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周生的蹤跡,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胡昭趕緊撥轉馬頭,向來時的路縱馬疾馳,想要在周生動手之前攔下他。
學生跟他說,周生準備在半路截殺司馬懿,那周生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呢?
胡昭仔細思忖了一下,這一思量,直接展現(xiàn)了胡昭同志過人的思考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
他沒有去周生的故鄉(xiāng)潁川,也沒有去司馬懿的故鄉(xiāng)溫縣,更沒有去陸渾山課堂,而是去了潁川到溫縣的必經(jīng)之地——崤山。
果然,聰慧過人的胡昭同志,在崤山澠池一帶,找到了周生的蹤跡。
“你要做什么?!”
胡昭厲聲責問著眼前的周生及其同伙,眼中的怒火,似乎下一秒就要將他們吞噬。
周生心中一驚,老師怎么會突然出現(xiàn)呢?
但此時的他,已經(jīng)到了圖窮匕見的最后時刻了,忍耐了這么長的時間,終于換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周生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任何人都不能阻攔!
“我要殺了司馬懿!”
胡昭沒有想到平日里溫文爾雅的學生們,竟然會有如此兇殘的一面。
他定了定神,努力壓住胸中的怒火,平心靜氣說道:
“你不能殺司馬懿?!?p> 周生看著老師不容拒絕的眼睛,默默低下了頭,手中的屠刀握得更緊了。
“司馬懿不能活?!?p> 如此僵持下去,只怕會變成一場“能不能殺司馬懿”的討論大賽。
為了能夠救下自己的學生,胡昭同志決定發(fā)揮教育宣傳口的業(yè)務水平,以一口三寸不爛之舌,細數(shù)“能不能殺司馬懿”其中的利弊得失,同時佐以師生情感、道德感化的說教路數(shù),來規(guī)勸周生放下屠刀,回頭是岸。
可周生心意已決,對于胡昭的說教,沒有絲毫悔悟。
胡昭同志一看,周生仍然沒有放棄殺害司馬懿的打算,就知道感化這一招不好使了。
要不說咱們的胡昭同志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隱士呢,“最著名”這三個字,就代表著胡昭同志,是三國時期隱士里最有本事的一位。
事實證明,胡昭同志不是一個只會讀死書的窮酸腐儒,而是一個總結和借鑒規(guī)律的實踐者。
于是,他借鑒了“女人戰(zhàn)勝男人的慣用手法”——哭
是的,他哭了。
為了挽救自己學生的性命,一個高高在上的老師、隱士,就這么不顧形象的哭了起來。
胡昭同志蹲坐在地上,像一個受了委屈的農(nóng)婦,開始大聲哭訴,鼻涕眼淚一大把。
“如果你還在乎我們之間的師生感情的話,你就放了司馬懿這次吧!”
“如果你執(zhí)意要殺司馬懿,就先殺了老夫吧!”
周生眼見老師老淚縱橫,泣血勸告,胸中的仇恨終于被羞愧淹沒,他放下屠刀,長嘆一聲:
“今天要不是老師您極力相勸,我非殺司馬懿不可!”
“念在老師您的情分上,我饒他不死?!?p> 周生雖然暫時放棄了殺害司馬懿的計劃,但胡昭同志顯然是從袁紹和曹老板那里吸取了經(jīng)驗,沒有單純的聽信周生的一面之詞。
雖然東漢末年體制崩壞,但古人是十分遵守誓言的,如果周生能夠立誓的話,才能真正解決司馬懿的殺生之禍。
“你要當著我的面立下誓言,我才能相信你?!?p> 周生猶豫再三,終于談了口氣,揮刀砍斷身邊的棗樹,堅定地說道:
“日后我周生如果再想殺害司馬懿的話,下場就和這棵棗樹一樣!”(昭因與斫棗樹共盟而別)
胡昭的策略是成功的、有效的,他成功的用自己的策略攔下了周生,拯救了司馬懿的性命。
司馬懿的危機,從此刻起,可以解除了。
周生立誓后,便和眾人一起打道回府了。
胡昭擦去頭上的冷汗和臉上的口水后,連忙趕回陸渾山的課堂,司馬懿已經(jīng)等候多時了。
見到司馬懿安然無恙,胡昭才是徹徹底底的放下心來,但他絕口不提剛才發(fā)生的事情,而是與司馬懿言笑如常,盡歡而散。
君子之交,高雅純凈,清淡如水。
胡昭不愧是一介名士,之后非但當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過,而且在司馬懿發(fā)達了,成為曹魏權臣之后也沒有借此邀功。
雖然胡昭終此一生未提及此事,但司馬懿后來也終于知道了此事,并將它深深藏在心底。
經(jīng)歷了這樣的生死考驗以后,司馬懿終于知道年少輕狂會招來殺身之禍,自此收拾了鋒芒,夾起尾巴做人。
不單做人要低調(diào),即便是才華橫溢也要深藏不露,這才是胡昭作為老師教給他受用一生的隱忍之道。
為了銘記師恩永遠不忘,司馬懿把兩個兒子分別起名為“師”“昭”。
那一天,那個年少輕狂的司馬懿死了,一去不復返。
取而代之的,一個凡事低調(diào)、機關算盡的司馬家兒郎成長了起來。
之后的司馬懿低調(diào)做人、高調(diào)做事,積累人脈和民望,為出仕做足了準備。
多年以后,當年邁的司馬懿站在城門緊閉的洛陽城樓上,兒子司馬師向東南方向指著,說那就是高平陵的方向,而他沿著手指的方向不住張望時,他一定會回想起被潁川周生追殺的那個午后。
他覺得,他欠那個用哭來救他一命的老頭子一聲感謝。
繼續(xù)在這個險惡的世道中學習吧,
司馬懿,等待你的,將是狂風驟雨的挑戰(zhàn),和那萬人之上的無上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