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廓陣營這邊,三人吹了好久的號角,終于叫醒了一些人,眼見天已漸亮,可是大多數(shù)將士仍然「沉睡不起」。
虎林赤對擴廓道:「看來我陣營是受邪魔侵襲,短時間是叫不醒了,就算叫醒也無力作戰(zhàn);主上,您趕緊先走吧!」
擴廓道:「不行,怎么可以放下你們,要走大家一起走?!?p> 韓札兒道:「主上,我們愿意跟著您四處征戰(zhàn),便是寄望大元仍有復興的一天,今日您若仍留下來,大元必滅無疑,您趕緊先走吧!」
虎林赤也道:「到了寧夏城,那邊至少還有留守的五萬軍隊,還有重整旗鼓的機會,留在此地,必定被擒獲,毫無機會??!」
此時,對岸也傳出了號角聲,看來大明軍準備打過來了。
韓札兒急道:「主上,您快走吧!我們留下來殿后,至少拖延敵軍一些時間?!?p> 擴廓也是個有「大志」之人,一心一意要振興大元朝;更是個理智之人,知道以現(xiàn)下的情況,事已不可違,眼神一挫、心意一定,單膝跪下,抱拳向兩人拜別。
特別用蒙古語道:「此時,兩位容我擴廓帖木兒離去,我擴廓帖木兒,在此對天立誓,必定振興大元朝,不辜負兩位的心意!」
說完,三人堅定地對望一眼后,擴廓轉(zhuǎn)身便走。
………
徐達整軍出戰(zhàn),果然大獲「全勝」,擄獲無數(shù),是真真正正的「大獲」全勝。
大軍僅受到由韓札兒及虎林赤率領的幾千人部隊,小規(guī)??範帲瓜袷窃谕涎訒r間;基本上像是如入「無人之地」般,抵抗的幾千人不久便被殲滅。
可憐??!「早起的蟲兒被鳥吃」,擒獲擴廓手下、韓札兒及虎林赤兩位大將。
其余的人,大多數(shù)都還在睡夢中、或剛剛睡醒中,直接擄獲。
被叫醒了后,甚至還不知所以然,只覺全身寒冷、無力,無精打采。
蒙古軍士們?nèi)寄灰?,于是有人開始喊著:「沈兒」、「沈兒」。
大明朝的十萬大軍,對戰(zhàn)故元朝的十萬大軍,十萬對十萬,其中當然有摻水的成分。
而大明軍這方,竟能夠「擒獲」故元將校士卒八萬四千五百余人,若以十萬人計算,擒獲率達百分之八十四點五,加上擄獲官員一千八百六十五人,整體擒(擄)獲率提高至百分之八十六點四。
這場戰(zhàn)爭,簡直…簡直…是比敵軍舉雙手投降,還容易啊!
新來的都事,喔!對了,現(xiàn)在大都督府「七品都事」這職位,可搶手得很;按照前例,可是能直升「從三品參知政事」的極優(yōu)缺額。
問大將軍道:「稟大將軍,此次作戰(zhàn),大獲全勝,戰(zhàn)報該記載在哪里作戰(zhàn)呢?」
此時俘虜營中蒙古軍士的「沈兒」、「沈兒」聲音,越來越多越大聲…。
徐達問道:「他們在喊什么?」
這新來的都事知道這職位得來不易,倒是很靈光,早就都打探清楚。
回道:「稟大將軍,屬下先前問過,『沈兒』據(jù)說是藏語里「邪魔之地」的意思;此處看來過去死了很多人,處處可見『亂?!唬赡軘耻娬J為此地有邪魔作祟,才會無力作戰(zhàn)而被俘虜,所以不約而同地喊著『沈兒』。」
徐達聽了一凜,「沈兒」?「邪魔之地」?
想著黎明前的道魔斗法,想著張三豐臨走時的交代…
看著「山谷」營地里俘虜?shù)陌巳f多人…。
便道:「就記載,戰(zhàn)于『沈兒峪』,大敗擴廓帖木兒。」
………
史官們、儒家們都知道,《大明太祖實錄》被一修再修,修得有些面目全非。
尤其是被未來的明成祖朱棣,命人修得更是嚴重地扭曲;此時的大將軍徐達,便是朱棣未來的老丈人,在修《太祖實錄》時,對老丈人這一生最大的勁敵:擴廓帖木兒,人都已經(jīng)死了好久,沒辦法抓來處置,當然一定是要「文誅筆伐」,盡可能的貶抑才是。
一年多前的太原之戰(zhàn),《實錄》描述擴廓緊張得來不及穿鞋,「竟跣一足,踰帳后出,乘驏馬從十八騎遁去」…
看倌們,請問只穿「一腳」鞋子,還騎著「弱馬」,竟還能夠從大明軍超級先鋒常遇春的手下逃掉?
此次更夸張,《實錄》記載僅與其妻子「至黃河,得流木以渡」,實在是有些過頭了。
用流木渡黃河?誰相信?。?p> 不過真的有人相信!唉!也罷!
至于「得流木」?黃河之上會有「流木」?
四月時又不是雨季?哪里來的流木?
比較可能的是搭「羊皮筏子」離去,遠遠看來,的確像是「流木」。
《實錄》還記載「都督郭英追至寧夏,不及而還?!?p> 這更好笑了,都督是多大的官?正一品呢!
《實錄》這里很大的比例是「修錯」了,因為一年多前的洪武元年十二月,攻打擴廓的老巢太原時,郭英的軍職才是「指揮」,最高也只是「正三品」?
之后也沒記錄有「特別」的戰(zhàn)功,雖然是郭(寧)妃的兄長,但也不太可能還未二年,就升遷至「正一品」?
好吧!反正大將軍徐達手下的「七品都事」趙耀,都能直升「從三品參知政事」了,以協(xié)助攻下太原的功勞,加上又是郭(寧)妃兄長,也不排除由三品直升至「正一品」。
不過,就算只是個「指揮」,若是「指揮使」是正三品,「指揮同知」是從三品,「指揮僉事」是正四品,不管哪種「指揮」,最低也有正四品的軍銜,總不會獨自去追吧!
至少也帶著上百人、幾百人、甚至上千人前往追捕;而若依據(jù)史料記載,去追那「得流木以渡」黃河后,照理來說應該既是「沒人」、也「沒馬」、更「沒車」的擴廓一家人,竟然追到寧夏…,還追不到?
唉!請告訴我,誰能相信?
最有可能的情況,便如同一年多前,大明軍攻陷太原(擴廓老巢冀寧)后,常遇春率領精銳騎兵,在曠野中追著擴廓的十八騎精銳親兵,追至忻州城外,遇上了擴廓軍的主力部隊,所以「不及而還」。
當時《實錄》記載:「擴廓奔大同,遇春以兵追之,至忻州不及而還」
此次《實錄》記載是「都督郭英追至寧夏,不及而還」。大概也像常遇春當年情況一般,遇上擴廓留守在寧夏的五萬大軍,所以一樣「不及而還」。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writer/p1/contentv2/photo_default.png)
半百老公子
補充: 史料紀錄有關明朝的官銜 吳元年十一月、乙酉日 定大都督府及各衛(wèi)官制,大都督府:左、右都督,正一品;同知都督,從一品;副都督,正二品;僉都督,從二品;參議,正四品;經(jīng)歷、斷事官,從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從七品。 《明太祖實錄》卷五十一 明日,整眾出戰(zhàn),諸軍爭奮,遂大敗保保(擴廓帖木兒的漢名)兵于川北亂冢間,擒元郯王、文濟王及國公閻思孝、平章韓札兒、虎林赤、嚴奉先、李景昌、察罕不花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將校士卒八萬四千五百余人,獲馬萬五千二百八十余匹,駱駝驢騾雜畜稱是。保保僅與其妻子數(shù)人從古城北遁去,至黃河,得流木以渡,遂由寧夏奔和林。都督郭英追至寧夏,不及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