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朝:為天地立心

第五八章 詩人的心

明朝:為天地立心 半百老公子 1894 2022-08-15 21:00:00

  平江城

  饒介府第

  這日,饒介又同北郭十子幾人聚會

  張羽道:「參政大人看來似乎郁郁不樂,近日來為了吳地政事,可多有煩憂?」

  楊基道:「還不是為了那位九七,需索無度,還干擾參政辦事。」

  張羽小聲地問道:「你是說張士信?」

  楊基回道:「除了他!還會有誰?」

  張羽道:「據(jù)說太尉大人非常信任、非常照顧這個么弟。」

  楊基道:「是啊!太尉大人的二弟張士義,早年起義攻打興化(今江蘇省泰州市下轄)時,就戰(zhàn)死了;智勇雙全的三弟張士德,在五年前與朱元璋軍打仗時,被抓后來也死了;只剩么弟張士信,那可是太尉母親曹太妃的心肝寶貝??!怎么能不特別照顧?!?p>  「況且,過去還只是個名義上的『平章政事』,去年朝廷又加封了個『同知樞密院事』,那可真是…」東看看西看看后,小聲地說:「囂張跋扈到極點了??!」

  饒介聽了趕緊道:「孟載(楊基字),不要亂說話。」

  自從兩年前最后一次文壇盛會后,官府的支出愈來愈大,百姓的賦稅也愈來愈重,主要都要支應張士誠屬下的軍閥將官,加以光應付這些草莽出身的大將們,就疲于奔命,所以也就沒再繼續(xù)舉辦「盛會」。

  不過,饒介私下仍會與熟悉的文人們,偶而小聚閑聊,也抒發(fā)一下心情。

  張羽接著說:「聽說那位九七,以及潘元紹(張士誠的女婿)明目張膽的收賄,貪婪斂財,家里堆滿了金玉珍寶,也愛好收集書法名畫,不只過去歷代的,連近幾年在盛會出名的文人才子,作品也都是高價收買,我們北郭的作品也有?!?p>  看著楊基道:「不是也買過你的畫作,還有幼文(徐賁)的書法?!?p>  楊基回道:「是??!是有買咱的畫作,不過那只是他們花費中的九牛一毛而已。你不知他們各自養(yǎng)了多少歌伎、樂子,天天飲酒作樂,我們那些書畫作品,算得了什么!」

  饒介道:「唉!領朝廷薪餉,幫朝廷做活,總不能事事皆如己愿,至少太尉大人為人厚道,也尚能明辨是非?!?p>  楊基道:「參政大人,這明辨是非,小的就不甚認同,行省左丞汪同,雖然是個副手,但也沒什么大過錯!怎么突然之間就被太尉大人殺了?」

  饒介道:「不是太尉大人,是他下面的參軍黃敬夫所為,說是通敵謀叛?!?p>  楊基道:「是??!就是這個罪名太過奇怪,一個沒有權力的左丞怎么個『通敵謀叛』法,而太尉大人也未在深究明查,就這樣不了了之。」

  接著又說:「不過??!為人厚道倒是真的,那個九七,幾個月前聽說率領了十萬大軍,去攻打諸全州,結果打了個大敗仗回來,花了不少軍費、死了不少兵卒,也沒事,繼續(xù)他的享樂生活,你們說太尉厚不厚道?!?p>  饒介道:「孟載,你別亂說,軍中的事不是我們文臣可置喙的?!?p>  楊基道:「是!不過我是瞧著,參政大人您心中委屈啊!」

  在旁許久未說話的高啟,此時則說:「饒大人是心系百姓,盡量為百姓謀福祉?!?p>  饒介聽了,心里舒緩了許多,道:「還是季迪了解?。 ?p>  其實饒介與北郭十子認識多年,都是自己人、可信任的人,而會與幾人聚會,也是郁悶許久,也是要紓解一下情緒。

  張羽道:「我們都知道,參政大人為政仁德,處處為百姓著想?!?p>  楊基道:「是??!要不是參政大人撐著,吳地哪有如今的繁華!」

  饒介道:「唉!和幾年前差多了,如今百姓生活苦?。 ?p>  張羽道:「季迪,你先前寫的那首姑蘇雜詠,有『水繞荒城柳半枯』,叫什么的?」

  高啟道:「來儀兄,您是說《錦帆涇》嗎?」

  水繞荒城柳半枯

  錦帆去后故宮蕪

  窮奢畢竟輸漁父

  長保秋風一幅蒲

  張羽道:「對對,就是這首,里面的『錦帆』及『漁父』,這兩詞寫得好??!唉!真是個青云直上、輝黃騰達的抄船人家(張士誠兄弟早年以抄船運鹽為業(yè))??!」

  饒介聽了則說:「季迪,此處是我們自己人,還是得小心點?!?p>  楊基道:「季迪自從兩年前文壇盛會后,聲名大噪,據(jù)說還有遠從建康來的人,特別收輯季迪的詩文呢!」

  高啟詫異道:「喔!有這種事?」

  楊基道:「我聽說城西那邊,有建康來的商賈,除了收購雜玩,器皿外,也收輯季迪的詩文?!?p>  張羽聽了道:「喔!有賣錢嗎?」

  楊基道:「這我就不知道了,大概是有輯錄季迪的詩,生意會比較好做吧!」

  原來,朱元璋自從聽說陳友諒的愛妃阇氏,雖是歌伎出身,但善品詩作詞,彈琴歌詠,更聽說了阇氏的美貌與雅致,心為之神交。

  朱元璋特別去了一趟江州及洪都,說是攻伐陳友諒,其實心底里也是為了阇氏,所以在洪都慶功宴上,慶功宴后,也開始都要文臣儒士們賦詩歌詠。

  此讓朱元璋的愛妾孫氏聽到后,備感威脅,以朱元璋的勢力,最終或許將戰(zhàn)勝陳友諒,屆時會不會將阇氏納為妾,那對自己,就將是最大的競爭對手了。

  于是孫氏深以為自己,也要加強詩詞造詣,尤其是一些與百姓相關的詩文。

  而宋濂聽聞蘇州舉辦過文壇盛會,盛會上獲取第二的高啟,詩文大多描述百姓疾苦,甚是有名;所以特別請托收輯高啟的詩文,進而有去蘇州的商賈,也多會特意的收錄高啟詩文,這些商賈要是知道門路,可能就直接找上高啟去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