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一夢千年不覺曉

第十一節(jié) 那個歷史中的人

一夢千年不覺曉 蘇二.QD 1813 2006-12-05 15:59:00

    綠綺輕拂,剎那玄冰破;九天仙音,渺渺凡塵落。

  園中的八角亭中,正上映這樣一幅畫面:

  白煙裊裊,熏香淡淡。才子嘴角含笑,凝望佳人。佳人玉手纖纖,輕調素琴。

  秋風吹,秋風拂,衣袂飄飄,青絲纏繞。

  再有一名嬌美俏婢,于亭中一角,青螢小扇綠瓦爐,荷間露水雨前茶 。

  蘇覽月忽然幽幽的嘆了口氣。

  多少次,在詩中讀到?多少次,在夢中看到?而今就在眼前,卻如夢似幻。

  后世的電視劇中從未少見這樣的情節(jié),然而那些經常是輟學出身的男女演員,雙手胡亂地撥弄,妝容妖艷,笑意虛假,雖然故意想做出一副高雅的模樣,卻哪里及得上眼前畫中人物婉約風情的萬分之一?

  蘇覽月忽地想起自己小學時寫的一篇作文:

  “今天,我讀了《司馬光典地葬妻》,感到非常吃驚。司馬光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大官,他卻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家里不來客人不吃肉,只穿麻布的衣服。

  有一天他的妻子死了,他都沒有沒有錢買棺材,后來賣掉了一塊地換了錢,才把妻子給埋了。

  我感到非常的慚愧!昨天,我把吃了一半的面包扔掉了,張老師看到了,批評我鋪張浪費。張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應該向司馬光學習,學習他艱苦樸素的作風。我回家后看了這個故事,才明白張老師對我的教誨,是多么的正確。

  我身為一個班干部,沒有起到帶頭作用,反而做出鋪張浪費的行為,我感到十分后悔。

  我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成為同學們的榜樣,學習司馬光艱苦樸素的精神,決不鋪張浪費,努力為祖國的建設發(fā)展作出最大的貢獻!”

  蘇覽月笑了笑,這可是一篇被張老師嚴重地表揚的作文呢,還在當著全班的面聲情并茂地朗讀了。

  司馬光的簡樸是出了名的。這一點自他的父親司馬池那就開始了。

  司馬池,“少喪父,家貲數十萬,悉推諸父,而自力讀書”。司馬光的祖父去世時,留下還算豐厚的家產,然而司馬池卻毫不在意,全都交給了諸位叔父,自己卻發(fā)奮苦讀,后來中了進士,“以清直仁厚聞于天下,號稱一時名臣”。

  司馬光出生的時候,司馬池還在光山縣做縣令,是以給兒子取名為“光”。

  司馬光自幼聰穎,砸缸那事咱就不提了,他機敏好學,七歲的時候聽人講《左氏春秋》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司馬一家的生活非常簡樸,皇帝的賞賜要么拒收,要么接濟別人或者充公。平時家里如果不來客人,就很少吃肉,衣服也多是麻或粗布,凡事都自己動手。

  有名的《司馬光典地葬妻》就是說司馬光生活清貧,妻子張氏亡故,竟然無錢下葬,還是賣了一塊地才把妻子葬了。其節(jié)儉由此可窺一斑。

  回過神來,她看向司馬光——

  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現任鳳翔知州,深為一州之長的兒子,司馬光沒有身著絲袍錦衣,就像歷史中記載的那樣——只一件素樸的麻布長衫??纱┰谒砩?,非但沒有寒酸之感,反襯得他眉宇間一股清逸之氣愈發(fā)的純凈。

  就是這個素樸純凈的青年,幾十年后和他的知交好友王安石政見不和,兩人從此分道揚鑣。在新黨的排擠下,他退居洛陽,成為了一位在野的宰相,在獨樂園中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書籍的修編當中。

  這一退就是十五載。

  十五年后,一部恢宏磅礴的《資治通鑒》橫空出世。兩年后,垂暮之間的司馬光黯然辭世,身后僅留下滿屋書籍和一張破席而已。連前來吊唁的太后和皇帝都深受震動。

  但是現在,他只是一個方才年滿十八,滿腹詩書,一腔抱負,正準備投身于世,大展宏圖的青年!

  望著那青年謙和的笑容,蘇覽月忽然胸中一酸——

  你的一生將充滿斗爭和坎坷。

  你曾被打倒,又打倒了對手,百折不屈。

  十五年的寂寞,十五載的淡泊,十五個春夏秋冬你笑對而過。

  然而你的心里從未放下過,你堅定的相信自己的正確。

  朝堂的決策,百姓的疾苦,你何曾放下過?怎么放得下呢?

  你以筆為刀,以書明志。將滿腔熱情傾注到史書當中。

  多少次,你將遺表放在枕邊,以為熬不過這一次的病魔。

  但是你終于寫完了那一部巨作。

  你終于青史留名,后世的人以敬仰的目光仰視著你。

  當孩子們進入學堂,捧起書本,他們,從砸缸那一刻開始了解你。

  司馬光抬起頭,看見亭下那個小女孩癡癡的望著他,大大的眸子中淚光盈盈閃動。

  司馬光愣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