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紅唐

第六十章:態(tài)度和決策

紅唐 三悔人生 2236 2022-01-24 00:07:00

  “那按照你所說,馮盎是可信的?”李世民的眉頭稍展,看向了姜云志。

  “可信不可信臣不知道,但是據(jù)臣所知那馮盎并未做過對不起陛下的事情,甚至在南方小部族叛亂的時候出兵鎮(zhèn)壓,為大唐平了一樁禍事?!?p>  把話說滿這種事情姜云志是不會干的,因為如果那樣做,一旦事情有所偏差那就是他的錯了。

  “其實朕擔(dān)心的不只是馮盎,還有他的兒子?!崩钍烂裰敝钡目粗浦荆f出了心中的顧慮。

  “馮盎的長子馮智戣沒什么作為,但行事作風(fēng)極為地老練穩(wěn)重,是個難得的守成之才?!?p>  “其二子馮智戴與他大哥不盡相同,相比于他大哥馮智戣,他在聰明才智方面更為出眾,而且更是一個將才,曾隨其父馮盎征戰(zhàn)嶺南?!?p>  “這二子一能守成,二能開拓,這才是朕真正擔(dān)心的地方?!?p>  李世民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像馮盎這個年紀的人成就有多大幾乎已經(jīng)是固定的了。

  也就是說就算馮盎聚攏百姓擁兵自立,但以嶺南的地勢來說在他有生之年怕是也過不了長江。

  可是,他的兒子很出色。

  老大馮智戣說是守成之才,其意思就是說他能穩(wěn)固后方:老二馮智戴有將帥之才,其意思就是說他會對其他的勢力造成威脅。

  包括大唐。

  李世民害怕的是馮盎擁兵自立,然后他的兒子繼承他的事業(yè),一守成一開拓相輔相成,到那個時候?qū)Υ筇频耐{就很大了。

  “那敢問陛下?!苯浦静]有慌張,相反他反倒是有些胸有成竹的意思。

  他的底氣來自于他知道的歷史。

  “陛下您認為,馮盎這個人怎么樣?是否像南方官員們說的那樣有謀逆之心?若是沒有的話又是否真心歸附大唐?”

  一連三問,李世民沉默了下來。

  好一會,李世民才給出了他的答案:“朕知道,南方官員的上奏應(yīng)是談殿的手筆,馮盎自武德五年歸附我大唐之后就一直很安穩(wěn)?!?p>  “至于是否真心歸附,這個朕就不清楚了?!?p>  李世民說的很直白,但也很保守,以他不知道歷史的前提下能說出這些都是最正常不過的。

  “那陛下認為,若是您派使者去嶺南,馮盎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yīng)?”

  短短的一句話,李世民再次沉默。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一個人能做出來什么樣的事情還真不好下定論。

  這次姜云志沒能等到李世民開口回答,而是自顧自地說了起來。

  “馮盎能有今天的成就證明他不是什么庸才,他能看得清形勢,相信談殿聯(lián)合地方官員上奏的事情他也知道?!?p>  “若是此時陛下派出使者前去嶺南,馮盎若是真的沒有異心,那他就肯定要做些什么讓陛下安心?!?p>  “這個時候估計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的兒子進京,作為一個質(zhì)子,而且還必須是嫡子,這才能讓陛下安心?!?p>  “但是馮盎只有三個嫡子,長子馮智戣要繼承家業(yè),承襲他的爵位,幼子馮智彧份量不夠不足以讓陛下安心?!?p>  “所以……”

  說到這里姜云志停了下來,沒有繼續(xù)的說下去。

  沒有必要說下去了,李世民肯定會懂的。

  “若是馮盎真心歸附,那么肯定會讓他的二子馮智戴進京并且常駐,這樣一來守成和開拓之才去了其一,也就能讓朕放心了?!?p>  “可若是馮盎沒有表示,那朕也就能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以后的事情也就有個準了。”

  李世民的聲音很低,像是在喃喃自語一般。

  末了,還給了個結(jié)論:“你年紀雖小,但這心思玲瓏啊?!?p>  “陛下說笑了?!苯浦拘χ鴵u了搖頭,他能感受到李世民的目光。

  那里面有一種名為忌憚的成分。

  “臣之所以能說出這些還是因為心中有數(shù),若是沒有個底,那臣是說什么也不敢說此大話的。”

  “心思玲瓏,又知進退,很好。”李世民目光中的情緒隨著他的話有所改變。

  那一份忌憚變成了欣賞,也變成了期待。

  “直到現(xiàn)在我們都在說馮盎的事情,你還沒說為什么要朕去找馮盎,也沒說事情到底要怎么解決呢?!?p>  夸贊之后,李世民也把問題扯回了正道上。

  夸獎也不可能是無限制的,尤其是作為一個帝王不可能對某個臣子夸贊過多。

  用后世的話來說就是這么做容易讓臣子飄了。

  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才是最好用的,而歷史上李世民也不止一次的用過這個方法。

  比如,李靖。

  “按照大唐的習(xí)慣來說,一般都是南方的田地種植稻米,而北方的則是麥菽?!?p>  “相較于北方,南方的氣候溫潤,在高州甚至是更南的交趾地區(qū)稻米能夠一年兩熟甚至是三熟?!?p>  以前受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姜云志總是認為古代人不知道越靠近赤道稻米的生長周期就越短,后來他才發(fā)現(xiàn)根本就不是這樣子的。

  想想也是,交趾成為中原的版圖之一這件事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當時征戰(zhàn)交趾的將士們就沒發(fā)現(xiàn)這件事?

  就算是當時的將士只顧著開疆拓土而沒發(fā)現(xiàn),但從西漢到當初都已經(jīng)過去六百多快七百年了,北方的人還不知道?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綜合下來其實最合理的解釋還是地勢和交通的問題導(dǎo)致的。

  南方山地很多深山老林就多,再加上開發(fā)程度低,土地就更少了,所以北方的關(guān)中地區(qū)才會成為唐朝最重要的糧倉。

  相比之下,南方交通不便,土地還少,就算是一年三熟也比不過關(guān)中這個大糧倉。

  因此,李世民是肯定知道南方這個特點的,只是他以前從來都不曾重視過罷了,而且姜云志相信也曾有人注意過。

  隋煬帝楊廣不就把揚州開發(fā)出來了嗎?姜云志相信,如果不是楊廣的步子邁太大扯到蛋了,后續(xù)他肯定還是會向南開發(fā)的。

  “朕知道了?!币稽c就通,李世民已經(jīng)知道姜云志所謂的解決辦法是什么了。

  “陛下,雖然來往南北兩地會導(dǎo)致成本增加,但到時候您需要的糧食是極大的一個量,臣相信這樣做并不虧。”

  “而且,嶺南馮盎那邊您也需要先讓人去試探,這都需要時間,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要入冬了,等明年旱災(zāi)初顯再動手就來不及了?!?p>  似乎是害怕李世民不夠重視,姜云志又開口提醒了一句。

  “這個朕知道?!崩钍烂裾玖似饋?,轉(zhuǎn)過身去,但并沒有離開。

  “相比之下,你自己還是好好準備一下吧,若是嶺南馮盎的態(tài)度正如你所說,朕就會把明岸跟你說的事情昭告天下?!?p>  說罷,李世民抬步離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