。

  “當(dāng)時離開的時候,還抱在懷里,不想一轉(zhuǎn)眼,就這么大了,越來越像阿七了……”說到最后,聲音很低很沉,似從喉嚨里發(fā)出來的,若不是鄭綏行至榻前,根本就聽不清。

  不知怎么,鄭綏從父親瞬間茫然飄忽的眼神中,似看到了一絲難過與緬懷,良久,才拉著她的手,摸了摸她的頭道:“這一路上可是嚇著了,都怪耶耶不好,沒及時派人去接你們?!?p>  爾后,又問起她外祖父和外祖母的身體情況,問她平日愛好,讀什么書,鄭綏都一一答了。因語氣和藹,父親的臉上一直掛著淡淡的笑意,也是這時,鄭綏才發(fā)現(xiàn),父親笑起來的樣子,和五兄笑起來的神情,很相似,讓鄭綏一顆忐忑的心也漸漸放開了許多,沒了剛開始的拘謹(jǐn)。

  大約在屋子里待了兩刻鐘的樣子,守在門外的老叟走了進(jìn)來,回稟道:“二郎和三郎四郎,聽到消息,都過來了,如今候在外面?!?p>  父親明顯怔愣了一下,望了大兄一眼,爾后朗朗道:“他們有心了,既然來了,就見見吧?!蔽罩嵔椀氖?,沒有放開的意思。

  ——*——*——

  耶耶,阿耶:父親的意思,中古時期的稱呼,例:《木蘭辭》:阿耶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