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之中,君臣對答。
李勣續(xù)道:至于皇四子李泰,生母乃是長孫皇后,雖然排行第四,但實為嫡次子。又才華橫溢,且禮賢下士,故不但極得太宗溺寵,且深得朝臣稱贊,寵冠諸王。
鏡頭閃回,李勣回憶往昔之事。
自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fā)被廢,太宗李世民思及齊王李祐謀反在先,漢王李元昌隨之,魏王李泰又謀奪嗣,不由深為懊惱,便召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三臣,皆至兩儀殿中。
三臣之中,一為皇親,一為文首、一為武魁。
太宗問道:我三子一弟,實傷朕心。今欲更立太子,卻不知更應(yīng)該相信何人!
說罷流涕,一時萬念懼灰,竟撲倒御床,拔出佩刀,意欲自殺。
長孫無忌上前抱住太宗,李勣奪過佩刀,房玄齡跪倒在地,扯住龍袍。三人一齊勸慰:平民尚不能保妻賢子孝,況帝王之家乎?陛下休惱,亦擇其賢者,更立為太子。
太宗難過半晌,向門外一瞥,看到晉王李治正在廊下侍立,由此問道:此子如何?
長孫無忌道:臣謹(jǐn)奉詔令!群臣如有異議者,請將其立即斬首。
房、李互視,俱各無辭。因知其妹長孫皇后所生三子,長子李承乾被廢,次子李泰奪嗣獲罪,已無緣太子之位。只惟此三子李治,方是自己親外甥也。
太宗遂道:你三人既與我意見相同,但不知眾議如何?
長孫無忌:晉王仁德孝順,天下歸心。請召集百官詢問,如有不從,是臣等有負陛下。
此等立嗣要事,太宗豈能再問眾臣?但慮李治性情懦弱,又對長孫無忌道:雉奴懦弱,恐不能守護社稷。吳王李恪英武果斷,我欲立為太子,卿謂如何?
長孫無忌驚呼:陛下豈可出爾反爾?
太宗見他急切之狀,不由笑道:是否因為李恪不是卿之外甥,你才極力反對?
長孫無忌:太子仁厚,乃守成之主。且儲君至重,關(guān)乎天下氣運,朝堂安定,怎能多次更改!臣為國家社稷為計,請陛下熟思。
太宗點頭,只得作罷,于是便以李治為嗣,立為太子。
高宗李治聽罷李勣密奏,這才大悟,深為感激娘舅,亦嘉賞李勣直言不諱。于是下詔,將胞兄李泰遷升濮王,允其開府于均州鄖鄉(xiāng),設(shè)置僚屬,車服珍膳,特加優(yōu)異。
至永徽三年十二月癸巳日,濮王李泰薨逝,年僅三十三歲。
高宗十分傷心,特命以“詔葬”之禮治喪,是乃有唐以來最高喪葬規(guī)格。為之輟朝,追贈為太尉、雍州牧,又請法藏禪師為其往生祈福。
字幕:永徽元年正月,新年伊始,唐高宗李治冊命嫡妻王氏為皇后。
愈加尊禮長孫無忌,使與褚遂良同心輔政,百姓阜安,頗有貞觀之治遺風(fēng)。
永徽元年六月,隴右道大總管高侃進擊車鼻可汗,追至金山擒之,車鼻可汗部眾俱都降唐。高宗以為大吉之兆,詔命將其安置在郁督軍山,設(shè)置狼山都督府,以統(tǒng)領(lǐng)之;又在突厥故地,設(shè)置單于、瀚海兩個都護府。
單于都護府領(lǐng)狼山、云中、桑乾三都督,蘇農(nóng)等十四州;瀚海都護府管領(lǐng)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以及仙萼等八州。以突厥各部酋長為各州刺史、都督。
永徽元年八月,高宗李治重新冊命布失畢為龜茲王,與那利、羯獵顛還國主政。
英國公李勣時年五十六歲,因見天下無事,欲專心入山授徒,光大鬼谷門派,由此再三上書,托病為由,固求解職。
高宗李治拗李勣不過,于是詔許解其左仆射之職,以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休致,可五日一朝,可十日一朝。但若朝中有事,須隨叫隨到。
李勣拜謝而出,由此心靜身閑,常至驪山、華山及終南山中,或拜見驪山派掌門師母紅拂女,或求教于華山派掌門,或求仙訪道,瀟灑如同神仙。
十月己未日,監(jiān)察御史韋思謙上疏,劾奏中書令褚遂良倚仗權(quán)勢,強行低價購買中書省翻譯官家田地。高宗詔命刑部,核查此案。
大理少卿張睿冊稽審之后上奏,以為地價系依當(dāng)時標(biāo)準(zhǔn)評估,褚公并無罪過。
韋思謙不服,上疏奏道:估價之設(shè),是備國家征購臣民私產(chǎn)時所須;臣下間私自交易,豈得以朝廷準(zhǔn)估為定!張睿冊舞文弄辭,附下罔上,其罪當(dāng)誅。
高宗見此,遂命左遷褚遂良為同州刺史,貶張睿冊為循州刺史。
韋思謙敢于劾奏當(dāng)朝宰輔重臣,由此名揚朝野,天下皆知。
公元651年,永徽二年辛亥,春正月乙巳日。
唐高宗詔命,以黃門侍郎宇文節(jié)、中書侍郎柳奭,并升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柳奭乃為光祿少卿柳亨兄長之子,王皇后舅父。
與此同時,左驍衛(wèi)將軍、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招集離散,廬帳漸盛。因聞太宗已崩,便復(fù)起自立之心,謀襲取西、庭二州。
庭州刺史駱弘義聞知其謀,上表進言其事,高宗遂遣通事舍人橋?qū)毭黢Y往瑤池慰撫。
橋?qū)毭魍f賀魯,恩威并用;賀魯以為此時自己尚非唐朝敵手,遂聽其勸,令長子咥運入宿宮衛(wèi)。高宗授為右驍衛(wèi)中郎將,尋復(fù)遣歸。
未料咥運非但不感唐天子恩典,反勸說其父擁眾西走,擊破乙毘射匱可汗。阿史那賀魯聽從其子,遂發(fā)舉族之兵,西擊乙毘射匱可汗,一戰(zhàn)大勝,并吞其部眾。
賀魯既由是威大震,遂建牙帳汗庭于雙河及千泉,自號沙缽羅可汗。
咄陸五啜、努失畢五俟斤聞風(fēng)而至,皆都舉部歸之。賀魯乃復(fù)擁兵眾數(shù)十萬,又主動與乙毘咄陸可汗連兵為盟,處月、處密及西域諸國多為附庸。
于是便以己子咥運為莫賀咄葉護,正式宣布叛唐自立。
所謂咄陸五啜,乃屬突厥官職名稱,分別乃謂:處木昆律啜、胡祿闕啜、攝舍提暾啜、突騎施賀邏施啜、鼠尼施處半啜。其中胡祿闕啜,乃是賀魯女婿;弩失畢部卻稱為俟斤,有五俟斤乃謂:阿悉結(jié)闕俟斤、哥舒闕俟斤、拔塞干暾沙缽俟斤、阿悉結(jié)泥孰俟斤、哥舍處半俟斤。其中阿悉結(jié)闕俟斤最強盛,擁有數(shù)十萬精兵。
賀魯繼立汗位,便命咥運率部入侵庭州,攻陷金嶺城及蒲類縣,殺略數(shù)千人。
唐高宗聞?wù)f賀魯反唐,詔令討伐。
乃命左武衛(wèi)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衛(wèi)大將軍契苾何力同為弓月道行軍總管;右驍衛(wèi)將軍高德逸、右武衛(wèi)將軍薩孤吳仁為副總管,撥調(diào)府兵三萬,再加回紇騎兵五萬迎擊。
大軍未發(fā),庭州刺史駱弘義獻計:安國以信,馭狄以權(quán),理有變通。賀魯保一城,方寒積雪,謂唐兵必不來,宜乘此一舉滅之。遷延及春生變,縱不率連諸國,必遠跡遁去。且處蜜、處木昆等亦各欲自免,若留不進,彼與賀魯復(fù)合矣。今雖嚴(yán)冬風(fēng)勁,兵苦皸墮,又不可久留以費邊糧,使賊得堅黨附、賒死期也。請寬處月、處蜜等罪,專誅賀魯,除禍務(wù)本,不可先治枝葉也。愿發(fā)射脾、處月、處蜜、契苾等兵,赍一月食,急趨擊之,大軍住憑洛水上為之景助,此驅(qū)戎狄攻豺狼也。且戎人藉唐兵為羽翼,今胡騎出前,唐兵躡后,賀魯窮矣。
唐高宗覽奏,極力稱善,詔令駱弘義為參贊軍師,相助梁建方策劃指揮。
大軍到至庭州,急趨而前,欲發(fā)射脾、處月、處蜜、契苾等兵,然而處月部朱邪孤注卻帶兵依附賀魯,據(jù)守牢山以抗唐軍。梁建方與契苾何力引軍奮勇攻擊,朱邪孤注力經(jīng)招架,便即全軍潰退。唐軍追趕五百里,復(fù)殺其部眾五千人,俘虜朱邪孤注及渠帥六十以歸。
梁建方等雖然獲此全勝,但未傷阿史那賀魯分毫,又打草驚蛇,駱弘義所謀未遂。
便當(dāng)此時,焉耆王婆伽利卒。唐高宗遂遣突騎支還國,詔加右武衛(wèi)將軍。
時有金州刺史滕王李元嬰,太宗李世民之弟,畋游無節(jié),數(shù)度半夜歸來,命開城門。百姓以為外敵來侵,每被驚擾,不得安眠。
又喜在城中引弓彈人,或埋活人于雪堆之中,以為戲笑。
御史上書彈劾其事,高宗便賜詔書切責(zé)痛斥:古來取適之方,亦應(yīng)多緒,晉靈公荒悖之事,何足為則!朕以皇叔乃為至親,不能致王于法,今此寄書,王豈無愧于心!
又聞李元嬰與蔣王李惲皆好聚斂民財,乃賜諸王絹帛各五百段,獨不賜予二王,并下詔敕:朕聞滕叔、蔣兄自能經(jīng)紀(jì),不須賜物;給麻兩車,以為錢貫。
鏡頭閃回,補敘滕王之事。
字幕:李元嬰,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亦是最幼之子。
貞觀十三年,太宗將幼弟封為滕王,在其封地建立行宮,命名滕王閣。滕王甚能做作,更喜驕奢淫逸,初到封邑便大興土木。因在滕州十六年,招至民怨沸騰。
高宗即位,將其貶到蘇州,轉(zhuǎn)任洪州都督,治所南昌。
李元嬰不改在滕州所為,復(fù)選贛江之濱,廣聘能工巧匠,又修起一座樓閣,高插云天,氣勢磅礴,亦名滕王閣。
九年之后,李元嬰改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依然按宮苑格局,在嘉陵江畔玉臺山腰建起一處規(guī)模宏大行宮,則就是杜甫詩篇中所題閬中滕王閣。
閃回結(jié)束。永徽二年八月,己巳日。
高宗李治下詔,升任于志寧為左仆射,張行成為右仆射,高季輔為侍中。
是月郎州白水蠻反叛,寇掠麻州,攻奪縣衙。朝廷聞報,乃遣左領(lǐng)軍將軍趙孝祖等發(fā)兵討伐。趙孝祖引軍奮擊,歷經(jīng)十?dāng)?shù)戰(zhàn),終將禿磨蒲擒獲斬殺。
閏九月,長孫無忌等刪定律令格式呈獻。唐高宗詔令頒布天下,行之四方諸州各縣。
冬十一月,特浪羌酋董悉奉求、辟惠羌酋卜檐莫,各率部落前詣茂州,要求內(nèi)附大唐。與此同時,竇州及義州蠻酋李寶誠等唆使部民造反,朝廷復(fù)使桂州都督劉伯英往剿。
劉伯英剿撫并用,終討平之。
郎州道總管趙孝祖既斬殺白水蠻酋禿磨蒲,諸蠻皆遁入山林,不敢再出。
十一月中旬,其地忽降大雪,蠻人在林中難耐饑凍,死亡略盡。
趙孝祖修疏上奏:弄棟之西,更有小勃弄、大勃弄二川,酋長經(jīng)常扇動誘惑弄棟部民,反我大唐。其大小勃弄以西,卻與黃瓜、葉榆、西洱河相接,人眾殷實,多于蜀川。因彼處并無大酋長,諸部散落自保,彼此間好結(jié)仇怨,互不統(tǒng)屬。臣今既破白水,不如請以得勝之兵,四討弄棟周邊,平定大小勃弄,就便撫而安之。
高宗覽奏許之。趙孝祖遂率兵乘勝西進,殺小勃弄酋長歿盛,俘獲大勃弄酋長楊承顛,并擊破當(dāng)?shù)鼐勐?,就此壓服西南蠻。
平定西南獠人叛亂,又順勢平滅大、小勃弄,由此振旅還師,遣使向長安報捷。
高宗李治覽奏大喜,示與群臣:趙孝祖鎮(zhèn)守郎州一路,西南諸蠻再無憂矣。
是歲末,百濟遣使入貢。高宗欣慰之余,對來使說道:再勿與新羅、高麗相攻,不然吾將發(fā)兵討伐。
百濟使者唯唯稱是,歸報其王。來年春,吐谷渾、新羅、高麗、百濟并皆遣使入貢。
永徽三年春正月,西北捷報傳來,說大將軍梁建方、契苾何力等人大破處月部落于牢山。又使副總管高德逸輕騎追之,行五百余里,生擒孤注可汗,斬首九千級。只因天寒地凍,馬缺牧草,故引大軍還師,以備牧草萌發(fā)再伐阿史那賀魯。
高宗大喜,剛欲敕令嘉獎,隨軍御史表章繼至,劾奏梁建方兵力足以繼續(xù)追討,因懼賀魯兵馬強盛而逗留不進;又高德逸敕令于邊塞以公款購買良馬,自取其神駿者以為私有。
高宗因梁建方等已建大功,故將御史奏章置之不問。
時有大理卿李道裕,趁機奏道:高德逸所取之馬既稱良駿,則必筋力異常,陛下雖然不罪功臣,但可沒收其私,以實中宮之廄。
天子不答,待李道裕出,乃謂侍臣:道裕身為大理卿,乃屬法官,進馬并非其本職。今日之奏,實是妄揣我意;豈朕行事不為臣下所信邪!朕方自咎,故不復(fù)罷黜道裕耳。
字幕:李道裕,生卒年不詳,京兆郡涇陽縣人。隋朝朔州刺史李充節(jié)之孫,唐右衛(wèi)大將軍李大亮之侄。父名李大通,在隋朝任千牛備身、通事謁者,因早死未仕唐朝。
高宗不納李道裕之議,遍觀朝賀群臣,忽想起托孤大臣褚遂良,便命將其自同州刺史任上調(diào)回朝中,復(fù)任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春三月,以宇文節(jié)為侍中,柳奭為中書令,以兵部侍郎韓璦守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六月戊申,遣兵部尚書崔敦禮為將,率領(lǐng)并、汾步騎萬人往戍茂州。
征發(fā)薛延陀部余眾渡河往西,置祁連州以使居之。
鏡頭轉(zhuǎn)換,歲月更迭。
李治即位第三年,便與近臣議立太子。
王皇后因未產(chǎn)子,其舅中書令柳奭便為皇后謀劃:我觀諸王之中,惟有陳王李忠生母劉氏微賤,無甚外家后臺勢力。皇后不如將其立為太子,則其必親附我妹。
皇后聽罷,連連稱是,便向高宗進奏。
柳奭又外結(jié)國舅長孫無忌,使其奏請于天子。如此內(nèi)外夾攻,高宗從之,遂立陳王李忠為皇太子,宣布大赦天下。
東宮即立,又詔以于志寧兼太子少師,張行成兼少傅,高季輔兼少保。
東宮太子之位方定,宮外皇親勛戚府中卻又暗流涌動,密謀政變。
故宰相房玄齡次子散騎常侍房遺愛,太宗李世民以愛女高陽公主嫁之。公主自幼驕恣,及房玄齡薨逝未久,便教房遺愛與長兄房遺直爭奪家財,既而反譖告房遺直無禮侵奪。
房遺直上書自辯,太宗深責(zé)公主,由是寵衰,公主怏怏不悅。及太宗駕崩,三年孝期已滿,公主又令遺愛與遺直爭訟于高宗面前。
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wù)之事,高宗李治不耐其煩,便將兄弟兩個皆貶出京城,房遺愛出為房州刺史,房遺直為隰州刺史。
高陽公主愈加憤恨,遂私養(yǎng)浮屠僧人智勖等數(shù)人于府中,俱是妖巫占測之類;又以厚幣賄賂勾結(jié)知掖庭令陳玄運,使其伺探宮省禨祥,步測星次吉兇,圖謀不軌。
更有寧州刺史駙馬都尉,每入朝時便至房遺愛駙馬都尉府,與其交款狎昵,并密謀道:若國家有變,當(dāng)奉司徒荊王李元景為主。
房遺愛信以為然,便與薛萬徹勾結(jié)在一起。
畫外音:荊王李元景,唐高祖李淵第六子,生母是為貴嬪莫麗芳。武德八年,任命為安州都督,貞觀初年任雍州牧、右驍衛(wèi)大將軍。貞觀十年徙封荊王,轉(zhuǎn)任鄜州刺史。永徽初年,進位司徒,實封一千五百戶。因?qū)叟录薹窟z愛之弟房遺則,便常與房遺愛往來。
永徽四年,李元景嘗言,曾夢見自己手把日月。
又有駙馬都尉柴令武,乃是老駙馬柴紹之子,尚娶巴陵公主。本來拜為衛(wèi)州刺史,但托辭巴陵公主有疾,羈留京師求醫(yī),因與房遺愛謀議勾結(jié)。
高陽公主以為權(quán)貴皆都集于己門,于是使人向皇帝誣告,說房遺直對自己無禮。
房遺直終于忍耐不住,亦上書揭露二弟遺愛及公主諸般罪狀,并痛陳道:若非其罪盈惡稔,恐累臣私門,臣焉肯自暴家丑!
高宗覽房遺直之奏,且驚且怒,遂命國舅長孫無忌親理鞫審,得其真情以報。
長孫無忌領(lǐng)命,因房遺直訴狀中皆有證據(jù),故此按圖索驥,將房遺愛夫婦、荊王李元景、駙馬都尉柴令武及其妻巴陵公主、武安郡公薛萬徹等人一網(wǎng)打盡,迅速鞠得謀反實情。
在審理案件之時,長孫無忌卻又徇私舞弊。因自己當(dāng)初向太宗力薦李治為嗣,與吳王李恪結(jié)仇,故此誘使房遺愛,使其攀咬吳王為同黨。
房遺愛本是個草包莽夫,便順其誘導(dǎo),因言是與李恪同謀,欲求立功贖罪,冀得免死。于是謀反案就此審決,報于高宗李治。
永徽四年春二月,甲申日,高宗下詔,命將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皆都斬首于市;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等皇親并賜自盡。
高宗恐遭天下物議,復(fù)問群臣:荊王乃朕叔父,吳王是朕胞兄,欲匄其死,可乎?
兵部尚書崔敦禮奏道:決計不可!若如此,當(dāng)年玄武門時,建成、元吉可得不死也。
高宗聞言悚懼,乃將朱筆勾除,皆命自殺。
薛萬徹臨刑之時,大聲向四周觀者叫道:我為鬼谷門弟子,平生戰(zhàn)功無數(shù),復(fù)有萬人之?dāng)?,可以留為國家以效死力。豈命運如此不佳,乃坐房遺愛無妄之罪,就此殺之耶!
劊子手聞言驚悚,第一刀沒有砍準(zhǔn),鮮血噴涌,其頭不落。
薛萬徹大吼:何不加力!
連砍三刀,這才斬下首級。
吳王李恪臨死,亦當(dāng)傳旨內(nèi)官之面,仰天罵道:長孫無忌竊弄威權(quán),構(gòu)害良善,誣害太宗之子。宗社有靈,當(dāng)不久族滅!
冤案既成,長孫無忌趁機清除政敵。
房遺愛被處死后,其兄梁國公房遺直、三弟朝散大夫房遺則、四弟谷州刺史房遺義都被流放。李恪同母弟蜀王李愔被流放巴州,改封涪陵郡王,客死于此。
江夏郡王李道宗、侍中宇文節(jié)、安國公執(zhí)失思力、譙國公柴哲威、尚書奉御薛萬備皆為長孫無忌政敵,亦都全部流放,李道宗并死于流放途中。
列位看官!只因長孫無忌為一己之私,只顧清除政敵,卻將皇親國戚中堪用人才掃蕩滌盡,便為此后武則天稱帝掃清道路,勢不可擋,夫復(fù)何言。
只因賢王及勛戚功臣諸如李恪、李道宗、薛萬徹、執(zhí)失思力等人皆被或殺或逐,以至后來武則天上臺,開始殘害李唐宗室之時,已無人能阻止。
所謂成也長孫,敗也無忌。又褚遂良與長孫無忌狼狽為奸,李世民若知兩個臨終托孤重臣如此,于九泉之下亦當(dāng)無語。
朝中連失李道宗、薛萬徹、執(zhí)失思力三員大將,武將班中已空。高宗無可奈何,只得再將開府儀同三司李勣請回,使為司空。
字幕:唐高宗永徽四年,夏五月。
日本天皇派遣唐大使吉士長丹,率副使吉士駒、學(xué)問僧道嚴(yán)、學(xué)生巨世藥等一百二十一人,同乘一船渡海來唐。同時另派遣唐大使高田根麻呂,率一百二十人乘另船赴唐。
是為日本自大化革新之后,首次遺使前來中土。
然而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fēng)云。至當(dāng)年秋七月,高田根麻呂等所乘船只行至薩摩國境,在薩麻郡鄰近海域遇難。
永徽四年夏,越南林邑王葛地遣使入貢長安,自請歸附唐朝。
林邑王原為范頭利,病卒之后,由太子真龍即立,卻被大臣伽獨弒之,繼而盡滅范氏。伽獨宣布自立,林邑國人不從,復(fù)立范頭利女婿婆羅門為王。
國人咸思范氏之德,復(fù)又驅(qū)除婆羅門,立范頭利之女為王,然而范女無有治國之能。
時有范頭利姑表弟諸葛地,因父為范頭利所殺,自己南奔真臘;大臣可倫翁定遂遣使往真臘迎回,使以女王為妻,然后代領(lǐng)林邑王位。部眾由此安定,并遣使入貢唐朝。
冬十月,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等人撰成《唐律疏議》三十卷,呈獻御覽。高宗李治觀之大喜,下詔命令頒行全國。
畫外音:此書被后世俗稱為《永徽律》,乃是現(xiàn)存最古老且是最完整封建法典名著,在全世界法律界均產(chǎn)生深遠影響。
便在此時,右仆射北平定公張行成薨逝,終年六十七歲。唐高宗廢朝三日,賞賜東園秘器,以少牢之禮祭祀,贈為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謚號為定。
張行成既死,唐高宗李治遂以褚遂良為右仆射,仍知科舉選官之事。
十二月庚子,侍中蓚憲公高季輔薨逝,年五十八歲。唐高宗下令厚葬,乃以兵部尚書崔敦禮為侍中,使其共輔國政。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朝堂,復(fù)說邊州。
便在長孫無忌在長安稽查房遺愛謀反之案時,在東南江浙睦州之地,亦出現(xiàn)一樁奇案,史稱為陳碩真妖言惑眾案。
字幕:陳碩真又名陳碩貞,睦州雉山梓桐源田莊里人。
陳碩真本是普通農(nóng)家女子,毫無家世背景。自幼父母雙亡,與妹妹相依為命;其后妹妹被鄉(xiāng)鄰收養(yǎng),陳碩真便到鄉(xiāng)宦人家?guī)凸?,這才能吃上飽飯。
浙江清溪縣山高谷深,河道交錯,物產(chǎn)豐富;亦正因如此,朝廷在此征收賦稅甚重。
此年清溪縣發(fā)生洪災(zāi),朝廷非但不開倉賑糧,還照樣征收賦稅,導(dǎo)致民不聊生,賣兒鬻女,流離失舍,餓殍載道。
陳碩真不顧安危,偷偷打開東家糧倉,救濟災(zāi)民。結(jié)果被東家發(fā)現(xiàn),捆綁毒打,遍體鱗傷、死去活來。眾鄉(xiāng)親沖入柴房,將其救出,逃入覆船山。
此山位于浙東三縣交界,四周鐵壁環(huán)繞,故亦稱鐵圍山,生有天然十門。陳碩真便在深山之中隱跡,療養(yǎng)傷勢。
忽一日,有一紅衣中年道姑到此,乃是現(xiàn)任驪山老母,三原李靖之妻紅佛女。因見陳碩真?zhèn)貙⑺?,遂出囊中丹藥救之,并傳以療傷健身之道,十?dāng)?shù)日后飄然離去。
紅佛女駐顏有術(shù),看似剛至中年,其實已近八十歲高齡。云游至此,也是陳碩真緣法,恰好遇到,便將其救活,并指點一些武藝訣竅。
陳碩真死里逃生,其后遂加入當(dāng)?shù)氐澜涕w皂宗,又利用當(dāng)時正往南方滲透摩尼教教義,大量發(fā)展信眾,決意反抗唐廷,自立為王。
鏡頭閃回,補敘摩尼教由來。
摩尼教又稱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源自古代波斯祆教,為公元三世紀(jì)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chuàng),在巴比倫興起。
摩尼父名跋帝,原住哈馬丹,曾為猶太別厄勒克塞派基督徒;母名滿艷,貴為波斯安息王室宗親。摩尼誕生于巴比倫北部瑪?shù)谂?,從四歲起就隨父在基督教派中生活。
二十四歲時,摩尼自稱受到神祗啟示,遂與厄勒克塞派決裂,來到泰錫封,與兩個追隨者開創(chuàng)摩尼教。后與信徒在波斯北部傳教,又取海路前往印度,使杜蘭國王皈依摩尼教。從印度回到波斯之后,得與薩珊王朝呼羅珊總督卑路斯結(jié)交,由此晉見沙卜爾。摩尼著《沙卜拉干》一書,概述摩尼教經(jīng)義。沙卜爾觀后大喜,遂許摩尼及其信徒在帝國內(nèi)傳教。
摩尼除派使徒向羅馬帝國傳教,更派弟子向東方傳教。由是時過不久,摩尼教已迅速發(fā)展成世界性宗教。
其后薩珊王朝瓦赫蘭一世繼位,受瑣羅亞斯德教主科德影響,改變對摩尼教寬容政策,傳喚摩尼前往貝拉斐朝廷,投入監(jiān)獄,三十五日之后死于獄中。
摩尼雖死,但其所創(chuàng)摩尼教傳播到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其教義不滅。三十年后,摩尼教徒在埃及已經(jīng)頗有聲勢,以致哲學(xué)家亞歷山大親自撰文與其論戰(zhàn)。
摩尼教在迅速傳播之中,遭到羅馬帝國政府粗暴迫害,同時亦迫害基督教。
基督教不久即獲得國教地位,復(fù)將摩尼教視為最危險對手,不遺余力壓制迫害。中國隋文帝在位期間,中亞摩尼教團與巴比倫的領(lǐng)袖分裂,以電那勿派名稱獨立。
閃回結(jié)束,書歸正本。
陳碩真在古寺中偶得摩尼教義,仔細推詳研究,便終得出結(jié)論:若依教義而言,明尊進行第三次召喚之時,喚出日光佛,日光佛喚出十二童女,化為電光佛。則日光佛現(xiàn)童男微妙相,以癲發(fā)五種雌魔;電光佛則現(xiàn)童女端嚴(yán)身,以狂亂五種雄魔。由此說來,我則便是電光佛之化身,專為狂亂世間雄魔而來也??v觀當(dāng)今世界,官府苛刻生民,富戶欺壓良善,哪個不是雄魔?如此黑暗世界,必須打破,還我光明不可!
由此終于大徹大悟,遂以電光佛轉(zhuǎn)世化身自居。
陳碩真便向山民散布消息,說自己是驪山老母弟子,九天玄女下凡,號稱赤天圣母,掌握奇門遁甲,可驅(qū)使六甲神祗;并得《鬼谷秘籍》,掌握帝王之術(shù)。
猶恐鄉(xiāng)民不信,且將驪山老母所授飛劍斬首之法試之松柏,無不應(yīng)聲而斷。
浙東諸部愚民有甚見識?由是信之不疑,皆哄傳陳碩真騎虎升至仙山,并得受仙法,才能起死還生,身上重傷好得神速。
陳碩真因果然曾得紅拂女所賜丹藥,身上傷痕一無所留,并且用藥之后膚如凝脂,光滑無比。于是展示女徒,眾鄉(xiāng)民愈加信以為神,爭來歸附,愿為信徒。
其后未久,陳碩真見信徒過萬,便謂時機已到,遂遣弟子向諸縣鄉(xiāng)野傳出信息,宣稱自己已得到驪山老母神諭,將要羽化登仙,屆時諭令眾徒皆來山中觀禮。
此訊一出,浙東諸州大嘩,皆為傳播。只因其事過于張揚,有人向官府告密:陳碩真與其信徒約期成仙升天,豈有此理?則升天是假,圖謀不軌是真。
官府信以為然,派人四出搜尋,將陳碩真擒回州府。幸好眾多鄉(xiāng)親積極籌措資金,信徒中亦有豪富之家,大出資財賄賂州官,打通關(guān)節(jié),才使陳碩真無罪釋放。經(jīng)歷此次風(fēng)波之后,陳碩真便覺若不盡快起義,恐怕以后再無機會,于是加緊活動。(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