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妮的緙絲完成下機了.三胞胎在經(jīng)絲上畫新的圖稿,新的圖稿是‘倚榻觀鵲‘:
這次的美人頭梳分霄髻.發(fā)髻上插著一圈彩色小菊,顯得很俏麗.身著寶藍地淡青蓮花紋的立領(lǐng)襯衫.藕青色的拖地長裙.外面罩了件朱紅地金黃團花織錦緞的夾衫,用的是豆青夾里.織了這么多的美人圖,加上生活中的觀察,梅蘭妮知道,這種裝束是清早,中期的漢家女子的典型裝束.只不過,圖中的服裝為了美觀,或許皇家的婦女是這樣的穿法?
她們都是長裙拖地.一般的人家,裙子最多到腳背,而江南的勞動婦女,還有裙子到小腿的,露出里面一段褲腿.也有的不穿裙.也有不穿裙的,直接穿寬腳褲,在腳口處繡上一圈花.穿褲的婦女大都是社會下層的婦女.上層的婦女在家可以不穿裙,可是出門是一定要系上裙子的.
穿在外面的衣服,叫作褙子,兩邊開叉,寬袖,窄袖,長的,短的梅蘭妮都見過.一般都是袖口和領(lǐng)口裝飾花邊,但領(lǐng)口的花邊到都胸口結(jié)束.
梅蘭妮自己是從沒有穿過這樣的衣服.她所謂的古典裝,是帶晚清的風(fēng)味的.她做了一件夾衣,藍色的,直開襟,窄袖,領(lǐng)圍和兩邊門襟用藍花布作飾邊,飾邊一直到下擺,門襟上縫了八對藍色的葡萄紐.衣服并不長,到膝蓋.這件衣服穿出去后,也有人模仿.當(dāng)然面料用的比她的要好.
再看圖稿,畫中的美人坐在紫檀木嵌大理石的的彌勒榻上.左手按在榻上的青底淡花緞面的墊褥上,右手持著合璧連環(huán)玉佩.后面是一幅青綠山水畫紫檀插屏.畫上當(dāng)然不會少了兩枚章印.重要的裝飾物是插屏前的花形紫砂盆五針?biāo)膳杈?榻上的仿宋汝窯天青雙耳大瓶.畫的重點是美人注視的長方窗外,綠竹上的兩只喜鵲.
梅蘭妮對三胞胎說,‘這些美人圖,美人們穿的漂亮,帶著珠寶,住在華麗的環(huán)境中,但我怎么覺得她們精神很空虛?‘
楚濂說,‘娘,你真相了,這就是宮中的女子的真實寫照.吃得好,穿得好,鎮(zhèn)日無所事事.‘
齊逸道,‘能把著這種精神表達出來,就是上品了.‘
娘幾個在說笑的時候,梅朵和邊峰組織人在打黃豆.
在西排房的前面,有一個小場地,他們把收下來的豆秸運到了常地上攤曬,讓后把豆打出來,豆秸另外堆好.豆子在太陽底下曬了幾天,干透了,老樂幫著記數(shù)收成,三擔(dān)六斗.這個數(shù)到底是多少斤,梅朵也不知道.梅蘭妮經(jīng)常買米面,所以她知道,一擔(dān)米相當(dāng)于一百十五斤米.
梅朵到底還是稱了一下,共收到了四百斤.
一畝半的收成,實在是不能說好.但是,梅朵從不去照料它們,有收成就很好了.
秋天照例是腌菜的季節(jié).
今年的冬天,吃飯的人多.所以,梅蘭妮從金家買了一擔(dān)青菜,一擔(dān)蘿卜,一擔(dān)芥菜,一擔(dān)雪里蕻.她和魯媽,梅香忙了兩個晚上,腌完了三缸菜.又忙一天,才腌了一缸蘿卜.腌蘿卜較復(fù)雜.過些日子還要把它們翻出來曬干,然后再加調(diào)味品腌制,密封保存.
吃飯的人多了,梅蘭妮向金家定了冬天的儲存:三擔(dān)大白菜.一擔(dān)蘿卜.
因為要秋腌,冬腌,所用的鹽也就要多了.對于這個時代鹽的質(zhì)量,梅蘭妮實在不敢恭為.鹽看上去很臟,他們曾重新提純過鹽,剩下的雜質(zhì),讓人頭皮發(fā)麻,沙,泥都有,數(shù)量還多.這讓來自講究食品衛(wèi)生和食品安全時代的人,真不敢用鹽.
這時代的官鹽是十文一斤,有時也漲價,今年的鹽價就是十二文一斤.華家買了鹽來,還要提純,所以鹽的成本對他們來講是相當(dāng)高的.
這天,金姆來串門,兩人講起了鹽.金姆說,何不買私鹽?
‘私鹽怎樣買?你有門路?價錢便宜?‘來到大清后,梅蘭妮可不想做一個守法公民.
‘私鹽比官鹽還便宜些,如今私鹽是十文錢一斤.比那官鹽還好,雪白的.‘
有這么好的事情!梅蘭妮踴躍了,‘怎么個買法?‘
‘這看你要多少.有小包十斤裝的,也有大包五十斤裝的.‘
和金姆說定了時間,決定一齊去買私鹽.
梅蘭妮把這事和大家一說,遭到一致的反對.
秦?zé)捳f,‘我不是反對買私鹽,我的意思是,娘最好不要在這種地方拋頭露面.三教九流出入的地方,總不安全.‘
邊峰也說,‘私鹽我和大哥,老樂跟去買,那販私鹽的哥們都不是什么善茬.‘
秦?zé)捰值?‘那金家阿姆找你說這事,無非是想搭伴,我門去就行了,你就在家里繡花緙絲.‘
梅蘭妮聽他們說的有理,便依了他們.
那日,老樂雇了小船,載著金姆和秦?zé)?朝金姆說的方向去了.
說不擔(dān)心,那是假的.梅蘭妮的心一直懸到他們歸來,方才回到肚子里.見他們臉上帶笑容,知道事情很順利.
他們到了盤門外的一家客棧里.買了鹽,華家買兩袋五十斤包的鹽,每斤九文錢.金姆買了兩袋十斤裝的鹽,每斤十文錢.梅蘭妮查看那私鹽,果然比官鹽質(zhì)量要好許多,就象后世的粗鹽,但是不臟.真比官鹽要好許多.
梅蘭妮說,‘這才是鹽,原來那鹽怎能叫鹽,中國怎么講也是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曬鹽的技術(shù)也太差了.看到這鹽,那還相匹配.清朝也真是個落后的朝代,連個鹽都曬不好.滿人這種低文明的種族,到哪哪都得歷史倒退.‘
齊逸忍著笑說,‘鹽曬的質(zhì)量是差不多的.無論私鹽,還是官鹽.只不過,官鹽在運輸?shù)倪^程中,層層盤剝,使得鹽的成本很高,所以人為的摻了沙土進去,增加分量,所以成了這樣.‘
梅朵說,‘鹽商是這天下最富的了.原來他們的錢是這樣黑心賺來的.‘
楚濂說,‘無商不奸嘛.‘
齊逸說,‘這也是私鹽禁不了的原因.即使私鹽和官鹽價錢一樣,別人也會買私鹽.它的質(zhì)量也比官鹽好.‘
到十月里,廳堂要造好了.南排房的家具也要準備妥當(dāng)了.邊峰的小弟要搬過來了.
梅蘭妮問邊峰,‘我們怎么稱呼他們?‘
邊峰拿出了一個本子,‘這是他們的花名冊.來我們家住,是自愿的,我已宣布過紀律了.誰要是不服從,趕出去就是.收容他們是想培養(yǎng)骨干力量,也不是做慈善事業(yè).‘
梅蘭妮等人看那名冊上寫道:
王小甲(王狗兒),康熙六十一年六月生.
張小乙(張狗蛋),雍正元年二月.
王阿毛,雍正元年十月.
李根發(fā),雍正元年臘月.
于阿根,雍正二年二月.
申大斤,雍正二年四月.
洪其根,雍正三年三月.
賀阿寶,雍正三年五月.
......
梅蘭妮數(shù)了數(shù),十四人.
邊峰說,‘其實,還有幾個也想加入,我沒有答應(yīng),那幾個太會為自己打算了.例如,去年.修孝子廟的時候,不愿出力,還講風(fēng)涼話,等修好了,又仗著人大,來搶地盤.雖然給了他們點教訓(xùn).另外也靠了老樂.才能住到今天.‘
梅蘭妮擔(dān)心的問,‘不會有什么麻煩吧?‘
邊峰說,‘他們敢!‘
楚源問,‘他們怎么稱呼我們?‘
邊峰說,‘我當(dāng)隊長,大哥是隊副,你們哥幾個弄個參謀?‘
梅朵問,‘什么隊?保安隊?‘
秦?zé)捳f,‘名副其實保安.‘
楚濂說,‘如果是十三人,就能說是十三太保,這十四還真沒名號.‘
邊峰笑道,‘加我和大哥,這就成了十六羅漢.‘
梅香和她母親的關(guān)系有所改善.她終于開口叫姆媽.只是,看的出她心中還有些疙瘩.魯媽這人,平日里安安靜靜的,不多話.人也文氣.干活也算利落.
梅蘭妮讓梅香教她使用蜂窩煤爐,和火柴.自然也還有保密守則.大廚房和小廚房的格式基本上是一樣的.用耐火磚砌了方形灶,四眼爐,中間是個貯水鍋,燒飯菜時,靠爐熱能使鍋中的水加熱.灶面,灶壁鋪了瓷磚,很是干凈.因為,煤氣有毒,所以灶頭設(shè)在南窗下,窗外種著夾竹桃.廚房設(shè)計象后世的廚房,壁上掛吊櫥,吊櫥下是矮櫥,矮櫥面鋪瓷磚,吊櫥和矮櫥之間的墻面也鋪了瓷磚.自然也砌了兩個水池,里外也鋪上了瓷磚.這么干凈,方便的廚房,是清人第一次看見,魯媽在那里東摸西摸了好幾天,都不忍使用.還是梅香演示了各種設(shè)施的功能和使用.及清潔方法.
為了讓她有日子實習(xí),所以,每日梅香拿了米面和菜蔬過去,讓她試燒.有兩次,梅蘭妮把自家的午飯給她燒,嘗著她的廚藝如何.畢竟,他們很少有機會吃清朝菜的.
魯媽每日晚上做針線到三更.是個勤勞的女人.
梅蘭妮讓梅香去說,不用這么辛苦.如果來不及做,可以發(fā)出去請人做.
梅香扭捏了一會兒,才說,她做的是弟弟和大伯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