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熙的位置看到了這一幕。
他雖然也站起來恭賀,但他并不是真心。
他知道這些對于這一對母女來說并非是好事。
可他看著安貴人強忍著眼淚拉著自己女兒手的時候。
他也什么都說不出來了。
這是三公主自己的選擇。
公主受盡天下萬民的奉養(yǎng),走上這條道路就是必然。
就算再不愿意,她們也只能去和親。
朱高熙選擇了沉默,與此同時朱元璋的眼神又看了過來。
朱高熙立刻懂了,就來到了自己皇爺爺?shù)拿媲啊?p> “高陽郡王,公主出塞,須有送親官?!?p> “一路上車馬勞頓,劫匪甚多,教育別人朕并不放心,思來想去還是你合適,還請愛卿你再走一遭!”
聽到這話,朱高熙也只能表示接旨。
公主出塞的確需要送親官,這是歷代都有的規(guī)矩。
因為有不少的悲劇發(fā)生。
之前就出過公主送過去,立刻就被對方來來要挾的。
這就好像是送過去了一個人質(zhì),到那時還是避免不了戰(zhàn)亂。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強悍的送親官。
送親官允許攜帶兩百人的軍隊,這人數(shù)也足夠打一架。
吐蕃王子聽到這話也在一旁附和。
“高陽郡王殿下一定要保護好三公主,這一路之上劫匪甚是猖狂,在下都險些被歹徒所傷。”
朱高熙看了他一眼,也的確想了起來。
他沒有及時精進的理由說的就是劫匪劫道,但這個理由朱元璋和朱高熙都不相信。
他堂堂一個王子,隨身攜帶的士兵如此之多,打不過幾個小小的攔路劫匪?
沒有這樣的道理。
定然是吐蕃王子中途干了別的事情,拿這個理由來搪塞。
現(xiàn)在送親官也已經(jīng)定下來了,吐蕃王子也告退了。
他不能和宋新的隊伍走在一起,他需要提前進藏去做迎親事宜。
送親隊伍會在他離開后一個月啟程。
這一個月自然是不必多說,朱高熙又難得地回到了。
在家養(yǎng)鳥看魚,騎馬寫字的優(yōu)先生活。
日子過得只有那么的愜意,在邊關(guān)生活了這一段時間。
他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邊關(guān)生活的確苦。
雖說不缺衣少食,但想過上這么優(yōu)越的生活也是不可能的。
只能說是勉強能夠保證溫飽。
邊關(guān)將士在那樣的情況下堅守邊關(guān)就是好幾年,也實在是讓人覺得難受。
一旦去了邊關(guān),要么馬革裹尸回到故鄉(xiāng)。
要么就是垂垂老矣,回到故鄉(xiāng)。
這兩條道路都不是什么好路,這是邊關(guān)將士們唯一的選擇。
在邊關(guān)生活了那么一段時間。
回到自己府里,朱高熙一時之間都還有些不適應。
這一個月他好好的調(diào)整了心態(tài),修整了自己的士兵。
沒事時就在操場之上看著士兵操練,一時之間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一月之期很快就到了,吐蕃王子也派人送來的信件。
告知已準備好的一切事宜,迎接公主入藏。
一月之期的最后一天,朱高熙就得到了圣旨。
甚至正式封他為送親官,攜帶兵馬,護送公主入藏。
這一個月以來,朱高熙幾乎就沒見到過三公主。
他出入后宮本就不方便,只能在那長街外看一眼。
而安貴人呢,也沒有去皇帝面前求情。
朱元璋也是為了安撫安貴人喪女之痛,進封了她為安嬪。
一個月以來也是多次前去安撫。
話里話外都是勸她不要為了公主出塞的事鬧起來。
安貴人的性格本就和順,自然不會多說什么。
公主也就那般和順的出嫁了。
來到宮門口接應公主隊伍時,朱高熙也覺得格外的冷清。
到底不是真的嫡親公主,送行的人寥寥無幾,安嬪在一旁兩眼含淚,卻不敢哭。
公主坐在一頂紅色的軟轎里。
上面富麗堂皇,繡滿了珠寶,更有高高的幾個儀仗跟在后面。
氣勢十足,但配著那冷冷清清的人數(shù),讓人覺得更加心寒。
朱高熙身邊的人接過儀仗,把公主帶走,儀式就算完成了。
接下來等待著三公主的就是漫漫的進藏旅途。
進藏自然是不能坐轎子,只能選擇馬車。
在出了京城之后,朱高熙就讓公主下轎換乘馬車。
這姑娘富麗堂皇,頭上戴著滿頭的珠翠,身穿大紅繡金的嫁衣,顯的富貴又漂亮。
這姑娘是真的好看,此刻把蓋頭一掀,朱高熙都覺得確實是個美人。
可以眼前的這個美人是自己的姑姑,他自然也不會多想什么。
三公主下車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把身上這一套裝備給卸掉。
進藏路途遙遠,要是一直帶著這么厚的裝備,只怕是要累得掉一層皮。
找了一條河就開始梳洗,把這一身裝備卸了個干干凈凈,只穿了常服。
結(jié)婚的禮服等到吐蕃那邊了再進行更換。
這一耽誤就是一整夜。
進藏的時間很趕,但戴了一個公主,節(jié)奏也不得不慢下來。
,先翻過太行山,昨日不過剛剛出了京城。
今日就會前行到了太行山的腳下。
這邊有著好幾村落,太行山距離邊關(guān)并不遠。
再回潮之前,朱高熙就曾發(fā)放過糧食。
邊關(guān)今年大旱,幾乎不產(chǎn)糧食。
再加上每年邊關(guān)的征稅甚重,百姓們活活餓死的都有。
為了找個地方活下去,就產(chǎn)生了流民。
這些流民大多沒有土地,也沒有房產(chǎn),一路要飯的來到中路。
這一路之上也到處都是乞丐,衣著破爛,牽兒帶女。
手里拿著個破碗,杵著個拐棍,場面也讓人心碎。
許是看見了這邊招搖的陣仗,一個干瘦的老頭拿著碗顫悠悠的過來了。
他的手里還牽著一個小孩,那孩子也是又臟又臭,穿著一件衣不遮體的衣服。
那老爺子拿著晚上顫巍巍地跪在了儀仗前。
在地上磕了兩頭個。
“官爺們行行好,孩子好幾天沒吃飯了,賞兩個銅板吧?!?p> 然而這話剛剛說完,前面的士兵就非常不耐煩地踢了一腳。
“哪兒來的有乞丐,一邊去,擋了官人的道可是要砍頭的!”
為避免之前徒惹是非,朱高熙早就跟士兵們吩咐,一律稱呼他為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