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無奈三國

關(guān)心兵力的以及諸葛亮的近來瞧

無奈三國 問天 2542 2006-05-06 17:21:00

    看到最近各位對征兵的問題,辯論得很熱鬧。我也只能冒出來說幾句了。

  首先,觀點提出來一次,那是很新鮮的。反復的糾纏,那就沒什么意思了。

  其次,談?wù)撝?,最好把這本書再看看。不要跳著看,也不要把別的書上的內(nèi)容和這本書弄混了。劉明從來沒有停止過征兵。本文也多次提到了軍校和新兵訓練。但是,征兵和訓練新兵,那都是需要時間的。而且劉明消滅公孫度,以及和董卓硬碰得那幾次,那也曾經(jīng)嚴重損失了兵力。光是不斷補充的新兵,那就有多少?要是把已經(jīng)陣亡掉的兵丁加起來,那劉明已經(jīng)征了多少的兵丁,各位可曾算過?

  此外,376章的兵制,更是規(guī)定了劉明今后征兵的范圍和規(guī)模。如果沒看得,請再看一下。不要把我寫過的東西,置之不理得自說自話。

  最后,劉明當前的兵力,確實是可以消滅掉曹操和董卓的聯(lián)合部隊。但是,消滅之后呢?劉明的部隊還會剩下多少?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客觀規(guī)律。除非是在特殊地形利用水火等計策,那才能減少一些傷亡??墒侨绻枪コ堑脑?,那就無法避免傷亡了。而且攻城的一方,傷亡只會更大。而此時天下的格局也并不是只有劉明和曹操、董卓三家。消滅完了曹操和董卓就嘛事都沒有了,可以安心發(fā)展了。

  只要劉明攻擊董卓和曹操,為了生存,曹操和董卓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肯定會更密切。而其他的諸侯在沒得到劉明的保證下,顧忌劉明的鋒芒,那也會幫著弱勢一方的曹操和董卓的。這是集團勢力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不可能因為個人的好惡而改變的。

  而劉明如果拼盡家底,消滅了曹操和董卓。其他勢力難道就不會眼饞幽州的財富,反而是傻了巴吉得干等著劉明恢復實力,然后再消滅他們?這肯定是不現(xiàn)實的。

  即使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那也是經(jīng)過秦國多少代人的努力和積累才成功的,而不是秦始皇一個白手起家的。而那歷史上的曹操統(tǒng)一北方,那也是從184年起,一直到了208年,那才大致完成。如今書中的劉明才用了多少年?

  況且,歷史上東漢末期,人口已經(jīng)達到了五千多萬??墒堑搅巳龂喑值碾A段。人口最多的魏國,不過才九百多萬人丁。而那仁德無比劉備,在絕世天才諸葛亮的幫助下,人口才不過九十萬。這就是連年征戰(zhàn)的好處。

  而至于說什么只要君主仁德,既是當兵沒好處,老百姓也會踴躍從軍的這種理論,不知道有什么事實依據(jù)。歷史上,諸葛亮在蜀的仁德,那可以說是無與倫比了。即使諸葛亮死后多少年。那蜀中的百姓還是在念諸葛亮好的。然而,就是讓百姓如此感恩的諸葛亮,歷史上記載,諸葛亮征兵還是要靠抓得。而且征完兵之后,還要好生的安撫,以及曉以利害。這才沒有士兵逃跑的。

  另外,兵多不見得是好事。宋朝兵力多的時候有四百多萬,勝仗沒見得有幾個,可沉重的兵馬開銷,卻嚴重壓迫了中央財政。而那國軍赫赫有名的拉壯丁,有點見識的人也都應(yīng)該知道。那人馬拉起來的快啊??山Y(jié)局如何,那就不用我啰嗦了。

  除了這些之外,劉明征兵乃是擇優(yōu)錄取,這也是一個限制擴軍速度的問題。

  想當初,公孫度在進攻幽州的時候,劉明并不在幽州,只是管寧等人,只是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那就召集了多少人馬?前文有過交待,這里我就不再說了。

  可問題是,隨隨便便的招兵,什么人都要,這有好處嗎?

  咱們民間有句俗語: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這是一種很可怕的觀念,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念?

  那就是因為咱們的封建社會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弊病,那就是兵匪一家!老百姓不以當兵為榮,反以為恥!

  可老百姓為什么會這么認為?

  那就是因為歷代的朝廷,都是把一些囚徒,痞子,以及社會的閑散人員都放到軍隊當中去了。此謂之發(fā)配。如此素質(zhì)低下的官兵,他們對待百姓,又能好得到那去?何況那些朝廷為了防止他們私下逃跑,往往還會在他們臉上烙下印記,這就更加迫害了他們的尊嚴,扭曲了他們的心靈。他們又怎么會不一有機會就把這些發(fā)泄到無辜的百姓身上?

  現(xiàn)在曹操的兵員,就有這個問題。難道劉明這個受過現(xiàn)代教育,有著軍人榮譽的人,也要什么人都收的嗎?畢竟高素質(zhì)的兵員在什么時候都是少數(shù)的。

  說完征兵,捎帶腳說一下諸葛亮。

  說實在的,現(xiàn)在就談?wù)撝T葛亮,實在沒什么意思,我的書中多晚兒提到諸葛亮這位大神了。連個影都沒有,現(xiàn)在就談他應(yīng)該跟著什么人,這是從何談起?

  難道諸葛亮就非得出現(xiàn)嗎?歷史都改變了,他就不會死在亂兵之中嗎?他就不會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劉明的軍隊基層當中了嗎?

  變數(shù)太多了。各位再考慮諸葛亮的時候,不要拿別的書,或是什么歷史來衡量。最主要的是諸葛亮在這本書中出現(xiàn)的合理性。

  此外,網(wǎng)絡(luò)小說雖然是速食文學,我本人也沒那本事些什么經(jīng)典之作。但是,我也不想寫一些傻瓜叢書。而這我寫的這本書,是三國,是一個我心中的三國,是一個群像的描寫,不會光寫一個人。而在我觀點中,作為一個佩角,那也是應(yīng)該有其發(fā)展的合理性。難道佩角就注定是白癡?佩角就注定不能發(fā)展了?還是說佩角先是什么時候都有上天眷顧,想有兵就有兵,想有將就有將,然后再殘忍的被主角蹂躪至死?

  最后扯幾句閑白。

  一,劉明帶著無數(shù)的文臣武將,征兵數(shù)百萬,一舉消滅曹操、董卓,兩個月內(nèi)統(tǒng)一天下,半年之內(nèi)占領(lǐng)全球,在只有時間、地點、事件的情況下,三十張完成本書。這樣的書,有人看嗎?最少我是不看的。那不是書,那是作品大綱以及狂人日記。

  二,劉明帶著五虎上將,外加十大謀士,與一無所有的曹操打了好幾年,又被同樣弱智無比,什么都沒有劉備給攔阻了好幾年。那劉明的手下都成什么了?這樣的書也有人看嗎?最少我是不看的。那是垃圾,以及傻瓜自傳。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感慨。希望大家看書高興,并繼續(xù)發(fā)言批評。只是奢侈的希望大伙能盡量從本書中找論點和毛病,以此來幫助我完善這本書。而不是拿著什么其它書的觀點,無意義的爭辯。畢竟即使是經(jīng)典的三國演義,那其中也有百分之六十是杜撰的。以杜撰的評論杜撰的,那真是沒有什么意義。

  當然了,如果各位有什么希望,例如角色有什么發(fā)展和歸屬,那也是非常歡迎大家提的,不過希望能順帶著提出其合理性和平衡性。

  謝謝眾位書友 問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