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花田閑居

第011章 清明時節(jié)

花田閑居 知牧 3127 2013-06-23 21:02:59

    留白畢竟還小,一句話就把文澤賣了。文清眼瞅著他,卻反手扭住了文澤的耳朵,她毫無預兆的出手,動作又快,饒是文澤滑溜的跟水里的魚似的,也沒能多過去,“唉,姐,疼,疼,快松手!”

  “你還知道疼?說,你又干什么壞事了?還帶著留白,你又皮癢了是吧?”文清一手叉腰,另一只手里的勺子對著文澤的鼻子指指點點,倒真有幾分長姐的嚴厲。

  “沒,沒,真沒干壞事,我發(fā)誓,我們真沒干壞事,等過兩天,過兩天我就告訴你,留白也發(fā)誓…”文澤護著自個兒的耳朵,單手舉著發(fā)誓。

  “哦,我也發(fā)誓?!绷舭茁犜挼母鴮W,但看神情很明顯他不知道為了什么發(fā)誓。

  文澤雖然整日里不著家,但也從來不惹是生非,不像村里那些跟他一般大的皮孩子一樣天天有人找上門,這又正兒八經的立誓,文清也算信了他,松開了手。

  留蘭沒想到看上去溫婉可人的文清竟還有這么威風的時候,緊緊捂住了嘴才沒笑出聲兒來。

  等白氏和文氏回來,擺開桌子吃飯,文清把繡坊的事兒說了,文氏細細問過了,可梁懷全家就說了那幾句話,梁懷全也只是路過,不見得知道詳情。

  “要不,下午我去趟鎮(zhèn)上,打聽打聽?”文氏和白氏商量。

  白氏開始有些猶豫,但想想那些個繡品再怎么說也是自己一針一線費工夫繡出來的,雖說現(xiàn)在不缺那些錢,但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就缺了,也點頭答應了。

  吃過了飯,文氏換了身衣裳出門去鎮(zhèn)上。以她的腳程,光來回路上都得花一個半時辰還多,估摸著回來天都黑了,臨走前囑咐白氏不要一個人下地,還特意囑咐了留蘭看好她娘,白氏笑著把她推出了門,才不放心的走了。

  文氏果然傍黑才回來,繡坊的事也打聽出來了。

  那家繡坊原是青州城里的大戶范家在上林鎮(zhèn)上的產業(yè),年前被當作嫁妝的一部分被范家的二姑娘帶進了婆家,在青州城的首屈一指的富家大戶易家,但繡坊原來的管事還是留在范家的,繡坊換了易家的人做管事。

  繡坊的人事變動,恰好是白氏不利于行的時候,兩邊忙著理帳,怕有人趁機冒領銀錢,才定了非本人不能領錢的規(guī)矩。至于后來為什么又說沒欠下白氏等人的錢,還沒查清楚,恰好這幾天易家的某個主子從青州城到了鎮(zhèn)上,碰上被欠了錢的人上門討說法,發(fā)話說不出三五天一定查清楚,讓大家伙耐心等幾天,等查清楚了必定給個明確的說法。

  白氏這次到鎮(zhèn)上,在繡坊留了名姓,而且之前也送了不少的繡活,繡坊里也都認得她和白氏,只說讓她回家等著,不出五天鐵定給她個準信兒,她得了這話才放心的回來了。

  留蘭在一旁悄沒聲兒的聽了,心想這易家的人倒挺有經商的頭腦,若因此事壞了繡坊的名聲,彈丸之地單憑悠悠眾口都能讓這家繡坊關門大吉。

  只是這道理多數人都明白,在利益面前還能守住本分的卻是少數人,卻也因此才有了閑言碎語,家長里短,這日子才過的有味道。

  才兩三天的功夫,留蘭的變化已被白氏等人完全接受了,這比她預計中的快了許多,其中的原因她也仔細分析過了,最關鍵的是她的變化正是他們樂于見到的,或者說是他們長久以來的期盼,當然也少不了沈子林的功勞,這讓留蘭對他的好奇感倍增,想對他做一番深刻的探究。

  但基于風險依然存在,她還不敢輕舉妄動,畢竟從她收集到的信息里不難判斷,之前的留蘭與沈子林的親近程度遠勝于家里的其他人,如果她貿貿然去問沈子林的事,必然引起懷疑,更何況她已經拿沈子林當做擋箭牌了。

  至少不必刻意掩飾了,留蘭心情也跟著舒暢了許多。

  清明節(jié)又稱寒食節(jié),要禁火吃冷食,還要準備祭祖掃墓,屆時要修整墳墓,焚化紙錢,在墳頭上培上新土,壓些紙錢,折幾支嫩綠的新柳枝插在墳上,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如果墳上沒有紙錢,則被視為斷了香火的孤墳。

  這些天留蘭也慢慢了解了一些情況,這地方,處于青州、壽陽、廣豐三個縣城交界處,三不管地帶,當年梁、唐、呂三家的老祖宗流落至此地,伐林開荒,一代代繁衍下來,形成了村落。村外河面上有一座石橋,也不知道什么年月搭建的,且石橋是當初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出路,因此最初的村子叫石橋村。

  后來人丁逐漸旺盛,到了百余戶,慢慢的按姓氏分成了三個村子,相互之間隔著兩三里地。但在官府戶版上,仍然登記為石橋村,里正輪流做,現(xiàn)時輪到唐石橋村。

  同宗同源,因此村里的人都很重視清明節(jié)這一天。另外兩個石橋村留蘭不了解情況,但看梁石橋村,雖然小一輩兒的都不大清楚他們的屬于宗族的哪一支,卻新建了族譜一輩一輩的延續(xù)著,族長的地位在村子里也是很高的,對官府任命的里正是被動的服從,對族長卻是主動的信從。

  清明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碌異常,忙著準備隔天的飯食和祭祖掃墓用到的紙錢、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等物,還要蒸食供奉在親人墓前的貢品。

  沈家和文家是外來戶,除了文氏的干娘石婆和去年才入土的沈子林,再沒有別的人可以祭拜,需要準備的東西也少。前一天晚上,文氏已經托了梁懷全去鎮(zhèn)上的時候買紙錢、香燭之類的時候,順便幫忙捎一些回來,也用不著再多跑一趟。

  這一天,白氏和文氏都留在家里,準備隔天的吃食。

  要準備的吃食只有兩樣,卻頗費功夫。

  一樣是青團。一大早文氏就出門采了新篙的嫩芽、薺菜和新蘆葉。這些東西滿野地里都是,且都是初生的新芽,鮮嫩的很。

  篙芽和糯米粉揉在一起,使蒿汁與米粉融和成一體,糯白粘稠的米粉染成了青熒熒的顏色,包上豆沙餡兒,揉成比雞蛋略小一些的團子,墊上洗凈的新鮮蘆葉上籠蒸熟。

  留蘭跟在文氏屁股后邊,卻只能幫忙把篙芽蘆葉擇干洗凈了,看著文氏一道工序接一道工序,細致精心,隱約間還帶著幾分虔誠,不敢貿然插手。

  青團一出鍋,廚房里登時香氣彌漫,留蘭忍不住嘗了,青綠的松軟的皮兒,不甜不膩,帶著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有一點兒黏,卻不粘牙,清甜的豆沙更是入口即溶。

  另一樣是雞蛋。清明節(jié)要吃的雞蛋也很講究:將薺菜整株帶根洗凈,將雞蛋的稍微敲破一點使之更加入味,煮好的雞蛋帶著濃濃的薺菜香味。

  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舍得做這么精細的吃食,家境好的趁著過節(jié)做幾個解解饞,家境差些的也只能是冷鍋冷灶啃冷饃。

  糯米粉和豆沙餡兒都是梁懷全家自家磨了送來的,做好的青團也包了一半給他家送去。家里雖養(yǎng)著十來只雞,雞蛋也不能盡著吃,以前是存著換錢,現(xiàn)在是存著給白氏補身子,文清每天都會記得給白氏做一個雞蛋,荷包蛋或者白煮蛋,留蘭傷剛好那幾天也享受過這待遇,后來她主動拒絕了。

  留蘭回味著唇齒間青團的味道,聞著空氣里的香氣,想起來很矯情的一個形容:春天的味道。

  上一世的小時候,清明節(jié)還玩兒過碰雞蛋,長大了清明節(jié)唯一的福利是放假三天,沒想到一個原以為會很凄涼的節(jié)日,竟然也能過得這么有味道,清明節(jié)一過,冬天的寒冷污濁退去,迎來了春天的訊息,新的一年從生機盎然開始,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既包含著人們對過去的緬懷,又預示著日子也會蒸蒸日上。

  留蘭有那么一瞬間,甚至有那么種感覺:她能來這里好像也賺了。

  “快了快了,馬上就到了,再堅持一下,別撒手……”

  “哎呀,哥你太快了,我跟不上……”

  院子里傳來的大呼小叫打斷了留蘭的感慨,她舔著手指頭出了廚房,文澤和留白抬著一個大木盆,差幾步就要到廚房門口了,終因為留白體力不支,重重的落在了地上,要不是文澤躲得快,怕要結實的砸在他的腳上。

  “文澤,大家都在忙,你又瞎鬧!”文清也聞聲跑了出來。

  “我沒鬧!”這回文澤倒是理直氣壯了,“姐,你快來看!”

  留蘭湊近了木盆去看,里邊的東西她認識,田螺,以前沒少吃,輕輕一啜,滿口溢香。

  文氏也摔著手上的水走了過來,“又瞎搗鼓的啥?我瞅瞅。喲,清明螺,怎么把它給忘了,還這么些,都是你們倆摸的???”

  “這還多,還有呢?!绷簯压纫皇痔嶂恢荒就斑M來,和木盆放在一起,“都在我那兒養(yǎng)了兩天了,泥沙都吐盡了,盆里的尾尖也剪了,只等著下鍋了,這兩天他倆盡搗鼓這個了,這兩桶里的還沒來得及拾掇呢……”

  ****

  勤勤懇懇,每天兩張,收藏和推薦卻少得讓知心驚膽戰(zhàn),給知點兒信心吧,文慢熱,可以先收了養(yǎng)肥再看···點擊、推薦、收藏各種求···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