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的祖郎被孫策安排捉賊,真不知道孫策是對他有意戲弄,還是鑒于他以前的工作對賊人熟悉。
不管怎么說,祖郎到底是歸順了。
很快,“丹陽太守”太史慈,也歸順了。
太史慈的歸順,讓孫策如虎添翼。但想起前幾日的二人惡斗,孫策還是頗心有不甘的問道:“當初咱倆在神亭相遇,死斗幾個回合。倘若當日你抓了我,會怎么做?”
作為敗軍之將的太史慈,態(tài)度很是堅硬:“可能從重,也可能從輕。未可量也?!?p> 孫策當然理解,各為其主,當誓死賣命。于是親自解除太史慈的繩索,動情道:“從此之后,跟著我混吧?!?p> 收了兩員猛將的孫策,觸手并沒有就此停止,為了爭取更多的未來資本,孫策不得不又收了虞翻(之前王朗的手下,給王朗出謀劃策)為將,其他又如賀齊、全柔等等。之所以不停的收買降將,除了缺兵少員外,還有為了收買人心——江東所有士族、豪強、民眾的心,進而收買全天下人之心。
孫策深知一點:大棒固然很爽,但紅棗同樣必不可少。
這降將之事,你說愚蠢就愚蠢,你說聰明也聰明。但這事一般人做不來,原因有兩點:其愚蠢之處,便是要逆著自己的性子,來給仇人好言好語好酒好菜。其聰明之處,就是這樣做的后果,仇人會怎樣不清楚,但外人肯定會叫好。古人所謂的“殺降不祥”大概是為了杜絕虐待俘虜?shù)默F(xiàn)象發(fā)生,才出現(xiàn)的治軍警言。慢慢的,后人才發(fā)現(xiàn),萬事留一線,將來好見面,殺降不對,不好,不乖。
沒有強壯的忍耐力和超高的遠見智慧,充其量是將才,不是帥才。
志得意滿的孫策,繼續(xù)前進,他要去找劉繇,問他點事情。
很可惜,劉繇在豫章病死了。
孫策很傷心,于是寫信給豫章守將華歆,對他說:我孫策來此,并無作戰(zhàn)之意,只是想問問劉豫章幾件事情,既然他已經(jīng)仙逝了,那就算了,你打開城門,我進去休息休息。
華歆為劉繇部下,在劉繇兵敗孫策,躲到豫章后,便有人勸他:劉繇不過愚腐之人,不堪大任,不如你現(xiàn)在奪了他的位子。
華歆不是傻瓜,畢竟劉繇屬于朝廷命定的官員,殺了劉繇,無異于跟朝廷作對。這筆賬,他可是算得很清楚,于是搖搖頭:以后此事,不可再議。
收到孫策蠻橫無理的信件,華歆倒也干脆,不予理會。
孫策當然知道這個后果,也并不急,只是召集眾部將商議對策。
太史慈覺得自己并非孫策嫡系,外加曾跟孫策干仗,并且差點要了他的命。然而,孫策卻并不記仇,還把自己這個降將,安排了一個挺重要的職位,心中感激不已。于是,主動請纓道:“倘若明公對我信任,則我去勸降華歆?!?p> 孫策眼前一亮,開會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拉人入伙之前,總是要看看這個人對事業(yè)的忠誠度嘛。君不見,梁山好漢各個人命在手,否則,不準上山。只有如此,才能同心同德、同酒同肉、同床同席,總之,一切以“同”為最。其口號便是,好基友,一輩子。
太史慈繼續(xù)說道:“我為明公探知華歆的底細,是攻是降,便由明公決定。”
孫策連連稱號:“不知子義需要多少兵馬?”
太史慈想了想:“幾十人便可?!?p> 此時的孫策軍隊,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兩三萬人,可依舊讓孫策感覺捉襟見肘。原因無非幾點:連年征戰(zhàn),士兵苦不堪言,導致作戰(zhàn)情緒低落且抵觸。二來,此時正在準備討伐劉勛、黃祖,因此,糧草有些緊張。而豫章郡說到底,在戰(zhàn)略規(guī)劃上占了一小部分的地位,于此時的孫策而言,意義并不大。
此時聽到太史慈說,只要幾十人,孫策如何不好高興?一將而抵百萬雄兵,誠如斯言啊。
第二天,孫策為太史慈擺酒送行。
這里,既沒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基友情感,也沒有“霸陵垂柳又傷別,一杯素酒萬里塵。”的君臣之愛,更沒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互相吹捧。有的,只是不放心、隔閡跟猜疑。
太史慈飲了一碗酒,道:“明公就此別過,我太史慈去去就來?!?p> 孫策點點頭:“這‘去去就來’是多久?”
太史慈回答道:“六十天?!?p> 孫策稱贊道:“好,那就一言為定!”
望著太史慈一騎絕塵的背影,孫策身邊的諸將懷疑道:“太史慈這一去,怕是再也回不來了。明公,你這是放虎歸山啊。”
孫策當然知道這種后果,但古訓說的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已經(jīng)把話都說明白了,再反悔可就太讓人貽笑大方了。于是強裝笑顏道:“子義若是背叛我,他還能去哪里呢?”
諸將搖搖頭:“天下之大,以太史慈的名聲和武功,能去的地方太多了。投奔袁紹、曹操也未可知啊?!?p> 孫策斷然道:“以子義的聰明,他定然知曉一事。袁紹和曹操固然實力強大,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子義肯定不會前去投奔。為什么?因為沒有他的用武之地?!?p> 的確,跟著強人混雖然很好、有面兒,但一個武將如同謀士,不能盡展自己的才華,又何必跟著他們?
諸將斷定,孫策這次看走眼了??隙醋哐哿恕?p> 太史慈自然不是沒準備而來,在見到華歆之前,已經(jīng)其為人的底細摸排清楚了。
其大致簡介如下:華歆,字子魚,今山東禹城人。
漢靈帝時期被舉孝廉,后來生病辭官。何進奪權(quán),將他招致身邊,任尚書令。
公元188年,天下大亂,豫州刺史王芬想要廢除漢獻帝,邀請華歆加入。華歆當然拒絕了,這種大逆不道的事,聰明人都不會參與。
公元190年,董卓遷都,華歆又生病,從藍田來到南陽。此時的袁術(shù)便在南陽,于是,華歆給袁術(shù)出謀,讓其攻打董卓。這種要命的事情,袁術(shù)當然不會參與,當下便拒絕了。
深感袁術(shù)無用的華歆,便離開南陽,來到了徐州,任豫章太守。
在豫章任上,華歆克己奉公,清正廉明,深受地方民眾愛戴。
六年后的公元196年,劉繇病死,華歆的手下規(guī)勸他為豫章之主,華歆斷然拒絕了。
通過華歆的簡介,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大致為人:??只適合做官,不適合打仗。
他是徹底的文官,不是大體的武將。僅此而已。
所以,太史慈才敢打包票,率領(lǐng)幾十人來找華歆。
文官最好對付,因為他們講究規(guī)矩,講究情義,講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