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怎么回事冷澄一聽就知,眼神在夕照下顯出戲謔的意味:“水晶肘子?”昭君鴨?女史真是好興致。“
朗云看見他就結(jié)巴了:“大人,您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那個欽差儀仗就是不同凡響,一日千里是吧?”
倚華低聲:“閉嘴,別給我丟人現(xiàn)眼了?!?p> 冷澄一身風(fēng)塵方得回家,也懶得和她再動干戈,淡淡地吩咐:“既然到了吃飯的時候,女史自己去吃您在外面買的東西吧,家里的叫花子菜做好了吧,我要吃白菜蘿卜去了?!?p> 倚華落了一滴冷汗:“那個,大人,我既然今天都在外面叫買了酒樓的招牌菜,大人就和我們一起吃一頓如何?聊給大人接風(fēng)洗塵了?!?p> 冷澄認(rèn)認(rèn)真真地答道:“女史的飯食是女史自己的錢買的,我怎么好意思占便宜?再說母親和其他人也沒要吃酒樓的菜,我要是和女史一起吃,反而不好。我還是吃家中自己的伙食吧。”
朗云搶著說:“大人,家里一時半會開不了伙,這也是我們上外面買去的原因啊?!?p> 冷澄刨根問底:“哦,家里如何開不了伙?”
朗云咬牙跺腳,大義凜然:“廚房燒壞了!”
冷澄聽這話似乎說得通,可是朗云的反應(yīng)未免過激,倚華又未免太過平靜。就這兩天的了解,廚房真燒壞了,她兩個一定要先對自己冷嘲熱諷一頓,而不是千方百計地請自己一起吃飯。心里轉(zhuǎn)了幾轉(zhuǎn),好像有些明白,大大方方地問出來:“你們是不是在鴻賓樓買了不少菜?說服了我母親準(zhǔn)備全家一起開開葷是吧?”
倚華嬌嗔道:“大人就是大人,一想就清楚了。您今天要是不賞光和我們吃外面的菜,可不是讓安人尷尬。辜負(fù)了她一番心意?”
張叔蒼老的聲音從廚房傳來:“哈哈哈,老李,今天夫人請客,咱要吃香的喝辣的啦,你就別瞎忙和了。”
李叔:“我還不知道今天夫人請客?放心,我只是把這些菜擺擺好,有好吃的誰還管這些白菜蘿卜?這不,我連火都沒生,等著外面的好東西呢?!?p> 冷澄看向那一雙靈動如春水的眸子,任倚華,你厲害,我剛一出門立刻就上一等的酒樓要菜,還蠱惑著我母親仆人和你一起吃吃喝喝。我要是不會來說不定這十天半個月,所有人都被你弄得過不下去以前的日子了,要做什么事情能不能看清楚這到底是誰的地方!
想透這層關(guān)節(jié),冷澄眼神不善起來??上У氖沁@時候安人出來了,顫顫巍巍地說:“澄兒,澄兒你怎么回來了?可是除了什么事?”
冷澄忙笑著回答:“半路上遇上點(diǎn)小麻煩,沒什么大礙,暫時先回來,過幾天再去。
安人疾走兩步,跨門檻的時候險些摔倒,冷澄忙去扶,安人將他按住上下打量,又在他身上捏了兩把才放心。又問:“這次回來能待幾天?”
冷澄一個頭兩個大:“這得看圣上的意思。”捕捉到母親失望的眼神,他輕輕拍了拍母親搭在他肩上的手臂:“母親放心,出去之后,我一定會早點(diǎn)回來的?!?p> 倚華呆呆地看面前的這一幅母慈子孝圖,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沒得到冷澄的首肯,朗云提著食盒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安人顯然發(fā)現(xiàn)了兒媳站在階下,忙招呼著:“倚華,澄兒今天回來,還不趕緊擺飯,咱們娘三兒吃頓好的。”
倚華頭一次如木偶般僵硬:“安人說得對,朗云,擺飯去?!?p> 安人枯木一般的臉上綻放出和藹的笑容:“傻孩子,什么安人安人的,既然進(jìn)了門就叫我娘?!?p> 倚華傻乎乎地點(diǎn)頭:“嗯,娘。”
冷澄覺察出一絲不對,眼前這個女子,哪怕是故意裝傻也會透出一絲絲狐貍一般的小精明,從來沒有這種眼神空洞,像小孩子一般,笨笨聽話的時候。她又是想干什么?又想打同情牌了嗎?加重語氣叫了一聲:“夫人?!?p> 倚華如夢初醒:“哦,朗云,擺飯擺的認(rèn)真點(diǎn),菜肴一樣一樣按規(guī)矩擺,別忘了那些給安人要的清粥小菜,茶點(diǎn)飯后再拿出來。”
冷澄聽得她為自己母親考慮,心里感激起來,就只是頓了一下,裝作不在意地說:“那個誰,朗云,你去擺飯吧,一會就開飯。”
特別貢獻(xiàn):古代小食譜(來自天涯)
蟠桃飯
【原文】
采山桃用米泔煮熟,漉置水中去核,候飯涌向煮頃之,如罨(音掩)飯法。東坡用石曼卿海州事詩云:“戲?qū)⒑颂夜t泥,石間散擲如風(fēng)雨。坐令空山作錦繡,綺天照海光無數(shù)?!贝朔N桃法也。桃三李四,能依此法,越三年皆可飯矣。
【譯文】
摘山桃用米泔水煮熟,濾放水中去核,等飯開了再一起煮一會兒,像燜飯法。蘇東坡用石曼卿海州事的詩句:“戲?qū)⒑颂夜t泥,石間散擲如風(fēng)雨。坐令空山作錦繡,綺天照海光無數(shù)?!边@是種桃的方法。桃三李四,能照這個方法做,過了三年就可釆桃做飯了。
梅花湯餅
【原文】
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嘗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分,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于雞清汁內(nèi),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后留玉堂元剛有和詩:“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p> 【譯文】
泉州的紫帽山有高人,曾經(jīng)做過這種食品。開頭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做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分,用梅花樣的鐵模子鑿出來。等煮熟了,才放進(jìn)雞清湯內(nèi),每位客人只二百多個花,可想吃一次就忘不了。后留有玉堂元剛的和詩:“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
檐卜煎(又名端木煎)
【原文】
舊訪劉漫塘宰,留午酌,出此供,清芳極可愛。詢之,乃梔子花也。采大瓣者,以湯灼過,少干,用甘草水稀稀面拖油煎之,名檐卜煎。杜詩云:“于身色有用,與道氣相和?!苯窦戎浦?,清和之風(fēng)備矣。
【譯文】
以前訪劉漫塘宰,中午留下飲酒,拿出這道菜肴。一問,原來是梔子花。其做法是采大瓣的,用開水灼過,稍稍濾干水,用甘草水和稀面糊拖了用油煎炸,叫檐卜煎。杜甫詩中說:“于身色有用,與道氣相和?!苯裉煲呀?jīng)做出來了,清和的風(fēng)味都具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