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新皇帝登基,如果不處理一批舊臣,那么他的朝堂格局是非常難打開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是千古至理。
所以,李陳登基,先借著文官清流大臣之手,處理了魏忠賢和他的孩兒黨。
短短一個月不到,魏忠賢一案結(jié)束,朝堂官員就沒了五分之一。
因為魏忠賢作案時間太短,從他掌權(quán)到敗亡,總共才六年多。
案子結(jié)束后,很多贓物都能找到原主。
李陳為了表示自己的寬廣胸襟,把查抄的大部分金銀珠寶歸還受害者。
這也是為何,李陳為何執(zhí)意擴大紅丸案的主要原因。
你們這些大臣不是要我這個皇帝,不要與民爭利,要物歸原主嗎?
那好,魏忠賢一黨強取豪奪的民脂民膏,都物歸原主了。
那么你們就不要怪我,借助紅丸案,把你們這些大臣貪腐國庫的金銀財貨,也物歸原主,還到寡人的內(nèi)庫了。
三日時間過后,駱養(yǎng)性遞給了李陳一份奏折,上面列了三十多份抄家清單列表。
這份清單里,國庫和內(nèi)庫對半分,就算如此,內(nèi)庫還增加了兩千萬兩白銀。
福王之流的財產(chǎn)直接入了內(nèi)庫。
說起福王的財產(chǎn),李陳看到清單的時候,直接咬牙切齒。
先說田地,別的親王就蕃,朝廷賞賜田地頂多百頃,千頃。
而福王的田地十倍之。
更別說,除了田地,萬歷帝還把好些地方的鹽茶稅給了福王。
內(nèi)庫增加的兩千萬兩白銀,至少有一千五百萬兩都是福王貢獻的。
除了金銀田地,還有宮奴三萬余人。
呵呵,紫禁城里宮奴也就是一萬多人罷了。
福王的待遇是皇帝的三倍。
所以,當李陳拿到清單后,氣得火冒三丈,直接一腳踹飛了龍案。
嚇得駱養(yǎng)性,孫承宗,還有十幾個大臣跪在地上,良久不敢抬頭。
“真是國家蛀蟲!有這樣的人,國家如何不亡!”
“查,給朕查,看看還有誰如此狂悖忤逆,不僅要查親王公侯,還有那些大臣,不管是不是告老還鄉(xiāng),都要一查到底。家中田地超過一萬畝的,一律問一問,他們家的田地,都是怎么來的?!?p> 李陳借著脾氣撒潑,內(nèi)閣三個大臣,還有六部尚書,暗暗叫苦不迭。
如今大明開國都快三百年了,家中資產(chǎn)超過萬畝的,可以說,數(shù)不勝數(shù)。
每個府縣都有幾個,甚至十幾個。
如果真的按照李陳的嚴查來辦,全國都要被殺的血流滾滾。
偏偏這個時候,李陳氣在頭上,其他大臣根本不敢抬頭勸說。
君不見,這三個月里,朝廷大臣已經(jīng)少了五分之二了嗎?
這是一個真敢殺人的皇帝。
這些大臣碰到軟綿性子皇帝,不介意展示一下自己的脖頸硬。
但是碰到這種莽皇帝,大臣們更加是水太涼,頭皮癢。
最終還是孫承宗不得不梗著脖子,提出了意見:“陛下,如今新朝初定,實不宜繼續(xù)大動干戈。當然,這官僚欺壓良善,貪腐國帑,不能不查。不過,明年京察在即,倒也不必急于一時?!?p> 京察,是大明一代權(quán)相張居正提出來推行天下的。
當然,當初張居正提出京察,是為了考核官員政績。
現(xiàn)在的京察早就成了各黨派排除異己的手段。
“嗯,也好,就依老師所言,只是明年京察,那就麻煩老師多多費心了?!?p> 李陳嘴角微笑,點頭同意了孫承宗的提議。
當然,李陳并不是真的輕易放手。
頂多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孫承宗能做兩代帝師,明顯是個聰明人,也看出來李陳并不會善罷甘休,不過他為官還是挺清廉的,對那些貪官也是甚為憎惡。
剛才開口求情,也是為公,確實擔憂新帝登基,朝政不穩(wěn)。
如今李陳答應(yīng)緩一緩,孫承宗直接謝恩。
這事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大家繼續(xù)討論新的問題。
小冰川時期已經(jīng)來了十多年,內(nèi)地很多地方持續(xù)干旱,民不聊生。
李陳之前命欽天監(jiān)查看歷史上,是否有過類似情況。
欽天監(jiān)上報,有史料可以查證的,一共有兩次類似時期。
一次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持續(xù)了六七十年。
一次是唐末到宋初,同樣持續(xù)了六七十年。
李陳雖然命人尋找紅薯,棉花,但是這些農(nóng)作物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能推廣開來。
所以,現(xiàn)在更為急迫的事情,就是如何安置即將到來的數(shù)以百萬記的流民。
這一次,一向是透明人的禮部尚書率先開口了:
“回陛下,安南等南海藩屬國,已經(jīng)同意販賣糧食,具體數(shù)量,還有待商榷,右侍郎和鴻臚寺卿決定等明天開春就南下各國談判細節(jié)。只是不知,工部能提供多少海船來運糧?!?p> 工部尚書連忙上前奏道:
“陛下,天津,登州,金陵,寧波,舟山,廣州,六處港口已經(jīng)全力打造海船,只要明年,禮部和鴻臚寺能從安南,爪哇等藩屬國買來糧食,工部絕不會拖延后腿?!?p> 工部尚書和禮部尚書此刻有些鬧別扭。
這兩人都是新上任的,原來的六部尚書都是魏忠賢余孽,都被李陳拿下了。
這兩人雖然都是李陳新提拔的,不過一個是御史清流,一個是地方封疆大吏提拔上來。
完全不同的兩個利益集團,自然尿不到一個壺里,平時爭吵屬于常態(tài),更過分的時候,打起來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李陳坐在龍椅上,聽著幾個大臣依次匯報,然后用詢問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議。
這些大臣也都是人尖子。
和李陳相處三個月,基本上了解了李陳的辦事模式,以及各種喜好,習慣。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幾位大臣輕松應(yīng)對李陳的問題,最終大家弄出一個和稀泥的場面。
只要沒人要翻臉,基本上每次議政,都會是這樣的結(jié)果。
唯一的區(qū)別,就是李陳每天都要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這些大臣不得不每天也要了解各種時態(tài)。
這也間接促進了下面官吏的辦事效率。
整個大明從明面上來看,一副欣欣向榮的模樣,似乎,小冰河時期根本不會給大明造成什么影響。
原本西北的義軍流民也只是疥癬之疾。
但是,這些義軍流民會不斷襲擾大明十幾年,最終和野豬皮后裔推倒了大明這座兩百多年的古老王朝。
大明自己也是不爭氣,東南沿海已經(jīng)有玉米,番薯之類耐旱作物,偏偏掌權(quán)的文官只知道內(nèi)斗不止。
大明最終結(jié)局,真是應(yīng)了那句話,墻倒眾人推。
崇禎皇帝向大臣借錢,想讓自己的岳父做個代表,每人捐獻一萬兩。
結(jié)果,作為崇禎的岳父,周大土豪在捐了一萬兩銀子后,就去找周皇后哭訴。
周皇后讓自己父親體諒一下國事艱難,多做一點貢獻。
那周國丈寧死不肯多掏錢。
周皇后無奈之下,掏出了自己的體積錢五千兩銀子,本意是讓周國丈把這五千兩銀子用國丈名義捐出去。
結(jié)果,就是這周皇后的五千兩銀子,周國丈直接貪污了三千兩,只捐了兩千兩。
呵呵!
大明有這樣的滿朝文武,真是可悲,可嘆,可憐,又可憾。
算了,這都是現(xiàn)實世界的事情。
現(xiàn)在自己來了,這一切都會改變。
上中學(xué)時,老師教過,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決定了上層建筑。
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物質(zhì)決定意識。
“陛下,大行皇帝的廟號,禮部已經(jīng)把折子遞到內(nèi)閣了?!?p> 內(nèi)閣有三位大學(xué)士,孫承宗是首輔,次輔徐光啟是一名能臣,還有一個群輔是個名聲極重的人物——錢謙益。
李陳讓孫承宗做首輔,不僅僅因為孫承宗是兩代帝師,更因為他真的是大明朝唯一國之柱石,。
徐光啟做次輔,也確實是一員能臣,不說他翻譯西方文獻,編寫《農(nóng)政全書》之類的貢獻,單說他在軍事上的見識,也遠超常人。
可以說,徐光啟和孫承宗就是大明皇朝為數(shù)不多的長城,柱石。
至于錢謙益,水太涼,頭太癢,了解一下。
如果這些還不了解。
明末名妓柳如是,就是他老婆。
可惜了,柳如是那樣的美人,竟然嫁給了這樣的廢物。
這一世,李陳不會讓柳如是明珠暗投了。
“呈上來?!?p> 錢謙益沒有孫承宗和徐光啟的風骨,知道自己能做群輔,完全是因為李陳暫時找不到能做群輔的人,可以說,矮個子里拔了一個銼將軍。
知道自己不受李陳待見,錢謙益平時做事,就極為諂媚,喜好揣摩李陳心思做事。
“僖宗成皇帝?”
李陳看著眼前不熟悉的廟號,當即臉色難看起來。
倒不是說,這個廟號不好。
好吧,就是不好。
唐僖宗的生平作為了解一下。
“陛下,可是不滿意禮部的折子?微臣這就打回去,讓他們重新擬訂?!?p> 錢謙益不愧是老油條,一見李陳神色不對,立刻就表明自己的立場。
“嗯,我皇兄在位時,受小人蒙蔽,國事維艱,不過也是有不少貢獻的,”李陳也知道天啟帝這個木頭皇帝是個廢物,但他畢竟是自己親哥哥,所以,還是讓錢謙益給禮部帶話,廟號一定要好一些。
“陛下所言極是?!?p> 錢謙益聽了,連忙贊同,拱手行禮告退。
李陳看著錢謙益退去,心里開始思考崇禎帝時的名臣,這個時候都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