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天府衙
這天,朱元璋與眾人正在廳上議事,中書省參議李善長大致先匯集報告此戰(zhàn)收獲。
連日來收拾戰(zhàn)場后,由于陳友諒的漢軍接近落荒而逃,錙重、糧草、武器、船只等不計其數(shù),朱元璋陣營所獲甚豐,胡惟庸已整理賬冊呈報。
加以追擊陳友諒殘軍至太平城,已又成「甕中抓鱉」之勢,與半個月前立場相反,朱元璋的水陸兩軍,把陳友諒不到萬人的殘軍,困守在太平城內(nèi),破城抓人,指日可待。
由于戰(zhàn)情穩(wěn)定,大伙心情甚佳,也不太像議事,朱元璋坐主位上,余人也各自在下面坐著,閑聊起各地戰(zhàn)情。
朱元璋道:「早上來的戰(zhàn)報,說胡大海大軍已達信州(上饒市);很好,斷你陳友諒的援軍后路,看你還能撐多久?!?p> 常遇春道:「這大海兄領(lǐng)軍在外,沒得參加這次的龍灣大戰(zhàn),真是可惜了,不過打下信州,也是大功一件?!?p> 朱元璋道:「大海帶兵有一套,大家都知道他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毀廬舍,遇春你要多學學,不要再亂殺人了。」
常遇春道:「回主公的話,我可沒亂殺人,我殺的是降將、降兵,這投降的人誰知他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除非讓我信任的,這種風險我可不想冒!」
劉基在旁說道:「佛經(jīng)《中阿含?業(yè)相應(yīng)品?思經(jīng)》里提到了十惡業(yè),一曰殺生,二曰不與取,三曰邪淫,胡大海將軍帶軍力守的三事,就是佛經(jīng)里〈身故三惡業(yè)〉,相對的三善業(yè),常將軍盡量避免造業(yè),惡業(yè)終究會回報的?!?p> 常遇春道:「嘿!先生您說得太玄了,遇春不懂,我只知道現(xiàn)下要努力的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最重要,什么業(yè)力啦?什么回報的?那都太遠了?!?p> 朱元璋笑道:「遇春,先生講的很有道理,你要多聽多做才行?!?p> 還不待常遇春回話,此時門衛(wèi)上報:
「稟報主公,外有一老翁、一婦人,攜一童來求見主公,說是花云將軍的遺孤?!?p> 常遇春聽了詫異道:「花云,那個黑將軍,他的遺孤?」
朱元璋也站起來說:「花云的遺孤,帶他們進來。」
只見一年輕婦人帶著一個約三歲的小童進來,兩人都滿身臟污,卻不見有老翁。
胡惟庸問道:「還有一老翁呢?」
婦人一回頭沒看到人,在遠望一看,也不見人影,詫異地說:「夷!恩公呢?」
李善長問道:「你是何人,為何說此童是花云的遺孤?」
婦人道:「小人姓孫,是花云夫人的奴仆,花云夫人得知花云將軍戰(zhàn)死,吩咐小人要好好照顧他們的獨子花煒后,便投水而亡,與將軍共死了?!拐f著哭了起來。
朱元璋看了小童,略為眼熟,指著胡惟庸道:「去請大夫人出來。」
胡惟庸一聽,馬上懂主公的意思,是要夫人出來認人的,回道:「是,小人這就去?!?p> 不一會兒,馬夫人帶著世子朱標出來,對眾人施禮后,走向廳上來,兩人看見花煒。
馬夫人道:「是煒兒。」世子也說:「是小小花!」
孫氏一看到馬夫人,也哭著說:「大夫人??!這是郜氏和花云將軍的獨子,請您要好好照顧他??!」
原來早前,朱元璋起義不久,兵力與經(jīng)費不足,為了安全保護及方便膳食,眾將軍及主要官員的眷屬都生活在一起,被奉為吳國公后,才漸漸地讓駐外的文武官攜眷離開。
花云年初才被派駐到太平城,所以馬夫人與朱標對花煒都還略有印象,看著滿身臟污的孫氏,馬夫人疑問道:「妳是?」
孫氏回道:「小人是花夫人郜氏的貼身奴仆,以前在應(yīng)天府有見過您??!」
馬夫人道:「喔!對對,妳是郜氏的仆從,妳們怎么弄得這么臟?」
接著孫氏將這半個月來的艱苦逃難經(jīng)歷一一述說,眾人聽了雖心里難過,但總算老天有眼,讓花家沒有絕后。
朱元璋抱起花煒,說道:「黑將軍盡忠身死,這是將種?。∥抑煸耙欢〞煤蒙拼?,讓你花云好好安息?!?p> 說完,對著李善長道:「善長,為死守太平城的眾將士、官員們立冊,這些忠臣們,元璋將來定要追封他們。」
李善長回道:「是,主公,待主公成「王」,定要追封這些忠義之士?!?p> 邵榮原想說,何不上呈大宋龍鳳帝,建請追封眾人;不過想想,這花云是跟隨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將,未來由你朱元璋來追封,也是道理,便閉口不說了。
朱元璋將花煒交給馬夫人,道:「就讓他跟著標兒,好好照顧他?!?p> 馬夫人道:「嗯!您放心,我會好好照顧他的?!拐f完便帶著孫氏與兩童回內(nèi)室去了。
看著小童離開,眾人皆有感受,心想花云終于有后了,這孤兒也是可憐…
此時,門衛(wèi)上報:「太平城圍城軍送來戰(zhàn)報,呈上?!?p> 朱元璋看著戰(zhàn)報,大驚道:「什么,德勝戰(zhàn)歿!」
眾人也頗為驚異,張德勝水上作戰(zhàn)這么多年,已是個老將,怎么會戰(zhàn)死?
原來,朱元璋的水師大將張德勝,率舟師追擊陳友諒至上游處的慈湖,縱火焚了不少漢舟,略有小勝,所以先前送來的是捷報。
但后來續(xù)追至太平城外圍的采石,與皁旗軍的黑旋風隊右軍大戰(zhàn),張德勝雖也是巢湖舟師出身,但屬下不若皁旗軍般,皆為精銳部隊,對付一般水師或仍有余,但對上精銳中的精銳水師,不論在指揮、速度、反應(yīng)及戰(zhàn)具上,就皆明顯不足,以致戰(zhàn)敗身死。
劉基道:「陳友諒五行軍的皁旗水軍果然強悍,不過,陳友諒可用之軍已不多,目前五行軍僅剩部分的青旗軍,以及主力皁旗軍,所以可采江上包圍,陸地強攻方式,若能誘使其主力皁旗水軍上陸作戰(zhàn),則有可勝之機?!?p> 朱元璋道:「先生說的極是,傳令,由徐達暫領(lǐng)水師,不用與皁旗水軍對戰(zhàn),結(jié)陣進行江上包圍;傳令,馮國勝統(tǒng)領(lǐng)五翼軍,強攻太平城?!?p> 胡惟庸應(yīng)聲說:「是,遵命!」
常遇春也道:「主公,德勝與我交情不錯,遇春自愿領(lǐng)軍協(xié)同作戰(zhàn),一定要打得這可惡的陳友諒,滿地找牙?!?p> 朱元璋道:「好!這太平城與采石磯是你搶得先鋒印之處,就讓你帶兵去,隨時傳回太平城戰(zhàn)情?!?p> 李善長也說:「唉!德勝自從在巢湖投靠主公,隨主公渡江,助常遇春攻克采石,經(jīng)歷不少大小戰(zhàn)役,也累積戰(zhàn)功至行樞密院僉事,沒想到竟在此次追擊中喪生,可惜?。 ?p> 朱元璋也心中默然,心里確實可惜了一個戰(zhàn)力強悍的水師大將。
邵榮心想,這張德勝雖不是你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將,但也是盡「忠」而亡,總不能不聞不問,便道:「德勝率領(lǐng)水師戰(zhàn)功彪炳,應(yīng)該上呈大宋,請朝廷追封爵位、功績?!?p> 此話一出,一時之間,眾人無語。
常遇春心想,你這邵榮是哪一邊的,還講那什么大宋!
李善長心想,你這邵榮怎么那么不長眼,主公用龍鳳年號是假的,你們這些郭子興的舊部,這么久了還轉(zhuǎn)不過來,還要上呈大宋!」
劉基心想,看來主公還未好好安內(nèi),軍中仍有效忠大宋的郭子興舊部勢力。
朱元璋此時道:「邵同知所言甚是,應(yīng)該讓文臣們匯集此次陣亡將士的功績,就等此戰(zhàn)結(jié)束之后,加以研議,必定會給『盡忠職守』的陣亡將士,追封敘功?!?p> 先來個拖字訣,以后再說。
………
龍灣大戰(zhàn)之后
最終,漢朝丞相張必先預(yù)料太平城的圍城軍將愈來愈多,太尉張定邊只好趁機率領(lǐng)殘余軍,護著陳友諒等人逃出太平城;陳友仁不得已,帶領(lǐng)皁旗水軍最精銳的黑旋風隊,上岸與馮國勝大軍纏戰(zhàn)接應(yīng),登船遁離。
皁旗黑旋風隊幾被殲滅,沿途又遭徐達所領(lǐng)的水師追擊,此時若是朱元璋的水師大將張德勝還在,陳友諒或許還真逃不掉。
最后,五行軍精銳幾近覆沒,陳友諒由太平逃到安慶,再逃到江州,而徐達暫代領(lǐng)的水軍,則一路追擊至池州。
劉基擺布的龍灣一戰(zhàn),不僅讓朱元璋的領(lǐng)地大幅擴增,軍力也倍數(shù)增加,整體勢力大升,不再僅是個處于漢(陳友諒)、吳(張士誠)夾縫中的小勢力。
正式奠定了南方三強鼎立的局面。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writer/p1/contentv2/photo_default.png)
半百老公子
補充: 《明史》卷一三三,列傳二一,張德勝傳 張德勝,字仁輔,合肥人。才略雄邁,與俞通海等以舟師自巢(湖)來歸。從渡江,克采石、太平。…友諒軍披靡,遂大敗。與諸將追及之慈湖,縱火焚其舟。至采石,大戰(zhàn),沒于陣。 追封蔡國公,謚忠毅,肖像功臣廟,侑享太廟。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八,庚子年閏五月 上乃遣徐達、馮國勝、張德勝等將兵追友諒,又命元帥余某等將兵取安慶。 德勝追及友諒于慈湖,縱火焚其舟。至采石,又與大戰(zhàn),德勝死之。國勝以五翼軍蹴之,友諒與其將張定邊出皁旗軍,號黑旋風者迎戰(zhàn),又敗之。 友諒晝夜不得息,遂收余兵棄太平,遁去,達率舟師追至池州而還。余元帥遂進取安慶,守之。 ……… 孫氏挾兒附木浮入蘆渚中,渚有蓮實,孫氏取啖兒,凡七日,得不死。忽夜半,聞人呼之,一老父令與俱行,得達上所(朱元璋的建康城)。 上聞花云兒也,即呼入見。孫氏抱兒拜且泣,上亦泣,置兒膝上曰:「此花云子,將種也?!姑n老父衣,老父已不見,追之無所得,眾以為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