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的劉瓚臉上總是帶著和他的年齡不符的沉靜。
群臣對于劉瓚的印象有兩點。
一是不太愛說話。
二是一旦說話總是很得體。
大多數(shù)大臣都認為自己十三歲的時候說不出那樣得體的話。
所以所有的大臣都認為這個少年皇帝是一個聰明的皇帝,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將來將會是一個明君。
當然,前提是不出意外。
比如說,前一任皇帝劉晟就出了意外。他還沒來得及做下可以比肩桀紂的事情就早早地離開了皇位前往封地。韓焉還給他安排了一位嚴苛干練的國相。
說實話,有些大臣更喜歡劉晟來當皇帝。
帝之明,臣之災。
但劉晟永遠也當不了皇帝了。
就在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瑯琊王劉晟薨了,據(jù)說是因為酒色過度而得了急病。
劉瓚堅持要以皇帝的規(guī)格為劉晟舉辦葬禮。
在朝會上,劉瓚用平靜的語調(diào)緩緩道:“瑯琊王行堯舜之事,禪位于朕,朕聞治國以孝悌為本,今王薨,朕感念兄弟之情,當復王帝號,以享廟祚。”
百官都用眼角瞟向大將軍陳淵和丞相韓焉。
陳淵沉默不語。
韓焉忽然道:“陛下盛德巍巍,臣附議。”
“臣附議?!标悳Y道。
“臣等附議?!卑俟偌娂姷馈?p> “各諸侯王當進京參加葬禮?!眲懙?。
陳淵和韓焉的眉頭同時微微皺了一下,群臣面面相覷,沉默不語。
陳淵忽然道:“理當如此,臣附議?!?p> “大將軍公忠體國,朕心甚慰。”劉瓚道。
韓焉偷偷瞟了一下劉瓚。
少年的臉面無表情。
韓焉看不透劉瓚,這讓韓焉心中涌出陣陣寒意。
臨淄王上任沒兩天,便收到了前往京城參加葬禮的詔書。
“劉晟啊劉晟?!迸R淄王心中百感交集。
第二天臨淄王便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參加完葬禮,劉瓚在宣和殿接見了臨淄王。
臨淄王感覺劉瓚長高了很多。
在臨淄王當攝政王的時候,劉瓚經(jīng)常來向臨淄王請教經(jīng)學。
臨淄王當時對這位年幼卻好學的弟弟十分欣賞,很有耐心地為其講解經(jīng)書。
看到臨淄王走進宣和殿,劉瓚拜伏于地道:“皇兄?!?p> 臨淄王急忙拜伏于地道:“陛下?!?p> 旁邊的郭常侍伸手去扶劉瓚,道:“陛下切勿過度悲傷?!?p> 于是劉瓚坐到榻上,請臨淄王坐到對面。
劉瓚道:“皇兄,朕自繼位以來,心中常不自安?!?p> 臨淄王看了看郭常侍,道:“郭常侍忠心皇室,陛下若有疑難,可與郭常侍商議?!?p> 劉瓚道:“郭常侍與朕常言,唯有皇兄方為國之支柱。”
臨淄王道:“陛下謬贊了,大將軍與丞相方為國之支柱?!?p> 郭常侍道:“殿下過謙了,大將軍與丞相雖有擁立之功,終究是外人,殿下與陛下手足情深,唯有殿下方才是陛下最信任之人?!?p> 臨淄王拜伏道:“謝陛下。”
劉瓚將臨淄王扶起,道:“皇兄,朕最近做了一個夢,朕深知皇兄精通周易,想請皇兄為朕解夢?!?p> 臨淄王道:“臣恭聽?!?p> 劉瓚道:“朕夢中忽聞潮聲洶涌,如萬馬奔之狀,忽見大江中推出一輪紅日,光華射目,卻見紅日之下有二士,一武一文,武士引弓射日,文士手搖羽扇,激起怪風,忽聽山崩地裂之聲,日墜于谷,朕驚而覺?!?p> 劉瓚說完,眼睛直勾勾地看著臨淄王。