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來到靈山,這次遇到山門緊閉,寂靜無聲。
仙女好生奇怪。
正納悶之時,一打更小仙前來問話:“施主可是來見如來佛祖的嗎?”
“正是。今日這里為何這樣安靜?”仙女回答著并問詢。
小仙回話:“佛祖去西天道場閉關(guān)打座去了。七七四十九天,期間不吃不喝,不聞不問,不見不語。
施主還是返回的罷。等得四十九天后,再來也許就能見到?!?p> 仙女聽后,毫無辦法,掃興而歸。
仙女只得找唐三藏來辨認。
唐三藏住在五柱山華都寺。
當年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觀音菩薩念其遭了九九八十一道難,與佛祖相議,許其成仙。
起初,佛祖覺得唐三藏雖以善為本,但好惡不分,虧得悟空盡心盡力,保得平安。本想送返陽界,著一座廟里做個終身主持。
但礙于觀音菩薩所求,做了一個順水人情,保唐三藏坐化成仙,并以偏遠之五柱山為其道場,修佛華都寺。
這五柱山以五座高聳筆直的山峰得名,道路崎嶇,終年云飛霧繞,陰雨綿綿難見太陽。
唐三藏見了仙女,急問那虛界的尋找結(jié)果。
仙女就將那網(wǎng)民“過路神”的帖子內(nèi)容告訴唐長老,請他一起前去探個結(jié)果。
唐僧愧疚地說:“多謝仙女。如此大恩,終將牢記?!?p> 路上,唐僧告訴仙女:“這經(jīng)書很是奇特,單單在經(jīng)書緊要之處就少了一頁。這丟失的三頁紙來自不同的三本經(jīng)書。
當初我們曬經(jīng)書時,那陳家莊族長很是客氣。硬要我們進屋喝杯茶。礙于面子,我們僅離開曬經(jīng)書現(xiàn)場一杯茶工夫。
等我們師徒喝完茶,曬干經(jīng)書,只發(fā)現(xiàn)一頁紙因沾牢在石板上,用力扯下,丟失幾個字之外,并無其它閃失。
可等我住在佛祖賜予的道場里,研讀翻譯經(jīng)書,發(fā)現(xiàn)共有三本經(jīng)書,在內(nèi)容的緊要之處各少了一頁紙的經(jīng)文。
甚是納悶,甚是可惜,甚是惱怒?!?p> 一路說著,轉(zhuǎn)眼到了上方廟。仙女先是找尋到“過路神”居士。
居士大喜。引仙女和唐三藏去見主持。
主持聽說高僧唐三藏來到本廟,欣喜若狂:“今日圓先主持之愿,終于等來經(jīng)文的主人!”
主持急忙引唐長老進入地宮。多年來,這地宮只有廟中的主持一人才能出入。
主持先是呈現(xiàn)先主持留下的,裝著經(jīng)文的盒子:“唐長老,今日物歸原主。八百多年,才圓先主持的心愿。先主持在天之靈,可以安心了!”
接著,主持講述了先主持發(fā)現(xiàn),珍藏,傳世這三頁經(jīng)文的傳奇經(jīng)歷。
唐三藏聽后,十分感動。定要來到先主持靈塔前,念經(jīng)超度,以表其一番苦心與恒力。
隨后,唐三藏來到石刻經(jīng)文前,仔細讀念,感覺不是經(jīng)書里丟失的內(nèi)容。但這經(jīng)文又是佛教經(jīng)典里的道理。
唐長老念那先主持一片好意,不好道破。只說這藏紙之盒還是不打開不帶走的好,讓它繼續(xù)成為鎮(zhèn)寺之寶。
唐三藏也圓了上方廟,先主持當年有想他到廟里講經(jīng)的愿想。便開壇設(shè)堂,連講三日佛法。
如此,才算是自己對上方寺廟先主持的致謝誠意。
仙女和唐三藏離開上方寺廟,各自回去。臨別,唐三藏再次托仙女在虛界繼續(xù)查詢。一有消息,便來相告。
仙女應(yīng)諾著,急忙返回。剛進虛界,仙肉趕忙迎去。
“師傅,你走后,這虛界認那唐三藏三張紙的帖子似雪花般飛來,有的可笑之極,都是蹭熱度的。
倒是有個帖子的描述有板有眼,令人難以釋懷??烧婕匐y定?!?p> 仙女看了看仙肉推薦的帖子。是一個聲稱“門栓”的網(wǎng)民發(fā)來的,乍一看還真象那么回事。
帖子上說:
前幾年,族人組織修家譜,他參與其中,當他翻閱百十余集家譜時,其中一本引起他的好奇。因為僅此一本有一個附錄,且占八頁紙的篇幅。
上面記載,有一個叫門栓的前輩。他在十七歲那年,進京秋試。
一日行將到達陳家莊時,發(fā)現(xiàn)這村莊的人,個個急得象熱鍋里的螞蟻,四處奔竄,遍地尋找,象丟了什么寶貝似的。
其中一位老者攔住門栓,問他是否發(fā)現(xiàn)唐長老他們師徒一行。
門栓不解原由,便仔細一問,原來是唐三藏取經(jīng)歸來,歇息陳家莊,第二天,師徒突然不見了蹤影。
陳家莊的百姓好個擔心,料是又來了什么妖怪,要吃長生不老的唐僧肉,將其師徒一并卷席而去?
因唐長老昔日有恩于陳家莊,如今又出這等事,全村莊的人都覺得有愧天地良心。故而急急找尋。
門栓聽后,安慰老者說:“老人家不要緊張,回去找找,看唐長老一行是否留下字據(jù)。
一群大活人,縱然是妖孽捉去或是吃了,也會留下蛛絲馬跡?!?p> 老漢聽得門栓所言,覺得言之有理。
又急忙返回尋找,床底下果然有唐長老留下的字條。
那字條估計原先是放在書桌上的,興許是刮來一陣大風,被吹落至床下。
字條大意是:陳家莊男女老少,待他們師徒如親友,甚是過意不去。如此款待,久留必喪志,故當天夜里悄悄離開。千萬見諒!
見這紙條,陳家莊男女老少這才安靜下來。
門栓也在陳家莊住宿兩日,將唐三藏與陳家莊之間的緣故了解個透徹。
第三天他也離開陳家莊趕考去了。
走著,行著。
離開陳家莊的第三天,忽然天空下起雨來。那雨真是傾盆大雨,下得天昏地暗。
門栓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便急忙躲到一片樹林里避雨。
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
這樹林不過方圓半里,周圍大雨傾盆,獨這樹林烈日當空。
大雨一直下個不停,到了晚上還是沒有停下的痕跡。門栓只得在樹林過夜。
半夜時分,一陣鳥兒急叫,驚醒門栓。
門栓睜開眼,見天空飄落下來一團疑是撕碎的金箔,十分耀眼。
最后掛在一棵樹上。
門栓好奇地搖樹,掉下的金箔紛紛組合,落在地面上,成了三張寫滿經(jīng)文的紙張,其中一張上面還有一幅插圖。
門栓曾在廟里見過經(jīng)文,但這是梵文字,并不認得。從剛才看到的一番天象,心想,紙張如何內(nèi)爍如金箔?定是一些不簡單的經(jīng)文。
再看那張插圖,是一幅廟宇。圖意似為:三山兩水夾一山,勢如眾星捧月。被夾之山,刀削而矗。
被夾之山的陰面,有一條溪流。溪流源頭在山腰,源頭周圍萬木簇擁。插圖旁開一首詩:溪流之上,油松之下,建廟之穴,修仙之殿。
真乃風水寶地。門栓頓時萌生要進山門佛之念。決心找到這塊天象之廟。
有此執(zhí)念,神仙相助。
當夜,門栓做了一個夢。一神仙告之:此地南行三十里,橫亙一條大河。渡河?xùn)|行三里,有一處兩水匯合之湖泊。渡過湖泊,正東五里便是插圖之景點。
門栓歷盡半月時辰,終于到達。
選定廟址后,他四處化緣。
畢其一生,建成廟宇。取名:涌泉寺。
鎮(zhèn)寺之寶便是涌泉寺山門之外的三葉金蓮塔,供奉他撿到的三張?zhí)焱夥鸾?jīng)。
這塔是佛廟建筑中少有的三角造型。
門栓潛心學(xué)佛,終成大德高僧。
門栓圓寂之后,族人特為其作傳附于譜中。
如今,這廟這塔己成為名勝古跡。八百年依然不倒。
塔是標準的銳三角形,如三葉船帆,每頁都刻有經(jīng)文。是將那三紙經(jīng)文及插圖原樣分別刻繪其上。至今,字體圖樣清楚可辨。
并有照片為正,說得有模有樣。
仙女一時拿捏不準,只得尋唐僧同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