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緩一日,或遺百年之辱!
一番分析鞭辟入里,讓旁邊坐著的丁汝昌和劉步蟾直如醒醐灌頂,而最后的這句警語,卻是讓餐廳內(nèi)的另外4人齊齊一震!
李鴻章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有些蒼白,他突地一笑,說道:“能看出翁師傅在這折子里下的小心思,你任治明也算是腦子明白。”
在場的除任令羽外,均是他李中堂的北洋心腹,所以說話也就無需太顧及!不過李中堂也只能言盡于此……
一旁的張佩綸玲瓏剔透的心思,見機(jī)立刻接過了話頭,“治明”,他頗為親切的招呼道,“依你之見,此事可有什么應(yīng)對的法子?”
這是他片刻前剛剛與李鴻章商定的章程——若任令羽能看透翁師傅折子里的伏筆,方能問詢他對此事可否有應(yīng)對之法。畢竟就算看透了翁師傅的小心思,也只能說是見識明白,而李中堂更在意的,卻是他任令羽對此折的“見解”——見招拆招,扶危解困!
~~~~~~~~~~~~~~~~~~~~~
任令羽突然感覺自己的嗓子里又是一片干澀,而整顆心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緊緊地攫住了一般,讓人覺得分外冰冷和恐慌——終于到了這個時候了!
人在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候,多少都會感到有些緊張,而現(xiàn)在將被他接下來的對答所影響的那件事,也許就叫做“國運”……
“事起倉促”,任令羽定了定神,以盡量平淡的語調(diào)緩緩地道,“在下一時間也想不到什么太好的應(yīng)對法子……”
張佩綸的目光立時一黯,卻聽得任令羽又幽幽的道,“不過些許粗淺的見識,在下這里卻還是有的。”
“哦?”,張佩綸盯了他一眼,微笑道,“治明還未說,又怎見得粗淺?”
“不過一孔之間而已。”,任令羽略顯尷尬的笑了笑,繼續(xù)道:“在下竊以為,中堂大人此時應(yīng)先不要急著回覆此折……”
“嗯?”,李鴻章沉穩(wěn)的如同老僧坐定,對任令羽的話,他也只是從鼻孔里輕輕的應(yīng)了一聲。
“此折既然能由上諭轉(zhuǎn)發(fā)至我北洋,由此可見在京師那邊早已是做好了功夫?!?,任令羽容色如常,但端著茶碗的手卻因捏得太緊而在微微發(fā)抖,“中堂此時若急于回奏,上面只要一個‘交部易處’就可以將中堂的折子輕飄飄的打到戶部那里去,其結(jié)果自然也不問可知……”
——據(jù)李中堂的多年鐵幕,今日的直隸按察使周馥在其《自訂年譜》中回憶,當(dāng)年這《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發(fā)至北洋,他曾力諫李鴻章當(dāng)即回奏以言明利害,而李中堂當(dāng)時的答復(fù)便是——“此大政,須朝廷決行,我力止此。今奏上,必交部議。仍不能行,奈何?”
由此可見,在見到翁折的那一刻起,自己眼前這位久歷宦海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就已經(jīng)一眼看出了這區(qū)區(qū)500余字后面的魑魅魍魎——若沒有慶王的授意,軍機(jī)的附和,單單一個雖深受光緒帝信任卻才具人望均不足道的翁師傅,又如何能做得出這樣一篇讓北洋這如今的大清第一強(qiáng)藩都感覺束手無策的大文章?
但如果此折的背后當(dāng)真是隱藏了如此之多的實力人物,那局勢又怎是他李中堂一個北洋所能扳的過來的?一句“我力止此”,不知隱含了李鴻章的多少滄桑頹唐……
而既然在沒有他任令羽的那個時空里李中堂就能對翁折作出如此評語,那在歷史還尚未因他這個小蝴蝶而產(chǎn)生大的偏差之前,想必李中堂的見解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餐廳內(nèi)一時陷入了沉默,過了良久,才終于有一個聲音響了起來——“但若就這般逆來順受,我北洋海軍豈不是自折羽翼?”
是劉步蟾,他看都沒看任令羽,而是徑直轉(zhuǎn)向了李鴻章:“中堂,我北洋海軍自光緒十四年成軍以來,三年間僅添了‘平遠(yuǎn)’1艦!今倭寇正陸續(xù)在法蘭西和英吉利添購快船,其中在法蘭西建造者據(jù)稱乃備有32厘之巨炮,系轉(zhuǎn)為我北洋海軍‘定、鎮(zhèn)’兩艦而來。”
所謂的“據(jù)稱”,其實指得就是任令羽所寫的那本《日本兵備略:海事篇》,不過看起來劉步蟾對于任令羽剛剛的言論頗為不滿,所以在向李鴻章進(jìn)言時便自動的將出處略去了。
“若依此折”,劉步蟾一把抓起了任令羽面前的翁折,神情激動地道:“則我北洋海軍數(shù)年內(nèi)不要說添購船炮,恐怕連足夠數(shù)量的開花彈都買不得了。在此山雨欲來之時,中堂大人萬萬不能置北洋海軍于不顧啊!”
“劉子香,你稍安勿躁?!?,李鴻章臉上微顯不悅,“任治明,你繼續(xù)說。”
“是!”,任令羽先向李鴻章輕施一禮,隨即又轉(zhuǎn)向了劉步蟾:“子香兄想左了,在下建議中堂大人的是不要急著回奏,卻并不是要中堂大人就這樣做一個吃黃連的啞子?!?p> “在下只是覺得,既然京城里那位翁師傅已經(jīng)把事情做到了如此地步,那我北洋也就不能硬頂,而是需要另辟蹊徑,從別的路子上卻破解這個難題!”,他望著臉上猶有憤懣之意的劉步蟾,語氣誠懇地道。
~~~~~~~~~~~~~~~~~~~~~
“計將安出?”,一旁的張佩綸突然插話道,他目光灼然的望著任令羽,又道:“此事直接關(guān)系我北洋海軍未來的氣運,還望治明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幼樵兄放心,任某既已身為我北洋之一員,自當(dāng)效盡綿力?!保蝗簧焓钟职涯欠菡圩訌膭⒉襟秆矍澳煤突貋?,重新翻開,說道:“其實如何應(yīng)對此折,翁師傅自己已經(jīng)給了答案。”
看著眼前一片疑惑的目光,任令羽淡淡的繼續(xù)道:“翁師傅自己也在折子里說,他自當(dāng)上這個戶部尚書后,一直都在‘通盤籌劃,計出萬全,方為國家久遠(yuǎn)之圖’……”
“而他的通盤籌劃,其實就是‘計惟有在諸事中,擇其最要者,逐漸舉行’”,任令羽突然微微一笑,“但在這折子里,翁師傅卻只說我北洋海軍購船購炮是‘宜當(dāng)認(rèn)真布置,徐徐圖之’的次第之事,卻始終沒說何事才是眼下可壓倒一切的最緊要之事!”
“哪還用明說?!”,劉步蟾突然插了進(jìn)來,“戶部現(xiàn)在最上心的,自然就是那個靡費千萬的頤和園工程!除此之外,哪還有其他?”
“子香兄這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任令羽容色淡定,他侃侃道:“‘園工’之所以緊要,其實就在于一個‘孝’字,國朝以孝治天下,那太后萬壽,自然是了不得的大事!而頤和園工程既然是為太后的六十圣壽所建,那自然也就夠資格壓倒包括我北洋海軍在內(nèi)的其他諸多事宜!”
“所以,我北洋海軍若想躲過停購?fù)庋蟠谶@一劫,就萬萬不能用硬頂,那是掃太后的顏面!”,任令羽略頓了一下,繼續(xù)道:“而是應(yīng)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就是要在這‘孝悌’二字上做出一篇比翁師傅這個折子還要精彩的大文章!”
“海軍?孝悌?太后圣壽?”,劉步蟾都有些愣了,海軍的外購船炮和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慶典,這無論怎么看都是兩件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又如何能扯到一塊去?
“子香兄是在英國留過學(xué)的!”,任令羽微笑的看向劉步蟾,幾乎是循循善誘般的道:“想來定然會知道,那大不列顛國每逢國王登基,或皇室貴人壽辰,其海軍也都是要在海上操辦大典的……”
劉步蟾猛地坐直了身子,一雙眼中已是目光灼灼,就在電光火石之間,他突然依稀明白了任令羽的意圖——
“治明的意思是?閱艦式?!”,劉步蟾問道。
“正是如此!”,任令羽突然自椅子上起身,對著李鴻章深深的施了一禮,朗聲說道:“中堂大人,太后萬壽,實乃國之大慶!故此,下官建議中堂大人為此專上一折,言明我北洋海軍欲借3年后下一次海上大閱之機(jī),廣邀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俄羅斯等各國海軍來朝,以為太后萬壽賀!”
解鈴還須系鈴人啊!既然北洋脖子上那道停購船炮的枷鎖乃是翁師傅借著修園子給太后賀壽的名頭夾上來的,那若要擺脫這道枷鎖,自然也就不會有比“賀壽”更好的名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