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生意,一開始總要有些阻力的.
就象他們賣砂糖,想來應(yīng)該是很好賣的,因為江南人嗜甜,連燒菜都要放很多糖,那糖的用量肯定大.
可是,開始他們找不到買家.江南砂糖生意有自己固定的圈子,外面人進來是要受到抵制的.
盡管他們的糖質(zhì)量好,價錢便宜.在蘇州本地居然銷不動.
后來,他們到各商會發(fā)了廣告,特別是山西那些會館.才有人過來問及.
還是要提到晉商,他們最善于抓住商機.蘇州的山西商人不少.在商言商,晉商的確比其他地方的商人強.他們不像有些蘇州商人有一種天生的地域優(yōu)越感.他們在外很團結(jié),拿買砂糖一事來講,他們就幾個人集資,購買量大了,而達到優(yōu)惠待遇.買下砂糖,他們又齊心協(xié)力的運去北方.華記的幾千斤砂糖就被他們買去了,等其他商人們醒悟過來,華記的兩船糖早已運到北方去了.
華記第一單砂糖生意做成了,他們立刻買了大量的絲綢運到泉州,在那里以三倍的價錢賣給了歐洲商人.
然后又從南方把糖運到蘇州.這樣幾次一來,做活了生意,也發(fā)展了生意圈子.
因為,是和晉商做糖的生意,華記就和他們商量到天津去提貨.這樣一來,大家都省很多事.華記海運只要直接把船駛到天津就行,不用象現(xiàn)在這樣,從上海轉(zhuǎn)到蘇州,再從蘇州轉(zhuǎn)到北方.這個建議,晉商當(dāng)然愿意接受.接下來的事情是,華記和晉商合資在天津建立一個碼頭.
這些事是梅蘭妮出計劃,于立清出面和他們商量.梅蘭妮的計劃并不是她個人的,而是整個華家的.
開展北方市場也是他們的計劃之一,船廠的造船用剩下的木頭,秦?zé)捘脕碜龈鞣N不同類型的車.小木材做小推車,如華記倉庫里用的.大點的木頭做大車.他們用鋼鐵做車軸車輪,南方的橡膠,處理的方法粗糙了些,但也能算上是膠皮.這些膠皮大車他們要銷到北方去,當(dāng)然晉商們是首選推銷對象.
不要看華家銀錢滾滾而來,但是花銷也增大了,流動資金并沒多少了.梅蘭妮的壓力一下子感到大了,她玩命的緙絲,這讓席羽絹很不理解.
華記開張以來,辦公室的文字工作也多,傳統(tǒng)的生意行就是有個記帳的賬房先生,這人就是搞辦公室文字工作的.但是把許多事和會計工作相混合,讓人覺的很零亂.梅蘭妮把那些個賬本拿回家,分類寫開,另做會計賬,然后再給于立清看.于立清一看,果然清晰,只是這樣的文職在蘇州可不好找.梅蘭妮向他推薦了席羽絹.
女的啊,于立清很躊躇.
"女的要什么緊,我們辦公室后面有這么許多房間空著,給一間讓她工作,而且她又不拋頭露面,誰知道你聘了個女賬房?再說,她可以每天上下班的.不在你這里住."
于立清聽梅蘭妮這樣說,也就同意了.
梅蘭妮和席羽絹說起這事,席羽絹也很吃驚,她能成了華記的賬房?
"為什么不能,難道你從你家出來了,真的就找一個地方坐吃等老?既然出家了,就要干一翻事業(yè)出來,將來讓你家的人都對你另眼相看.你要成為你家的驕傲."
梅蘭妮怎么一說,羽絹還真同意了.她每天不辭辛勞的乘家里小船上下班.于立清后來給了她一份豐厚的賬房工資.這是她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賺到的.她更加投入了.
蘇州人有一句話,"房頂上生草",來形容這家人的懶惰.
可是,華家的房頂上不僅生草,還種草,這開始還真讓人笑話了.
到了六月,太陽如火球一樣掛在天上,閶胥街上的房子原本就擠逼,這會更加悶熱.可是華家的房子里溫度要比其他地方低,好處一下子就顯露出來.再也沒有人笑話他們了.所以事情的好壞是要比較出來的.
中元節(jié)在蘇州是個非常熱鬧的節(jié)日.一般都要舉行節(jié)會,所謂節(jié)會,就是三個縣共同舉辦的一些項目,一般在清明,中元(七月十五)和下元(十月初一)這三縣都要共同舉辦的節(jié)會,所以蘇州人叫這三節(jié)會.
長洲縣的節(jié)會是在中元節(jié)舉行.
三個縣的神仙都要請到虎丘山下集體被祭,土地神了,關(guān)公啦,藥王神啦,各路神仙都來,一抬一抬的裝飾的很奢華,前后還有人載歌載舞,象后世的游行,很好看.
華家到了這里雖然聽說過這個項目,但從未親眼見過,因為到了那天,山塘河里的船接著船,山塘路上人擁著人,根本就插不進腳.
今年,華家在自家的樓上就可以看,所以,三胞胎他們五個,邀了老師李果一起來看熱鬧.梅蘭妮給了他們一人一個望遠鏡,這是從泉州過來的,華記泉州貿(mào)易公司從洋人手里買的.于立清拿著望遠鏡看了一會,又放下來,若有所思的看著那東西.
這個活動,梅蘭妮從沒有見過,連她媽應(yīng)該也沒有見過,因為,四九年前,中國十幾年的戰(zhàn)亂,哪會搞這樣的活動,四九年后,這種存屬迷信的活動被取締了.
梅蘭妮算開了眼了.拿著神仙在斗富,每個神仙的裝飾都是他附近的居民家里借出來的,藥王神最富了.渾身上下的珠寶.她聽到有人說,"看,那藥王神冠上的珠子有雞卵大,恐怕皇宮里都不見的有呢."
有人認(rèn)得那物,道,"那是楊家之物,他家去倭國販銅時得來的."
又有人道,"周家那是別說了,他家的好東西只怕是連皇上也沒見過呢."
先頭那人又說,"如今可不一樣了,你們看那大成坊的土地,頭上那十幾顆貓眼,哪里去尋?聽說都是前朝宮里流出來的舊物."
梅蘭妮突然心虛起來,放下了望遠鏡不再看了.
她拿了杯子倒了茶水,坐在風(fēng)口喝.于立清見到了,過來陪同.
于立清說,"蘇州人愛奢華,我們從泉州多販些望遠鏡,這類的東西過來,肯定好賣."
梅蘭妮立刻表示同意.心里對于立清欣賞起來,你看,這人看什么都能看出商機來.
梅蘭妮問起他的家庭來.
他原來是徽州人歙縣人,家里是做墨生意的.妻子和一女現(xiàn)在留在歙縣.
梅蘭妮問,"你家沒有分家嗎?"問完,梅蘭妮有些后悔,哪里與這樣問的.
可是,于立清答道,"我是沒與資格分家的."
梅蘭妮方知他原是庶子,庶子是沒有資格分到任何家產(chǎn)的.一般家中嫡子多時,他們連讀書都沒人關(guān)心的.他是早就出來做生意了.
梅蘭妮說,"既然如此,那為何不把妻兒接出來?"
"難道,奶奶你不知道?做大掌柜的不能帶家眷."
這是什么規(guī)矩?這不是逼人往煙花巷里走嗎?
梅蘭妮說,"我們家沒有這樣的規(guī)矩.你只管帶她們出來,那樓上足夠你們住了.何必讓她們在家鄉(xiāng)受人白眼?你也有家人在身邊照應(yīng)."
于立清一時沒有說話.但是,后來到了過年時節(jié),他還是回鄉(xiāng)去把妻女接到了蘇州.
梅蘭妮又說,"中元節(jié)后,我要和這幾個少爺往江寧去了,蘇州這邊的事情要你多照應(yīng)了."
古人對科舉考試那是很重視的.華家有五個少爺要參加考試,那更是大事.
所以,于立清說,"東家,你只管放心去,我會很好照應(yīng)的."
兩人又商量了一些事情.
這時神仙也過完了,于立清早在附近的飯店定了包房,一行人都到那近水臺飯莊去了.這也是梅蘭妮等人第一次到飯莊吃飯.這個時代很多事是要男人出面做的.
這個飯莊臨水而筑,叫做近水臺,梅蘭妮想起后世那著名的"得月樓"來了.便問他們,"有沒有得月樓呢?"
李果掐著胡須,"對的果然工整,想來也是近赤近墨的緣故了."
李蕓說道,"哪里是他們的緣故,梅娘子才華好得很,她和羽絹還做了一部彈詞吶."
羽絹臉也紅了,"那是玩笑的,哪里上的了臺面.再說,也是多虧了你的潤色."
李果感興趣了,"哦?怎樣的彈詞,我倒要聽聽了."
梅蘭妮道,"就要長途跋涉了,在那傷懷日寂寞時,不妨讓李蕓唱與你聽,她學(xué)會了全本的."
李果要和學(xué)生們北上,費用自然都是華家出,但是李蕓并不知道,華家也愿意出她的旅資.現(xiàn)在聽了梅蘭妮這樣說,興奮的臉都紅了.
對于梅蘭妮來講,她也要和孩子們一起去,如果李蕓不去,她一個女的怎么都不方便.
菜上來了,有太湖白蝦,清蒸太湖白魚,水晶淆肉,茭白蟮絲,松鼠鱖魚,鲃肺湯等蘇幫菜.很和時宜,時立秋已過,秋風(fēng)初爽.這樣清淡的菜肴很和胃口.在沒有味精的時代,充分體現(xiàn)出食材本身的鮮味,這在梅蘭妮他們的時代,大多數(shù)飯莊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