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超過3米的巨大身體躺在實驗臺上,近距離觀看還是頗為震撼。這具身體呈灰白色,周圍放著數(shù)臺設備與它相連,有工作人員正在記錄數(shù)據(jù)。它的頭部形狀跟人類相似,但頭頂更寬大,兩側(cè)臉頰瘦削,五官按照比例都比人類要小,放在這么大的腦袋上顯得相當闊綽。連接頭部和軀干的脖頸很短,但非常粗壯,應該是要承受巨大頭部的緣故。它四肢修長,手臂除了肩部、肘部和腕部外,還有一處大關節(jié),應該比人類更靈活。雙腿的結構與人類相同,而‘手’和‘腳’均只有4指。它的軀干在身體的整個比例較人類要小不少,而且能看到兩側(cè)十幾根非常粗壯的‘肋骨’輪廓。
“它……好瘦?!蓖鯗Y明看著外星人身體說道,身高3米,雙臂垂下時,肘關節(jié)已經(jīng)超過了軀干下端,的確能給人瘦長的感覺。而且,它的腰部以下,也就是臀部和雙腿的長度是腰部以上的2倍有余,這更加強了這種瘦長的感官。
“嗯,的確給人這種感覺?!表n延生同意。
“它們跟人類長得倒是蠻像的,也有類似人類的五官和四肢,發(fā)達程度也相差不大,只是我覺得它這個樣子應該并不正常?!痹祭@著實驗臺走了一圈后,看了看設備上的圖形說道。
“怎么說?”韓延生開口詢問。
“我懷疑它的肌肉已經(jīng)萎縮了,是長期營養(yǎng)不良導致的,從這些設備的數(shù)據(jù)來看,它應該是沒有生命體征了,不過我們這些設備畢竟是給人類使用的,現(xiàn)在倉促用到外星人身上,可能會有些不準確?!痹挤治龅溃吹酵庑侨说氖直凼指砂T,“對了,韓將軍,你們剛發(fā)現(xiàn)這個外星人的時候是什么情況?”
“昨天接到匯報時,說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飛船,在飛船不遠處還有個休眠艙,里面有個外星人,我立即讓他們將飛船和休眠艙都送到5所來……”韓延生剛說到這,袁萍立即問道:“韓將軍,你說還有個休眠艙,在哪里?”
“也在5所,不過不在24層,這里是臨時整理出來的,很多儀器也還沒有搬過來,休眠艙因為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打開,所以可以直接拿來逆向分析,就留在了檢測室,也就是地下2層?!?p> “那我可以去看看嗎?”
“當然可以,不過我建議你們兩位還是先休息一下,不著急這么一會。等我安排人將所有東西都搬到這里來之后,你們就可以集中在這里工作?!表n延生笑道。
“那好吧,一時半會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說起來還真是有點困了。這些發(fā)現(xiàn),可真讓人期待!”袁萍也笑著說道。
“那我也去休息一下,這些東西可有得忙的?!蓖鯗Y明說道,從他的語氣可以看出來,他同樣對即將到來的工作充滿期待。
“好的,那我?guī)Ф蝗ツ銈冃菹⒌姆块g?!闭f完,韓延生帶著王淵明和袁萍離開了地下24層,領著他們來到位于地上3層的兩個房間門口。
“那就不打擾二位了,我也有事要處理。上面可是非常重視這次的事情?!表n延生伸出食指,指指天花板說道,“對了,等下面,就是地下24層布置妥當,以后就都按照正常作息時間工作吧,如果累壞了兩位,那就得不償失了,其他的科研人員我也會安排人通知?!?p> 三人告別,就此分開。
數(shù)小時后,袁萍從床上醒來,看到陌生的環(huán)境,她知道昨晚的一切不是夢,她的確接觸到了外星文明——神奇的飛船,怪異的外星人。
她從床上下來,看了一眼墻上顯示屏的時間,09:11,已經(jīng)這么晚了!昨晚在地下24層因為太過興奮而沒有睡意,但回到房間后困倦感卻突如其來,她倒頭便沉沉睡去。
走進浴室,在淋浴時,她一直閉著眼整理思路,外星人為什么會來到地球?它又是怎么死亡的?建造飛船的材料是什么?飛船又是以何種動力驅(qū)動?這種動力的來源是什么?長吁一口氣,袁萍知道,現(xiàn)在的問題太多,未知也太多,需要一步一步來。
來到地下24層時,袁萍看到擺放外星人尸體的實驗臺旁邊多出了一個橢圓形的物體,看樣子應該就是之前韓將軍所說的休眠艙。此時實驗臺上并沒有外星人尸體,應該是已經(jīng)被冷凍了起來,大概是因為她來的較晚的緣故,目前還沒有搬出來,想到這里,她的臉色微微一紅。
遠處,王淵明教授正在領導著一些研究人員對飛船進行勘測,不時在設備上操作著,他眉頭緊鎖,神情專注,應該是遇到了難題。
袁萍立即來到實驗臺旁邊,幾位工作人員正在調(diào)試設備,昨天對外星人尸體進行檢查時,發(fā)現(xiàn)各種針對人類的設備都有許多地方需要調(diào)整,以便更好地對外星人尸體進行分析,在有一定把握后,再進行解剖。袁萍吩咐幾位工作人員將外星人尸體從大廳角落的冷凍艙中取出,放在實驗臺上,也開始投入到工作中……
此后,王淵明和袁萍白天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地下24層這個大廳工作,從早上八點半工作到晚上9點以后,如果當天有任何進展,則會延長一點時間,但晚上一般不會超過12點。這是韓延生提議的,他認為凡事應該“細水長流”,況且他們的工作很多時候不是工作量大小這么簡單。除此之外,他們還分別離開過幾次5所,為的就是安排原單位的一些事務,邀請以前的同事參與項目,以及跟家里溝通,讓他們不要擔心等等。這期間都有兩名工作人員陪同,說是保護,實則是確保他們不會泄密,不過這種事王淵明和袁萍也不是第一次經(jīng)歷,所以都表示理解。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的研究在此期間有了不小的進展,在進入5所的第二個月時,王淵明已經(jīng)領導小組對飛船全身進行了數(shù)次量子光譜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飛船外殼的建造材料是一種地球上沒有的重金屬合金,比地球上最重的金屬鋨的分子質(zhì)量還要大很多倍。而對飛船質(zhì)量的測定發(fā)現(xiàn),即便整艘飛船都是這種合金建造而成,質(zhì)量也不可能這么大。通常一艘飛船的外部結構都是要求最高的,往往采用最堅硬的材料建造,而內(nèi)部材料會考慮實用性,況且飛船內(nèi)部肯定要留下足夠的空間供宇航員活動,這就進一步降低了平均質(zhì)量。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王淵明,直到后來與袁萍共同分析休眠艙時,一次偶然的行為才有了發(fā)現(xiàn)。
他們將外星人尸體重新放回休眠艙,發(fā)現(xiàn)休眠艙突然有了電磁波反應,他們立即展開分析,最終確認休眠艙已經(jīng)啟動并開始對外星人的身體進行掃描,似乎是做身份確認。但可能是因為外星人已經(jīng)不是活體,所以身份確認不通過,沒有后續(xù)動作。之后王淵明嘗試自己躺了進去,休眠艙內(nèi)居然亮起了綠色的燈光。原來需要使用外星人的身體激活休眠艙,然后另外一個生命進去就可以通過驗證。他們對飛船的這個設定一度非常疑惑,因為這是非常明顯的安全漏洞,直到后來很久才明白這是外星人故意而為之。
當時,在休眠艙燈光亮起時,不遠處的飛船也有了反應。它輕輕地降落了下來,飛船的一邊突兀出現(xiàn)了一道巨大的缺口,看起來像用于是出入的門,而門所在位置的外殼卻不翼而飛,誰也沒看清到底是怎么不見的。透過這扇門往飛船里面看去,發(fā)現(xiàn)飛船內(nèi)部不止一層,能看見的部分是飛船的下層,內(nèi)壁上有一些按鈕和一張顯示屏。內(nèi)壁的左側(cè)有一個巨大的固定架,應該是休眠艙原來的位置,右側(cè)有一個圓柱形的透明裝置,裝置的一側(cè)也有一個門形的缺口,應該是升降梯。
王淵明和袁萍相繼進入飛船,四處打量了一番之后,王淵明便走進右側(cè)的升降梯內(nèi),這時他腳下的地板開始向上升起,托著王淵明來到了飛船更上層,接著袁萍也乘坐升降梯來到這里。上層也有一些按鈕,跟下面一層不同的是,這里的內(nèi)壁環(huán)繞著一個360度的巨大顯示屏,通過對飛船這一層的高度和形狀觀察,很容易確定這里就是飛船的頂層,也就是飛船只有兩層。
不久,王淵明和袁萍離開了飛船,目前沒有獲得更多的線索,王淵明安排了幾位研究人員們進入飛船,對他們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接下來,需要聯(lián)系韓延生,讓他邀請一些機械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yè)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后續(xù)對飛船的研究應該需要更專業(yè)的人士前來才行了。
此外,通過對外星人的解剖,袁萍推斷,這個外星人所在的恒星系應該跟太陽系相似度極高,其本身所在的行星也應該是一個類地行星,因為它的身體構造跟人類驚人相似。它的身體也可以分為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jīng)組織四大組織。內(nèi)臟數(shù)量和位置跟人類雖然不同,但總能找到職能接近的某個部位,比如它的身體里承擔心和肺功能的就應該是同一個器官,而肝臟的職能又似乎被兩個不同的器官承擔,一個負責調(diào)節(jié)新陳代謝,另一個則負責分泌一種作用類似于膽汁的液體。它的外生殖器明顯,但跟身體大小的比例卻明顯小于人類,由于沒有見過另外一種性別,袁萍暫時認定這具外星人尸體屬于男性。從身體受損程度判斷,他應該是很久以前就死去了,他的皮膚、肌肉、內(nèi)臟甚至骨骼都有不同程度的撕裂,之所以尸體沒有腐爛是因為一直待在休眠艙中。
經(jīng)過與團隊的討論和與王淵明的交流,袁萍認為這個外星人應該是一開始待在飛船的休眠艙中在宇宙中航行,但飛船長時間的航行使得休眠艙中的養(yǎng)分慢慢枯竭,他的身體開始萎縮而變得非常瘦削,之后不幸地在休眠艙中死去。此時飛船并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xù)航行,但并沒有航行太久飛船就遇到了變故,在變故中飛船受到重大創(chuàng)傷,然后來到了地球,是機緣巧合還是預先設定就不得而知了,至于休眠艙中的尸體也因巨大的撞擊撕裂了部分組織和器官。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發(fā)現(xiàn)休眠艙時,它是在飛船的外面而非飛船內(nèi)部,很可能是飛船著陸后,檢測到宇航員生命體征已經(jīng)很低或者消失,就立即將休眠艙彈出,以期能夠第一時間被發(fā)現(xiàn)而得到救治,畢竟其他星球的智慧生物即便是文明程度更高,但對于不熟悉的飛船也很難第一時間打開。
來到5所的第三個月,機械自動化、計算機、材料科學方面的數(shù)名科學家到場,同時帶來了自己的工程師團隊,對飛船和休眠艙展開全面細致的調(diào)查。不久后,針對這次零級事件,國家正式簽發(fā)行動編號“Ci-Contact0001”,代號“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