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刺明

第115章 三百匠戶,少一個都不行

刺明 拉丁海十三郎 3225 2011-01-05 17:45:09

   ?。?115)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推薦票還是很少,兄弟們能夠多支援幾張嗎?】

  沒有了鹽丁撐腰的孫之獬,現(xiàn)在只能暫時依靠李成棟。李成棟畢竟是萊州守備,手上還是能夠湊出幾千人的,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對浮山所發(fā)起更大規(guī)模的攻擊。穩(wěn)住張準等人,是孫之獬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只要張準他們不搞出更大的動靜來,他們就有時間積蓄力量,從其他地方調(diào)集戰(zhàn)兵,卷土重來。在白沙河吃了這么大的虧,孫之獬當然不甘心。

  林仁杰轉(zhuǎn)述孫之獬的話:“或許,我們之間有些誤會,通過談判可以加深了解?!?p>  張準輕描淡寫的說道:“謝謝各位大人的理解。”

  林仁杰說道:“玉麟,你們需要什么條件?”

  張準緩緩的說道:“我要人。”

  林仁杰眼前一亮,急忙說道:“什么人?”

  張準緩緩的說道:“鰲山衛(wèi)和雄崖所的全部匠戶!”

  林仁杰有些不解,詫異的問道:“你要這些匠戶?你要這些匠戶來做什么?”

  一路上,他都在盤算,張準到底會提出什么樣的條件。在他看來,張準的條件,無非是三個:一個,是上頭招撫,正式任命他為浮山所的千戶,謀得合法的名正言順的富貴;第二個,就是勒索一筆錢財,當土財主,然后遠走高飛;第三個,勒索一筆物資,壯大自己,然后繼續(xù)作亂,荼毒鰲山衛(wèi)和即墨縣一帶。

  前面一個,肯定是沒有得商量的,這么大的事情,萊州府根本無法做主。如果做主了,以后讓上頭知道,肯定個個都要上斷頭臺。后面兩個,倒是可以商量。但是如果數(shù)量太大的話,他們也不會答應(yīng)的。為什么?李欽克不值得這個價錢。

  沒想到,張準居然提出要人,要匠戶。

  鰲山衛(wèi)下面管轄左、中、右三個千戶所,還有雄崖所,每個千戶所,都有大約五十戶的匠戶,加上鰲山衛(wèi)本身的上百戶匠戶,總共是三百戶。每戶匠戶家庭,都有幾口人,三百戶人家的全部人口加起來,差不多有一千五百人左右。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這些匠戶在衛(wèi)里的日子其實不好過。他們的田地,也都是早就丟光的。沒有收入來源的他們,一個個都跟叫花子一樣,大冬天的活活餓死冷死的不在少數(shù)。去年的冬天,就凍死了好幾個。完全可以這么說,這些匠戶在鰲山衛(wèi)中根本無足輕重,沒有人關(guān)心他們的死活。

  以前,各個衛(wèi)所都需要向朝廷兵部上繳自己制造的武器,這些匠戶還有活干。衛(wèi)里為了交差,也必須用到這些匠戶,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但是,由于衛(wèi)所制造的武器質(zhì)量實在是太差,從天啟年間開始,朝廷就不需要衛(wèi)所上繳武器了。所有的武器,都統(tǒng)一由內(nèi)府的兵仗局和兵部的軍器局生產(chǎn)。

  要是衛(wèi)所自己愿意,倒是可以做些武器自己使用。但是,武器的原材料,都是要衛(wèi)所自己出的。原材料價格不菲,各個衛(wèi)指揮使、千戶都不太舍得出錢自己打造武器,于是這些匠戶,就成為完完全全的擺設(shè)了??梢赃@么說,在各個衛(wèi)所里面,最不值錢的就是這些匠戶了。軍戶要是有門路,還可以給人做佃戶,匠戶就算是賣身,都沒有人要。

  張準輕描淡寫的說道:“這是我的事,無需解釋?!?p>  林仁杰快速的盤算一下,覺得張準的這個要求,不算很過分,甚至是有點弱智。三百戶無關(guān)緊要的匠戶,根本不是什么高要求。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鰲山衛(wèi)內(nèi)部完成。只要鰲山衛(wèi)指揮使趙寅英隨便一道命令,將所有的匠戶都劃歸浮山所管轄,這件事就算是辦成了,沒有任何的手尾。

  這件事唯一比較棘手的地方,就是這些匠戶,都是屬于趙寅英管轄的,不是李成棟直接管轄的。張準要這些匠戶,李成棟就必須用利益和趙寅英交換。偏偏這次白沙河戰(zhàn)敗以后,孫之獬、李成棟、趙寅英三個人之間,好像出現(xiàn)了一些矛盾,不知道相互間的交流,是否還順暢。如果趙寅英不買賬,李成棟肯定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不過,趙寅英不買賬的可能性不大。匠戶反正不值錢,只要認真對待,商量出結(jié)果來,問題不大。何況,張準的俘虜里面,也有一些鰲山衛(wèi)下轄各個千戶的家丁。如果趙寅英不肯放人,張準這邊,想必也不會放回那些家丁。那些家丁的家屬,如果得知這個消息,鬧一鬧,趙寅英多半就要答應(yīng)了。

  林仁杰于是說道:“還有別的條件嗎?”

  張準搖搖頭,重復(fù)著說道:“三百戶匠戶,我全部都要,少一個都不行。”

  林仁杰再次疑惑的看了看張準,謹慎的說道:“你的要求我可以帶回去,報告給各位大人?!?p>  其實,他已經(jīng)判斷出,李成棟肯定會答應(yīng)的。李成棟既然答應(yīng),孫之獬大半也會答應(yīng)。有這兩個人的壓力,趙寅英只要還想在萊州府地頭混飯吃,多半也得答應(yīng)。如果張準是要錢的話,倒是比較麻煩。因為各個大人對金錢都是十分看重的。三百戶匠戶和三百兩銀子,各位大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后者。

  說真的,衛(wèi)指揮使和各位千戶大人,還巴不得扔掉這些匠戶包袱呢。扔掉這些匠戶,趙寅英就可以吃更多的空額,一舉兩得。林仁杰甚至懷疑,張準是不是腦子還有些問題,說不定二愣子的毛病又發(fā)作了,才會提出如此愚笨的問題。他決定不挑破這里面的油膩,免得多生枝節(jié)。

  張準冷峻的說道:“我的條件不容更改。答應(yīng)就是答應(yīng),不答應(yīng)就是不答應(yīng)。半個月之內(nèi)沒有答復(fù),我就全部殺掉這些人?!?p>  林仁杰難得的決斷一次,連忙的說道:“玉麟,我會如實轉(zhuǎn)告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大家都是明白人,相信你的要求不會被拒絕的?!?p>  張準點點頭,冷冷的說道:“大家都明白就好,就怕有些人不明白?!?p>  林仁杰于是急匆匆的回去了。

  送走林仁杰以后,張準又到匠作坊來。

  李德祿建議的百煉鋼,當真是不好搞,生產(chǎn)效率的確很低。但是,鍛造出來的鋼,質(zhì)量的確很好,令人不得不心動。這些百煉鋼,就算不是用來鍛造槍管,就是用來制作匕首,那也是鋒利異常的??吹桨贌掍撳懺斓呢笆兹绱说匿h利,張準有意思給每個戰(zhàn)士都準備一把匕首,防身使用。但是現(xiàn)在百煉鋼的產(chǎn)量嚴重不足,他只好暫時放棄了。

  希望還在李成棟的身上。

  只要他答應(yīng)自己的條件,將三百戶的匠戶都送過來,浮山城馬上就可以多出幾百名的工匠。到時候,幾百名工匠一下子投放下去,百煉鋼的產(chǎn)量,就可以翻好幾倍。有了足夠的百煉鋼,新型的虎賁銃,就可以批量的生產(chǎn)了。每天生產(chǎn)幾十支,是完全有可能的。

  得隴望蜀,張準想到鑄炮了,隨口問道:“你們誰懂得鑄炮?”

  所有的工匠都齊齊搖頭。

  鑄炮,那可是高難度的技術(shù)活,一般的工匠怎么可能會?

  周石文遺憾的說道:“大人,只有兵仗局和軍器局的工匠,才懂得鑄炮的?!?p>  張準說道:“除此之外,就沒有別人懂得了?”

  周石文肯定的說道:“應(yīng)該是沒有了?!?p>  羅大山想了想,不太肯定的說道:“也不是完全沒有。咱們山東以前的巡撫孫元化孫大人,就是鑄炮的專家。他在登州開設(shè)的鑄炮工場,一年能鑄造好幾門的紅衣大炮,仿造的佛郎機火炮的數(shù)量更多。后來孔有德那反賊作亂,占領(lǐng)了登州,將鑄炮工場毀壞了。所有的紅衣大炮,也被拉到韃子那邊去了?!?p>  張準若有所思的說道:“那些鑄炮的工匠呢?”

  羅大山悲愴的說道:“亂軍當中,被殺的被殺,被抓的不抓,應(yīng)該都沒有了。活著的,現(xiàn)在應(yīng)該也是韃子的奴隸了?!?p>  張準忍不住大失所望。

  孫元化這個人,張準是知道的,他是徐光啟的弟子,懂得數(shù)學和鑄炮。徐光啟是大明朝的第一個科學家,教出來的弟子,當然不會輸?shù)侥睦锶?。遺憾的是,徐光啟去年就病逝了。孫元化則因為孔有德的叛亂,遭受政敵余應(yīng)桂、路振飛等人的不斷攻擊,在崇禎五年三月就被逮捕下獄。

  孫元化的命運,涉及到兩個大臣之間的斗爭。一個是周延儒,一個是溫體仁。周延儒是要保孫元化的,溫體仁卻是要將孫元化處死。溫體仁希望過孫元化案,將周延儒從首輔的寶座上拉下來,自己取而代之。最終,周延儒被迫辭職回家,溫體仁成功出任首輔。隨后,崇禎五年九月,孫元化被崇禎皇帝下令處死。

  提到孫元化,多半要提到另外一個人,一個外國人,湯若望。湯若望帶來了大量的西方技術(shù)資料,和徐光啟、孫元化等人的關(guān)系都相當好。在孫元化被處死的前夜,湯若望還化裝成送炭工人,進去監(jiān)獄,為孫元化告解。不知道老湯現(xiàn)在在哪里?唉,當初多看點明末的資料就好了。

  張準問道:“你們聽說過湯若望這個人嗎?”

  一眾工匠全部搖頭。

  張準只好不再問了。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推薦票還是很少,兄弟們能夠多支援幾張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