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周瑜妙計
周瑜聽說孫策是奉命前來攻打廬江的,便好奇的問道:“伯符兄既然是奉命前來攻打廬江,那想必定有兵馬隨行了?”
“我?guī)砹宋灏衮T兵,正在隱秘在城外的密林當中,我先進城打探虛實,待我回去,便要帶領(lǐng)他們攻打舒城。”孫策道。
周瑜又道:“伯符兄將如此重要的信息說了出來,就不怕我們將這個消息告知太守大人嗎?”
“我已經(jīng)在城中巡視了一圈,城中守兵雖然不少,但在我?guī)淼谋R面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孫策胸有成竹的道。
周瑜呵呵笑道:“伯符兄未免太過狂妄了,廬江在陸太守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yè),夜不閉戶,而且陸太守賞罰分明,大公無私,深得全郡百姓的愛戴。一旦我將伯符兄率軍攻城的消息傳了出去,郡中百姓勢必會自發(fā)登城防守,與陸太守共存亡。伯符兄不過才區(qū)區(qū)五百人,就算他們無不以一當百,廬江百姓有數(shù)十萬之眾,若一起幫助陸太守守城,伯符兄又怎能攻下此城?”
孫策皺起了眉頭,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猙獰,朗聲道:“如果你真的敢破壞我的好事,就別怪我刀下無情了!”
話音一落,孫策便將腰中佩戴的古錠刀放在了桌案上,犀利的目光掃視過在座的每一個人,頗有幾分威風(fēng)。
周瑜笑道:“伯符兄武藝超群,我等確實不是對手。不過伯符兄一旦動起了手,殺了人,勢必會引起官差的注意,到那時,伯符兄再想攻城,只怕就會難上加難了吧?”
“你待怎地?”孫策忽地站了起來,緊握著古錠刀,隨時準備出鞘。
周瑜見孫策一臉的緊張,當即笑道:“伯符兄不必如此,我恰才也只是和伯符兄說笑而已。據(jù)我所知,陸太守名聲遠播,一直很受人的尊重,而且與袁術(shù)也無冤無仇,不知道為什么袁術(shù)要派遣伯符兄來攻取廬江?”
孫策當即將袁術(shù)向陸康借糧,陸康不給,袁術(shù)大怒,這才派兵來攻取廬江的事情說給了周瑜聽。并且,連同袁術(shù)對他的承諾,一起說給了周瑜聽。
周瑜聽后,想了片刻,這才緩緩的說道:“伯符兄,袁術(shù)反復(fù)無常,雖然承諾在你攻下廬江之后,封你做廬江太守,但未必是真心。就算袁術(shù)真的讓伯符兄當廬江太守,但伯符兄仍然從屬袁術(shù),袁術(shù)隨時都可以讓人替代你當太守。袁術(shù)荒淫無道,剛愎自用,并非明主,伯符兄在他手下做事,既非袁術(shù)心腹,又受人所制,肯定沒有什么前途,不如早早離去,以伯符兄之雄才大略,肯定能有一番大作為!”
孫策聽后,重重的嘆了一口氣,道:“袁術(shù)的為人,我何嘗不知。我也想離開袁術(shù),但我無兵無勢,就算離開了,又能有什么做為?所以,也唯有寄托在袁術(shù)身上了。而且他也答應(yīng)了我,攻下廬江之后,便讓我當太守。一旦我當了太守,便可暗中招兵買馬,等有足夠?qū)嵙γ撾x袁術(shù)時,自然不再會聽他的調(diào)遣了?!?p> 周瑜道:“袁術(shù)兵多將廣,廬江又與九江同屬淮南,就算你當了廬江太守,在這里暗中招兵買馬,廬江距離九江近在咫尺,你又非袁術(shù)心腹,他怎么能夠不予提防?要想在這里潛心發(fā)展,只怕會難上加難。更何況,說不定袁術(shù)朝令夕改,今天任命你為太守,明天便派遣別人來取代你,到時候你一樣難以脫離袁術(shù),終究還是受人所制?!?p> 孫策聽后,一臉的無奈,同時心中也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云,聽完周瑜的這番話,似乎他永遠就不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了。
周瑜見孫策神情低迷,話鋒一轉(zhuǎn),當即說道:“不過,伯符兄若真想脫離袁術(shù),也不是沒有可能……”
孫策猛然抬起了頭,問道:“你有辦法?”
周瑜點了點頭,說道:“揚州刺史劉繇與袁術(shù)有著莫大的過節(jié),數(shù)月前,更是率領(lǐng)大軍北渡攻擊淮南,雖然被袁術(shù)擊退,但他卻能依靠長江天險,抵御袁術(shù)的大軍,并且雄踞江東。不過,劉繇雖有俊才,但卻不能用人,以至于吳越一帶,才俊都思歸明主。若伯符兄能夠從袁術(shù)那里借來兵馬,前去攻擊劉繇,以伯符兄之驍勇,必然能夠擊敗劉繇,盡得江東。到時候,伯符兄招賢納士,暗聚兵勇,便能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脫離袁術(shù),獨霸江東,從而成就一番大業(yè)!”
孫策聽完周瑜的這一番謀劃,一直籠罩在心中的那層烏云頓時煙消云散,陽光似乎也灑滿了他的心窩,他的眼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忽然,孫策徑直走到周瑜的面前,畢恭畢敬的抱拳說道:“多謝周兄指點迷津,一掃我眼前的陰霾,伯符當真是感激不盡?!?p> 周瑜忙道:“伯符兄不必如此,我也是略盡綿薄之力而已。而且,我之所以為伯符兄如此謀劃,就是想讓伯符兄打消攻打廬江的想法……”
“就算我不攻打廬江,袁術(shù)還是會派遣他人來攻打廬江的,陸太守的聲名我也早有耳聞,我這次率眾前來,也只是為了糧食而已。若陸太守能夠借給袁術(shù)三萬石糧食,廬江自然會免去刀兵之苦。”孫策道。
周瑜皺起了眉頭,想了片刻,便對孫策道:“伯符兄,陸太守剛正不阿,而且一直對袁術(shù)的行為非常嫉恨,要想讓他乖乖的拿出糧食,只怕比登天還難。不過,事在人為,我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可以讓伯符兄帶走糧食,又能免去廬江的刀兵之苦。”
“哦?若果真有如此良策,那我又何樂不為呢!”孫策道。
于是,周瑜對孫策說出了一個計策,孫策聽后,很是歡喜,同時對周瑜的智謀也非常佩服。
“周兄足智多謀,實在讓伯符佩服,若周兄能夠一直在我身邊出謀劃策的話,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就可以成就一番豐功偉業(yè)的?!睂O策道。
周瑜聽后,呵呵笑道:“我早已經(jīng)對伯符兄慕名已久,若伯符兄不嫌棄的話,公瑾愿意從此以后跟隨伯符兄左右,早晚為伯符兄出謀劃策……”
“太好了,我若得公瑾,必然能夠成就一番霸業(yè)?!睂O策開心不已的道。
周瑜、孫策惺惺相惜,孫策為了籠絡(luò)人心,便主動提出要和周瑜結(jié)拜,周瑜幾番推辭,都沒有推辭掉,見孫策盛情難卻,于是便和孫策義結(jié)金蘭。
兩人互相報了一下出生年月,結(jié)果竟然是同年出生,只是孫策卻長周瑜數(shù)月,周瑜便以兄長稱呼孫策,而孫策則稱呼周瑜賢弟。
其余眾人見了,也都是開心異常,他們對周瑜心服口服,對孫策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隨后,孫策便與周瑜等人一起出了舒城,去見了那五百騎兵,然后在孫策的指揮下,這五百騎兵統(tǒng)統(tǒng)化作客商,分批次進入了舒城。
再之后,孫策、周瑜便帶著這五百騎兵,將太守府包圍的水泄不通,孫策更是依靠兩個拳頭,一路打進了太守府里,親手將太守陸康給綁了起來。
孫策對陸康進行威逼,周瑜則苦勸陸康,軟硬兼施,終于得到了陸康的同意,答應(yīng)給孫策糧草。不過,廬江的糧倉里面,只有兩萬石糧食,孫策要走了一萬石糧食,將剩余的一萬石留給了陸康。
周瑜則依靠自己在舒城里的人脈關(guān)系,替孫策組織了一個運糧隊伍,將一萬石糧食全部運出廬江后,孫策這才放了陸康。
陸康雖然心生恨意,但他是個正人君子,既然答應(yīng)了孫策、周瑜不再追究此事,也說到做到,并沒有對周瑜進行制裁,也沒有派兵追擊孫策。
于是,孫策、周瑜押運著糧草,朝壽春而去。
比及到了廬江、九江的交界處,周瑜不愿意去見袁術(shù),便在此地和孫策分離,并且給了孫策一個錦囊,讓孫策抵達壽春后,再打開錦囊,然后依計行事。
孫策依依不舍的挽著周瑜的手,不愿意和周瑜分開,周瑜告訴孫策他會在舒城等著孫策攻打江東的消息,一旦接到孫策的消息,便會募集一些兵勇,前去投靠孫策,與孫策一起去取江東。
兩人分開之后,孫策繼續(xù)押運糧草往壽春趕。等回到壽春,孫策直接去見袁術(shù),稟告自己的成果。
袁術(shù)得知孫策歸來,而且未損一兵一卒,還帶回來了一萬石糧食,雖然沒有攻下廬江,但看在這些糧食的份上,也沒有說什么。
孫策回到家里,拆開周瑜給的錦囊,匆匆看了一遍錦囊里的妙計,不禁說道:“真乃妙計也!”
正巧袁術(shù)派遣紀靈、張勛、劉勛等人前去攻打豫州的汝南,大軍都在外面,只有壽春城里少數(shù)兵馬。
于是,孫策認為時機來了,便寫了一封信,叫來了心腹,讓心腹帶著這封信,星夜前往歷陽,并且將這封信親手交給他的舅父吳景。
之后,孫策便在壽春城里坐等消息。
數(shù)日后,心腹歸來,并且?guī)砹藚蔷暗幕匦?,表示他和孫策的堂兄孫賁都愿意聽從孫策的安排,并且已經(jīng)寫信給了袁術(shù),謊稱劉繇大軍渡江攻擊歷陽,請求支援。
到了第二天,袁術(shù)果然派人來請孫策,孫策直接去了州牧府,剛一見到袁術(shù),便抱拳道:“末將參見大人!”
袁術(shù)一臉笑意的道:“伯符,你來到正是時候。剛才你舅父吳景派人傳來消息,說劉繇又再次率軍攻打歷陽,并且祈求支援,如今紀靈、張勛等人都率兵在外,正在對豫州用兵,我已經(jīng)無兵可調(diào)。但歷陽關(guān)鍵非常,又不能不救,我思來想去,還是準備派遣你去支援歷陽,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孫策抱拳道:“為公為私,我都要前去相救,只是大人已經(jīng)無兵可調(diào),我一個人去了,也無濟于事啊?!?p> 袁術(shù)皺起了眉頭,也泛起了難,道:“實在不行,我下令募集三千兵丁,由你帶領(lǐng)著,前去支援歷陽。”
孫策道:“大人,新募兵勇未經(jīng)訓(xùn)練,恐去了也是無濟于事?!?p> 袁術(shù)泛起了難,道:“那該如何是好?”
孫策抱拳道:“大人,不如這樣吧。先父的舊部程普、黃蓋、韓當、朱治等人都驍勇善戰(zhàn),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都是久經(jīng)戰(zhàn)陣之人,若能與我同去,我等同心協(xié)力,奮勇殺敵,定然可以將劉繇的軍隊擊退?!?p> 袁術(shù)聽后,頓時大喜,急忙同意了孫策的意見,下令讓人去通知程普、黃蓋、韓當、朱治等人,全部去歷陽支援。
孫策于是辭別了袁術(shù),翻身上馬,帶著兵器,徑直朝歷陽而去,心中更是憧憬了無限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