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是趙括,人在長平

第十六章 遠程攻防,一路血色

我是趙括,人在長平 山中料石 2124 2021-11-28 00:18:13

  嗚嗚嗚……

  號角再起,趙軍東岸軍陣緩緩而動。

  面對著平緩區(qū)域的是騎軍方陣,他們能夠依靠戰(zhàn)馬的速度快速通過死亡平原,規(guī)避秦軍弓兵的襲擊。而面對壁壘,騎軍的辦法不多——壘土法算是其中最好的辦法了。

  在最前面的幾排騎軍,皆著重甲,戰(zhàn)馬眼睛也被蒙住,關鍵部位更是有甲胄覆蓋。因為他們要承受最先最重的打擊。他們除了腰間的彎刀外再無其他武器,這是為了減輕戰(zhàn)馬的負重,同時每人背了一大袋的土塊,需要他們扔到壁壘之下——三排的土袋,足以在壁壘前鋪就一條坡度,為后續(xù)的騎軍沖鋒提供有利的地形。

  在背土的騎軍后面是手持短弓的騎軍,他們要為前軍提供一定的弓箭火力壓制以減輕壓力,同時他們需要通過自身的沖鋒,將前軍鋪就的土坡壓牢以保證后續(xù)騎軍突入通道的順暢。

  最后面的騎軍則是手持長矛,腰佩彎刀的突騎軍,他們是騎軍真正的搏殺主力,負責突入壁壘,斬殺敵軍。

  在有丘陵起伏的地區(qū),趙軍部署的則是步軍方陣,可以依靠起伏的地形規(guī)避一些空中打擊。

  在步兵陣最前面的毫無疑問是兩排的盾兵,左手持有長盾,右手握著制式佩刀。

  盾是由木質的底芯制成,上面蒙上一層浸潤過油的牛皮,四周再以鐵皮固定,中間又釘有鉚釘,鐵皮加鉚釘?shù)脑O計讓箭矢很難釘在盾面,更難以穿透,而大且厚重的樣式給予了盾兵最大的防護。

  盾兵之后是兩排輕步兵,也是最最危險、最最厲害的兵種,他們身形不算魁梧,身無甲胄,更無頭盔,只有手中泛著寒光的長刀顯示著他們的勇武。他們是戰(zhàn)場的死神——跳蕩兵。行進中躲在盾牌之后,一旦接觸后便跳蕩出來對敵軍進行殺傷。而為了足夠的靈活,放棄了所有的防御,拿著最鋒利的長刀,專為收割敵軍,打破缺口而存在。

  跳蕩兵后是身著扎甲、手持長矛等長兵器的步卒,他們可以從盾牌上方的缺口伸出長矛給予敵軍殺傷,同時也能抵住敵軍的盾牌隔離出戰(zhàn)場,給自己的跳蕩兵和后方的弓兵騰出作戰(zhàn)空間。甚至如果騎軍來襲,長矛也能對騎軍造成一定的威脅。一寸長一寸強,在戰(zhàn)場之上長矛兵從來都是步軍的中堅力量。

  長矛兵之后,是身著鐵甲,左手綁著小盾,右手握著制式長刀的步卒,這是攀登壁壘的主力,有一定的防御力,也有不小的攻擊能力,卻都不太突出。(簡稱炮灰。)

  步軍陣后則是弓兵及其他的攻城機械部隊。

  咚咚咚……戰(zhàn)鼓響起!

  騎軍校尉揮劍一指,騎軍陣線呈錐形陣分批出發(fā),最前面的重甲騎兵很快將速度提升起來,隨后的弓騎兵不疾不徐地勻速前進,而最后的輕騎兵還在保存著體力,緩緩前行。

  隨后步軍校尉也是拔劍出鞘,盾兵將長盾舉起,一個個小的方陣組成鉤行之陣向壁壘推進。而弓兵也藏身于鉤行之陣后,正準備搭弓射箭。

  秦軍這邊聽到趙軍的號角聲,也是忙碌了起來。

  騎兵克星的床弩已經擺放到位,一百二十名壯漢正在緩慢地推動絞盤,進而拉開牛筋制作的弩弦,手臂粗細的“箭矢”被安放在床弩之上,巨大的三棱刃鐵鏃上還遺留著血色的斑痕,彰顯著它的武勛。(床弩的箭矢一般都是重復使用的,尤其是箭鏃,由于制作工藝要求十分高,用鐵也巨多,足夠堅硬使得戰(zhàn)后的損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戰(zhàn)后一般都會想辦法回收。血斑也就這樣留了下來。)

  拋石器已經從庫房中推了出來,石彈、火焰彈,更重彈藥已經擺放在一旁,幾十名兵卒在屯長的指揮下調整著拋石器的角度與位置。

  壁壘之上的滾木礌石已經堆滿一地,金汁已經被燒的冒泡,整個秦軍壁壘散發(fā)著一股股濃濃的糞臭味。(金汁——煮沸的糞便尿液,美名“金汁”,古代守城多用,不僅可燙殺敵人,且糞便骯臟,傷口多腐,難以醫(yī)治。)

  幾百米的距離,騎軍轉瞬已到近前!

  隨著一聲“放!”

  破空之聲伴著撕裂聲與慘叫聲,宣告秦趙血戰(zhàn)的開始。

  十余架床弩一齊發(fā)射,巨大的反震力在壁壘上震出一陣陣的塵煙,手臂粗細的箭矢晃晃悠悠、卻以極快的速度飛向敵軍,三角形的箭鏃泛著寒光,誓要將一切敢于擋在前面的物體——撕碎!

  一道鋼鐵洪流與“單薄”箭矢相互碰撞,血花頓時灑滿天空。

  趙軍重騎兵連人帶馬被秦軍床弩所洞穿,而最前面的騎軍,更是被床弩撕成了碎片。床弩箭矢破空的嗚咽之聲在洞穿三層人馬之后才漸漸消失。

  秦軍一陣歡呼,顯然很滿意床弩的效果。一旁的校尉極力壓制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吆喝著麾下士卒對床弩進行重新裝填。

  而趙軍重騎兵的鋒銳為之一鈍,但很快在校尉的調整下,新的鋒矢形成,來不及傷悲與膽怯,趙軍騎軍踏著同伴的尸體與內臟,繼續(xù)朝著秦軍壁壘前進。

  而此時,趙軍弓兵與弓騎兵的箭雨也已經到達秦軍的頭頂。

  “護!”秦軍各處校尉大喊道。

  一旁的秦軍盾兵趕忙將身旁的步卒護在盾牌之下,箭雨插在盾牌上,發(fā)出“叮叮當當”的聲響。但更多的箭矢還是落在了秦軍將士的身上,頓時秦軍壁壘哀嚎一片。

  趙軍還來不及高興,校尉趕緊大喊道“護!”他可不想變成刺猬。

  聽到自家將軍的招呼,步兵陣中的跳蕩兵和長矛兵立刻縮到長盾兵之后躲避箭雨襲擊,而手綁小盾的步兵則三兩人一組,將盾牌組合躲避箭雨。

  不多時,呼嘯的秦軍箭雨襲來,叮叮當當?shù)穆曇粼俣软憦貞?zhàn)場,由于趙軍有所防備,秦軍的箭雨沒有起到想要的效果。當然,由于手盾畢竟面積較小,又是兩三人共盾,只能防護道腦袋脖子等要害部位,盡管有所防御,卻也不是毫發(fā)無損。

  箭雨過后,校尉大喊一聲“進!”

  隨即步兵方陣迅速利用秦軍搭弓的間隙進行推進,而弓兵則立刻搭弓再度對秦軍發(fā)射。

  就這樣,你射箭我躲,我射箭你躲,趙軍步陣在付出幾千人代價后終于到達秦軍壁壘之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