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遜生于晉代(239-374?)字敬之,晉代治水名家和著名的道教師。祖籍河南汝南。東漢末年,社會動亂,其父許肅避地來南昌。至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許遜出生于南昌縣長定鄉(xiāng)益塘坡。五歲入學讀書,十歲知經(jīng)書大意,此后立志為學,精通經(jīng)、史、天文、地理和陰陽五行學說,尤好道家修煉術。26歲跟隨西安吳猛學道,又與文學家兼地理學家郭璞為友,吟詩作賦,訪求名山圣地,最后選定南昌城西的逍遙山(今日南昌西山)下的桐園作為隱居修道之地。他潛心修煉,不求聞達,成為道教“凈明宗孝”派的創(chuàng)始人,后來宋代還封他為神功妙濟真君。他以孝、悌、忠、信教化鄉(xiāng)里,深得鄉(xiāng)人尊敬。曾經(jīng)兩次被鄉(xiāng)人推舉孝廉,都堅持不受。晉武帝太康元年,終因“朝廷屢加禮命,難以推辭”,前往四川就任旌陽縣令。在任10年,居官清正,去貪鄙,減刑法,重教化,使旌陽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生產(chǎn)得到較快的發(fā)展。有一年瘟疫流行,許遜用秘方救治除病,求醫(yī)者者日以千計。鄰縣人民仰慕他的德政,紛紛遷入旌陽,以致人口大增。當許遜掛冠東歸時。旌陽人民為他立祠塑像,不少人跋涉千里,在許遜的宅居旁定居,改姓為許。
許遜回歸故里后,看到南昌一帶久受洪水之患,決心為民治水。他治水二十載,為根絕水患,踏遍南昌、進賢、豐城、洵陽、鄱陽、都昌、湖口、余干、武寧、奉新、長沙等地,為人民安居樂業(yè),免遭洪水浩劫奔波操勞,取得顯著業(yè)績。許遜為治水神話般的故事,至今仍然在江西人民,和全國人民中廣為傳頌。
相傳許遜于寧康二年(374)逝世,享年136歲。東晉朝廷為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改為德陽。族孫和鄉(xiāng)人為了紀念他,在桐園故宅建立許仙祠(玉隆萬壽宮的前身),將他逝世之日定為升仙日。
民間有傳說,許遜活到136歲時,在西山得道,“舉家四十余口,拔宅飛升”,連家禽、家獸都帶去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