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司徒的臉色當時就沉了下來,有心拒絕劉明的這個無禮請求,可轉念又一想:不說自己的性命曾經(jīng)被這個太尉大人的二弟所救。就說如今這個太尉大人,兵強馬壯,自己等人還置身于這個太尉大人的營盤之內,這要是自己拒絕了太尉大人,使太尉大人在惱羞成怒之下把自己等人暗算了。那自己等人豈不冤枉。自己等人又如何能完成恭迎圣上還朝的大業(yè)?那紅昌雖然長的傾城傾國,可畢竟不過是一個歌姬。自己為朝廷的大業(yè),性命尚可不顧。又何惜一個歌姬。給了他,也就是了。而且這個歌姬給了這太尉大人之后,自己還可以從此和這個太尉大人拉上關系。如今這太尉大人只憑著幾萬的兵馬,就可把那國賊董卓的幾十萬兵馬趕跑。那他回到幽州之后,肯定也可以把那個無名之輩公孫度的反叛,剿滅的。到時候,不管是自己這些大臣是否平定了董卓,恭迎了圣上還朝,都離不開這個太尉大人的協(xié)助。如自己等人聚集的兵馬不足以平定國賊董卓,那自己等人還是要借助于太尉大人的武力。而且,就算是自己等人平定了國賊董卓,這個太尉大人乃是先帝所倚重的托故大臣。也必定得到當今圣上的重用。而自己也還是需要與這太尉大人結為一黨。以在圣上面前站穩(wěn)根基,更好的為朝廷出力。
想到這里王司徒又換了一幅臉色。面帶幾分笑容的說道:“太尉大人的二弟,能看上紅昌,那是她幾世修來的福氣。下官哪能不成人之美?下……”說到這里,王司徒猛然想到:既然自己準備和這個太尉大人攀上關系,那自己何不把這層關系弄得更牢靠一些?只是送一個使女、歌姬,那哪能算是什么牢不可破的關系?不如自己把這個紅昌認為女兒,如此抬高了紅昌的身份,逼那個關將軍把紅昌娶為正妻,如此一來,自己和太尉大人就是親家了。那朝野內外,還有何人是自己的敵手?想到這里,王司徒急忙改口說道:“只是下官府上的那個紅昌,深得下官夫人的喜愛,這幾日危難之時,對下官夫婦,也是不離不棄,忠義無比。因此,昨日下官的夫人,已經(jīng)將其收為了女兒。如今太尉大人的二弟要抬舉紅昌,那也要顧及下官夫婦的顏面,給個名份。”
劉明一聽就明白了。這個王司徒是準備把自己和他綁在一起呀。不過,劉明也不在乎這些。而且當初準備成全二弟和紅昌市,那也沒抱著玩弄女性的心態(tài),每準備就玩玩算了。給紅昌姑娘一個名份,這也并不為過。當時,劉明就替二弟關羽做主了。準備迎娶紅昌姑娘為關羽的正妻。算是和王司徒正式結下了聯(lián)盟。
劉明再搞定關羽的這件事后,又好似不經(jīng)意的隨口向王司徒問道:“聽說王司徒的府上還有一女,名叫貂蟬??捎写耸??”
王司徒奇怪的說道:“貂蟬?貂蟬是何人?下官的府上并無此人呀。”
劉明當時就是一愣。沒有貂蟬這個人?怎們可能哪?這可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是劉明也知道這個王司徒是不會欺騙自己的。要知道等那紅昌姑娘嫁給了自己的二弟關羽之后,自己想知道這個王司徒的府里有什么人。那是一問便知。這個王司徒雖然有些迂腐,可卻也是一個聰明的人。絕不會用如此幼稚的手段來回絕自己。難道這個王司徒大人,不是那個獻連環(huán)計的王司徒大人?
可就在這時,那王司徒又說道:“太尉大人。貂蟬這個名字,真的不錯。貂,象征其珍貴;蟬,象征其高潔。我兒紅昌,在拜我為父之后。還沒有為其重新命名。而她那紅昌二字,實為不雅。配不上我家以及太尉大人二弟的身份,不如就改為貂蟬好了?!?p> 劉明又是一愣,這是怎么回事?難道這個貂蟬是因為自己才有的嗎?那自己怎么沒在歷史上有名呢?
劉明這里一帆風順。那郭嘉勸洛陽百姓遷移幽州工作,更是因為準備充足,太平無事。那些洛陽的百姓之中,富裕的都被董卓殺了,窮苦的也沒有余糧度日。而且這洛陽地面上的糧食,幾乎又全都被董卓搜刮干凈了,轉而落到了劉明的手上。這些洛陽的百姓留在洛陽,那肯定是死路一條。而到幽州去的話,郭嘉給他們許諾,這一路上的糧食,太尉劉明大人全給包了。而且到了幽州還給大伙找活干。給地種。那這些洛陽的老百姓還有什么可猶豫的。除了極少數(shù)特別戀舊的老人外,幾乎都愿意遷移到幽州去。最后,這些洛陽的百姓,愿意留下來的,不過才五六萬人口。而且郭嘉還以劉明的名義,給這些人留下了一定的口糧。這些百姓對劉明更是感恩戴德。而劉明仁義的名聲更是大振。如日中天。
而劉明這里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那些關東的群雄可也沒有閑著。袁紹和曹操等人在劉明攻破洛陽之后。也尾隨其后,過虎牢關,來到了洛陽。
這時劉明早就追董卓去了。就連郭嘉也在稍微整頓了一下并州的降兵之后,追上了劉明的步伐。這些諸侯來晚了一步,這洛陽只剩下了空城一座。
可此時的袁紹,卻不想在跑到劉明的前面去了。在洛陽的城外扎下了人馬。分兵把守虎牢關和洛陽。
不是因為別的,只因這袁紹雖是出身望族,有四世三公的光環(huán)照耀著,可本身卻是庶出,所以這袁紹更是極好臉面,對顏面有著一種病態(tài)的執(zhí)著。現(xiàn)在袁紹可不想再跑到劉明的前面,要是自己追擊董卓不行的時候,再回過頭來求劉明出頭。那袁紹自己可就萬萬得受不了了。
而且這袁紹還自認為現(xiàn)在不管怎么說,現(xiàn)在是自己領導的聯(lián)軍,趕跑了董卓。雖說那太尉劉明得出力不小??扇缃襁@打下來的汜水關,虎牢關,洛陽等地盤,可都在自己的手上,這太尉劉明雖然有些本事??蓻]有自己的人馬守護這些地盤。就憑這太尉劉明的那點人馬,被說是打董卓了,就是光看護這些地盤,就把那太尉劉明得人馬分光了。那太尉劉明還不得早就被那董卓一口吃了。反正現(xiàn)在董卓被打跑了。這功勞肯定有自己一份。就讓那太尉劉明先和董卓打去。等他們兩敗俱傷了,自己再憑著優(yōu)勢兵馬立個大功。到時候,那天子還不得重重的賞賜于自己。
袁紹這里抱定了主意,扎兵于洛陽城外,按兵不動。觀看劉明軍馬的動向。可袁紹部下的孫堅,看到洛陽城里蕩然一空,連皇陵都被挖了不少。自己的軍隊是一點的好處都沒撈到。不由得‘輕絞’的本性爆發(fā)。下令自己的本部人馬,打著修繕宮廷,準備恭迎圣上還朝的名義,重新再把皇宮里里外外,好好的在掃蕩一番。
還別說。孫堅這一番地毯式的掃蕩,還真就從皇宮弄來了不少當時遺拉的好東西??勺钭寣O堅驚喜莫名的是,在自己率人馬,掃蕩皇宮到晚上的時候。忽然旁邊有一個軍士指著遠處說道:“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孫堅當時就眼光閃爍。連忙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這一撈之下,就撈起了一具婦人的尸首,雖然日久,其尸不爛。據(jù)此觀測,此婦人之死,應不在董卓撤離洛陽之時。而尸身不爛,應是有寶物護身。孫堅細觀之下,此婦人宮樣裝束,唯項下帶有一錦囊。
孫堅對尸體是誰?不感興趣。孫堅只對能發(fā)出光芒的寶物感興趣。當下孫堅連忙再命人把那個錦囊,取來觀看。那錦囊之內,有一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孫堅又把這個小匣打開,只見匣內乃是一個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乃是先前不見了的傳國玉璽。
孫堅一看是這個好東西,連忙向自己手下最博學的程普問道:“德謀。你看這東西是真的嗎?”
程普接過來仔細一看,對孫堅說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這是真的沒錯。此正是傳國璽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荊山之下,見鳳凰棲于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 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杂櫜灰?。此璽復歸于秦,明年始皇崩。后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印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于宜陽,傳位至今。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孫堅一聽之下,欣喜若狂。連忙說道:“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托疾辭歸?!?當下,孫堅和程普等人商議已定,密密的嚴令眾軍士勿得泄漏此事。
可孫堅哪里知道,那袁術本就因汝南太守之事,提防著孫堅。早就就秘密的在孫堅的軍中,安排下了自己的暗哨。如今孫堅這一下令。那暗哨看出這是一個機密的大事了。雖然袁術不在這里??稍B還在呀。于是連夜偷出營寨,來報袁紹。
袁紹一聽之下,給了這個暗哨重重的賞賜,暗中留在了軍中。
次日,果然如那個暗哨所言。那孫堅來向袁紹辭行說道:“堅抱小疾,欲歸長沙,特來別公?!?p> 袁紹微微一笑說道:“吾知公疾,乃害傳國璽耳。”
孫堅面色一變說道:“公何出此言?”
袁紹冷哼一聲:“我等興兵討賊,為國除害;這傳國玉璽,乃是朝廷之寶,文臺既然獲得,當對眾留于盟主處。也不失為美意。待咱們誅了那國賊董卓之后,復歸朝廷。自會有文臺的封賞。今文臺匿之而去,意欲何為?”
孫堅連忙強辯道:“什么玉璽?因何就在吾處?”
袁紹心說:你這家伙還嘴硬。待我給你挑明了。于是,袁紹問道:“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
孫堅硬撐著說道:“吾本無之,何必強自相逼?”
袁紹暗罵:好你個孫堅,給臉不要臉。當下袁紹把臉一沉,對孫堅威脅道:“孫堅。你趕快交出來,免得自取滅亡?!?p> 孫堅那也不是白給的?!p絞’出身,光棍的本性發(fā)作,指天發(fā)誓說道:“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刀箭之下!”
此時旁邊的眾諸侯早就不滿袁紹地跋扈,也紛紛得替孫堅說話道:“文臺如此說誓,想必無之?!?p> 袁紹一看這些諸侯拉偏手。連忙命人把那個給自己報信的軍士叫出來,向孫堅問道:“昨夜你等打撈之時,可有此人否?”
孫堅當時被人揭了短。惱羞成怒,拔出腰間所佩之劍,就要斬了那軍士。
袁紹一看孫堅要殺人滅口。連忙拔出佩劍,架住了孫堅這一劍,喊道:“豎子。你斬軍人,乃欺我也。”
袁紹和孫堅這一動手不要緊。袁紹背后顏良、文丑也拔劍出鞘。那孫堅背后的程普、黃蓋、韓當亦掣刀在手。眼看一場黑幫的火拼在即。
曹操領著眾諸侯一看,這太不像話了。哪能讓自己人先打起來。連忙一齊勸住。
那孫堅被眾諸侯拉開后,也不多言。隨即上馬,拔寨離洛陽而去。
袁紹大怒,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教就路上截住奪之。
而這時,劉明也派人前來通知說:幽州的公孫度、公孫瓚以及烏桓的難樓做反。自己要率兵回幽州去平亂。破除國賊董卓的大業(yè),就交給袁紹的聯(lián)軍和朝中的文武大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