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嚴教授年高仙逝,一生治學嚴謹,成果斐然,幾無差錯。
于己也未有遺憾,唯一件:他的“樂”字的古釋,不為眾方所受,心有戚戚,不愿瞑目。
樂字解構,史界眾說紛紜。自清末發(fā)現(xiàn)甲骨文由羅振玉開始釋義以來,云者紛言,有以為木上懸絲者,有認為木上懸鼓者,更有認為木上懸箜篌者。獨嚴教授認定不是木上懸物,而是女子頭上懸絲,因商代養(yǎng)蟬繅絲殊為不易,女子著絲衣起舞乃為樂。
可惜方家不識,嚴教授執(zhí)念糾結,引為生時憾事。
既已離世,魂游太虛,他已經是個意識體,沒有肉體牽絆頓覺輕松縹緲,毫無沉重,自由自在。
俯看塵世,垢塵滾滾,黑煙滔滔,生物人等各逐食利,你爭我奪,好無趣味。猛然記起“樂”字出處。
他抬目四望,幻彩悅目之處,人影綽綽,近前細辨,男女老幼,神采飛揚。
看到甲骨“四堂”,躬身討教,羅振玉,王國維不識樂,而指正“樂”,稱是木上有絲,琴瑟之意,絲間白字是調弦用具。
嚴教授堅持己見,四堂隨他去找東漢許慎,許稱木上懸鼓,眾人聒噪。
一行人又去春秋找孔子,孔子默然,建議去見商王武丁。
武丁正俯瞰塵世,見眾人前來分辨,哈哈大笑:“祭祀典禮當然要有麗人著絲衣?lián)繇嗥鹞?,此為樂也!哪里是木上懸絲!何苦糾結!”
眾皆嘩然,嚴教授釋然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